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虽然离面世尚有几个月,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定于10月22日发行的《朱熹诞辰八百八十周年》邮票却在近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起因就是该套邮票内容的原地归属,引得两省四地——福建的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市,各自倾注地区和省域之力,汇聚总量超过40亿元的资本项目,“开战”争夺“朱子故里”。
“原地”之争不断上演
2009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向国家邮政局申报“朱熹诞辰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此举得到了福建省和三明市的鼎力支持,仅用1年即申报成功;10月22日,朱熹诞生日,尤溪县声称将举办该纪念邮票的首发仪式。
而作为朱熹生活、治学之地的福建南平市下辖的武夷山市,也声称自己要举办该邮品的首发仪式,并且搭车操办“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八百八十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世界朱氏联合会纪念活动、朱子学研讨会等。
与上述两市明争不同,江西婺源和福建建阳则是暗自较劲。今年1月13日,在江西婺源发现了一套31本的《朱氏正宗谱》。有朱熹的宗谱在手,婺源变得更加底气十足。福建建阳县则计划要加快朱熹这一文化元素产业化,此大项目的总投资为11.2亿元。。
不过,对集邮爱好者而言,这类“原地之争”现在已是见怪不怪了。第一次把邮票引入“原地”竞争的是在1990年初。当时的邮电部决定发行第二组《三国演义》邮票。由于据说其中有一枚《隆中对》小型张,立刻引发了鄂豫两地关于诸葛亮原籍的纷争。
由于全国有根有据的梁祝传说古迹很多,2003年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时,便有13个地方举行了邮票首发式。2004年,《成语典故(一)》特种邮票中《鹬蚌相争》原地引发河北邯郸和易县之争。2009年,又有27座城市卷入《唐诗三百首》邮票的原地之争。结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山西、安徽、陕西、四川等12个省市27个城市同时举行了首发式,创造了新中国邮票的首发之最。而今年发行的《成语典故(二)》之《闻鸡起舞》邮票原地再曝河南洛阳、河北保定之争。
为何愈演愈烈
对于邮票原地之争愈演愈烈,集邮爱好者和经济学者有不同看法。
很多集邮爱好者认为,原地之争是为了辨明真相。由于相当一部分集邮爱好者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集邮方式,而是转向了更具挑战性的原地集邮和极限集邮,而它们对邮票内容的原地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集邮爱好者自然也就成了除文史专家之外又一个执着于探求原地的群体。但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浮沉,许多历史事件与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文献之中,相关邮票的原地也就存在着诸多说法与猜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邮的原地之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
然而,在经济学家看来,许多“原地”争论还有地方政府的参与,他们听到最强烈的争论声也是地方政府的声音。对此,有经济学家分析,随着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都在通过种种形式不断加大自我宣传的力度。而邮票是“国家名片”,发行量大,覆盖范围广,文化意味深厚,无形中就成了很理想的宣传载体,而把邮票内容的原地争回来,无疑就是对地方形象最有效但最不花钱的宣传,再辅之以新邮发行仪式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活动,自然就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的关注度,形成“眼球效应”。
对集邮有何影响
其实,显而易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不少邮票会出现原地之争。这对集邮和集邮爱好者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该如何应对呢?
有人认为,原地集邮和极限集邮的迅猛发展,使得邮票原地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但也要“多研究,分情况,不苛求”,这应当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对于邮票内容原地清楚、众所公认的,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对于原地存疑或争论较大的邮票,既可以自己翻阅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明晰自己的倾向,也可以选择史料较为可靠或受众范围较广的作为原地。对于多原地并存的、条件允许的,自然可以多地盖戳、寄发;力不能及的,完全可以量力而行,选择一两处原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