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最近,离市场比较远一点,能够静心考虑一些问题了。
缩普,是王大师仁亮先生的一大发明,初专指2002年5月份开始发行的普字系列专用邮资明信片,第一枚是为雪莲,再后来,发现也有“缩普封”,涵义就广了。
本文试就缩普明信片(本文的缩普是指明信片,上下同)再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 发行量问题,虽然争议不少,但是基本看法是2万枚的发行量,现在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第一枚雪莲,发行于2002年5月18日,止于2006年11月1日的中山陵,共发行75枚。这样的发行量,能否作为珍贵邮票收藏和投资?首先,得明确,该系列是否正规品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的收藏、投资的决定根本不用考虑别人的说三道四。无疑,该系列是正规的,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正规的邮资票品,不是广告明信片等商业类产品。所以,对该系列提出疑问的,无非是抱又各种想法,是偏颇、不正确的看法。其次,该缩普系列发行量是否在新中国邮资票品发行里比较少?在封片系列里是否比较少?环顾新中国发行的所有邮票、封、片简等等,低于2万发行量的,除了一些错类题材的邮票,如大蓝天、如大小一片红等比较少外,恐怕只有缩普封、CK组会少于其发行量。就是在封片系列里,无论JP、JF、绝大部分PP、PF、HP、有奖HP、XK、YJ、HZ、TP、DP、YPFP等等相比较,缩普的发行量都是大大的低于以上品种的发行量,以上品种再怎么消耗,由于基数大,加上不确定因素多,还是选择缩普好。
二、 发行量少的封片,收藏价值很好的吗?价格很高的吗?如果有,证明同是封片系列的缩普也应该有不错的收藏、投资价值。举个例子,片蓝价格不错,大约2000元/枚了,JF1、JF2大约是600元/枚和400元/枚,JP1、JP6大约250元/枚左右,2004年HP的CK也大约在2000元/枚了,更不要举例什么大炼钢铁的10万一枚了,所以那些举证缩普没有投资价值的观点根本不值得一驳。
三、 该缩普系列被质疑的另一个问题是每枚的发行量都是2万枚,不符合升值原理的山口理论,所谓的山口理论,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是有误差的,如,JF1、2发行量同是20万,为什么会产生大约200元的差价呢?以前JF2价格长期高于JF1又怎么解释?JP1比JP6发行量高出不少,为什么两者的价格相差无几?这又作何解释?如果把缩普放在整个PP系列里,谁说她不是山口呢?价格的不到位,不是其不具备珍稀邮票的潜质,而是其逐步升值空间的实现和参与者拥有增值快乐的魅力所在,逐步的实现其珍稀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散,配套者逐步的加入,价值不断提升,价格不断上移而得以体现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式的炒作,这种炒作,显有成为珍邮的例子的。
四、 缩普特用专用邮资图,涵盖了专用邮资封、片,由于发行量太小,发行渠道窄,缩普明信片由中国集邮总公司统一通过手机短信订购,使得绝大部分集邮者很难通过日常的、各地区集邮公司买得到,就是京沪穗几大邮票市场,也只有几档邮商经营,公平性的购买难以体现,所以,各种各样的言论是正常的。但是,市场的交易提供了公平的平台,其曾经只有2-3元一枚的价格是可以任意购买的,猴白片有人10多元买过不少,为什么你没有买到呢?这只能怪自己的眼光问题了。现在只有4-50元一枚的价格,而且处于上升通道里,你敢买吗?该拿哪个品种做价值、价格的参照物呢?发行量几十万的JF、JP是参照物,发行量同是2万的缩普猴白片也是参照物。
五、 缩普封片已经成为断代的产物,当我们研究邮政史时,缩普封片的邮政意义是不能绕过的。专用邮资图直到今天仍然在发行和使用,各地区的邮政用户,仍然在通过专用邮资图使用着邮政业务,但是,为什么缩量的专用邮资图专用邮资封片的白片和白封只存在那么短的时间?缩普明信片白片只存在于2002年5月18日的雪莲,到2006年11月1日的中山陵,共75个品种,前后不到5年;缩普邮资封只存在于2002年5月5日的巨型鸭嘴恐龙和龙头蜈蜙风筝,到2003年12月25日发行的九江烟雨亭,不到2年时间,共71个品种,有人说这么密集发行,是有害邮品,是圈钱品种?试问,区区的146个品种,加在一起也就300万枚左右的发行量,邮政系统基本是以原始售价卖出来的,鲜有卖高价出来的,怎么是有害邮品了?现在已经全面停止发行和流出了,里头的故事,恐怕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呢。那种有意、无意把缩普说成是边缘化的邮票,要不是故意的,就是邮识的缺乏。
总之,如果你没有偏见,应是时机好好想一想了,一轮大牛来时,一般都是量少的优质邮票先涨,到了一定温度了,才会是二、三线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