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鉴宝了!昨天,由市收藏家协会、淘宝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无锡商报社联合举办的大型民间鉴宝活动正式在南禅寺商城淘宝楼拉开帷幕。许忠陵、冯小琦、古方3位国家级鉴宝专家当场鉴宝。不过,和当天上千人次及600多件藏品的高人气相比,全场不到10%的真品率有点底气不足。专家当场指出,作为初级层次的民间收藏,不少藏家要想“捡漏”,甚至是“捡大漏”的想法不太靠谱。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焦虑:想私会“国字号”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专家许忠陵;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冯小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的到来,对不少收藏爱好者来说是喜讯。两天活动,提前领号的在百人左右,现场来的则要大大超过这个数目。9点开始的活动,8点不到,淘宝楼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不少没有提前领号的很着急,千方百计打听有没有插队的办法。 有意思的是,部分本报读者事先联系本报,拜托帮忙插队或私会专家,问其原因,集中在两个:是赝品,不会太难堪,是真品,则有保密性。 懊恼:万元“元青花”成了工艺壶 “经济价值不高!”“仿得太粗了”!昨天现场。收藏者带来的收藏五花八门,既有几十斤重的大家伙,也有指甲大小的袖珍物。不过,专家一路鉴定下来,真品和珍品实在少。 玉器组中,新造的仿古玉器中唱了主角,一件仿西周玉圭,把和田籽料用氢氟酸做成了“灰皮”,立刻在专家面前露馅,几万元的价一下跌到千把元。一块据称是明代的玉玺,连印章的纹路都不清晰,收藏者还当个宝。 来瓷器组的奚先生也有点懊恼,他和同伴扛来半人高的“凤首扁壶”,当初花1万多元买来,卖家告诉他是“元青花”,这次来请专家鉴定,得知只不过是一件首都博物馆的仿品,同样大小的元青花真品要上亿元!壶还是扛回去,当工艺品欣赏了。 昨天现场,对于专家的说法,有的市民挺服气,有的则坚持认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专家还没有见过。惊喜:1200元明代美玉获“正身” 随着鉴宝的推进,部分真品开始出现,在玉器组,先是一支祖传的和田白玉发簪被鉴定为真品,估价万元。一只由薛姓藏友提供的“龙带钩”,被鉴定为明代美玉。稍后,一块明代仿辽金的秋山进入专家视线。持有者钱女士表示,这是丈夫多年前花一万元购得,听专家估价已经翻了5翻,她高兴地花了1200元请专家开具鉴定证书。 “好画!”在书画组,一张钱瘦铁作于1962年的人物图被认定为真迹。持有者市收藏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跃表示,10多年前他开始收藏钱瘦铁的作品,这次请专家鉴定主要是验证自己的眼光,结果表明自己眼力不错,当时4万元的画作价格市价已翻了几番。 冷静:陶冶第一赚钱第二 昨天首日的鉴宝,书画、玉器、瓷器的真品率均在10%左右。书画类收藏品多,近现代作品多,真品少;瓷器类官窑少,多民窑,真品集中在晚清瓷器,也出现大量仿古瓷器;玉器收藏总体能反映出江南地域特色,仿古玉比例高。 “全市收藏者已超过10万,收藏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初级收藏者盲目跟风。”据收藏家协会会长陈瑞农表示,这次鉴宝人数多,气氛浓烈,但收藏者还是低层次的。这层次收藏者的普遍心理就是怕买假、怕买高,又希望能捡漏,但捡漏是不容易的,需要财力、鉴别能力相结合。初涉收藏的人士应有个原则,陶冶第一、赚钱第二位,要加强学习,不能光听古董贩子讲故事,要多接触实物,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据悉,25日将继续进行鉴宝活动,部分收藏家协会会员将会带藏品请专家鉴定。 | ||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无锡商报 编辑: 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