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1948年美国滥印邮票的教训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0/7/21 17:54:00
  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存在供求关系。当新发行的邮票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者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会形成供给过剩。现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发行邮票,用以取益,因为集邮者大多收藏新票,不用于实寄,因此邮政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现在集邮圈子里,大量发行各种专题邮票的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60至70年代,他们发行的各种专题邮票多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这种邮票有一个外号:“墙纸邮票”。一些非洲国家更是被集邮界称之为“邮票共和国”。
  按道理说,美国的国库不应象非洲小国一样空虚,用不着靠发行邮票来填补国库,但是美国邮政也曾犯过“墙纸邮票”的错误。
  第一次是1893年,当时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美国邮政发行了全套16种的大套、大票幅纪念邮票,面值高达16.34美元,还另有4种邮资封。1893年的美国正处在大萧条之中,商业学院的毕业生如果能幸运地找到工作,每周的工资才8美元。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这套纪念邮票还在以面值出售。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这位伟大的集邮总统为集邮带来了无数新的爱好者,同时,也为“墙纸邮票”“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邮票的发行政策非常严谨,近乎苛刻。1941年,只发行了1套纪念邮票;1942年,只发行了3套纪念邮票。1943至1944年间,只发行了同盟国的13种国旗邮票,1944至1947年间,一共发行了30套纪念邮票,其中的13套与“二战”有关。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力鼎盛,邮票市场需求强劲。本来1948年计划发行的纪念邮票只有10套,可是最后实际上发行了30套,当时的30套新邮相当于现在的300套新邮,于是,权威性的《生活》杂志当年就发表了无可争辩的《邮票太多了》。文中写道:“这些新邮中的许多题材都是那些国会议员为了讨好自己的选民和赞助人而发行的。那些没有新邮题材在手的议员为了自己将来的利益也对这些新邮选题大开绿灯。”比如,为美国家禽业建立100年而发行的《鸡》票就是康涅迪格州国会议员Antoni N.Sadlak的“力作”。
  1948年美国新邮总发行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2亿枚,这么大量的纪念邮票按道理说应该在当时的实寄封上随处可见,可是奇怪的是,实寄封上1948年的新邮很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49年初,美国上调了邮资,使1948年邮票的面值都不合适了。
  1948年美国新邮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国会议员为了局部利益而放宽了对新邮选题的要求,根据1949年4月26日参议院邮政和市政服务委员会的报告,1948年纪念邮票的“滥发”造成了新邮发行政策的混乱,邮票雕刻和印制成本的上升,邮政业务急需的普通邮票、卷筒邮票不能及时印制交付。1948年的新邮过剩直接导致了1949年的“紧缩”政策,国会马上采取措施,强调了邮政总长在新邮选题方面的最后决定权,1949年美国只发行了11套新邮。
  这些1948年大量发行的新邮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那些当年购买全张新邮的人后来发现要想出手这些邮票必须以低于面值的价格才能成交。这时,那些收集1948年新邮实寄封的爱好者就显得具有先见之明了,这也证明了实寄封的价值:每一个实寄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其价值远远高于大家都可以买到的新票。这也让笔者想到了:与其现在“囤积”全张的新邮,不如寻找一些品相上乘的首日封、实寄封,这样好像更有一点集邮的意思。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