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脱离“解套”误区 客观应对行情(老田)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0/8/3 10:28:00

邮市97狂潮的套牢盘严重,不排除少数人倾家荡产。邮人期盼再起大行情14年之久,同时留下一句“解套方有大行情”的市场格言。笔者通过数年来对市场走势、市场参与人心态、邮品发行方的政策等观察考究,认为“解套方有大行情” 的观点值得推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区,不仅严重影响收藏投资者(下简:收投)的介入,也阻碍了行情的发展。理由简述如下:

 

一、历史上邮市几次大行情的背景和97深度套牢的原因

 

凭记忆简述,我国的集邮品在70年代初上路,形成了小范围的交易群体,发行方随之实行了《新邮预订》制度,由于参与人的喜欢和增值效应,使集邮群体的雪团滚大。到80年代初期,一些人看到和体会到了邮票增值潜力巨大,自然形成了8384年的第一起马路邮市高潮,85年邮政加大了邮票发行量,解决了供求关系而转入平稳。9091年,随着物价上涨、调息、国家《邮票价目核算》的几次上调(平均25年翻一翻),在不规范的集邮市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初具规模的炒作高潮,是官方的硬性打压而平息,同时也结束了JT票发行,于92年开年推出了大扩容的“年编票” 。由于91年炒作行情余兴未尽的压抑,以及发行量调控适度,引爆了97特大炒作行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邮票是“软黄金” 在邮政极度扩容的错误发行政策和借助香港“回归” 发行高价“金箔”张圈钱,而伤害了国人纯朴的爱国之心,使邮市狂潮逐渐冷却下来。

 

97前的几次大行情,从休整到起局基本是6年,所以,在集邮市场总结出6年一次大行情的规律。但,97至今两个大行情的时间过去,邮人期盼的行情仍然隐现而不爆发,致使套牢者煎熬14年。那么,形成深度套牢、不能解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里仅概述几点。

 

首先,邮品已成名副其实的商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通讯设施的普及,邮票的使用功能极度弱化,邮政“天才”的将其分列为集邮票品,霸王条款又不允许这类票品进入邮寄使用领域,使其彻底脱变成具有“特殊商品” 的属性,后经维权人士的斗争,才使使用功能不断改善。但面对逐年囤积的大量票品资源,使用消耗极少,“销毁”措施内部透露也仅藏人耳目,只待寻机溢价推向市场。

 

其二,邮票成为当时的收投亮点 在当时的条件下,投资环境面有限,能够获取高利、钱不分多少、老少皆宜又简便的投资渠道,非邮票莫属。在这种背景下,知情者大多参与了这场“全民皆邮”的特殊商品的投资。有资料统计参与者达5千万,一时间成为全社会最盲目跟随的潮流和最大的投资亮点。

 

其三,不懂邮票收藏价值 垃圾也涨上天 在暴利的驱使下,参与人之多、可供商品有限,加之很多外行人参与,达到了由选择到见货就买和转手赚钱、一日三高的疯狂抢货地步。一些垃圾品也被炒得漫天要价,这些不能“发光”的东西到了外行人手里,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即使是行家有选择的品种,目前仍维持在1---3折的也不少。

 

其四,“短腿” 炒得高 一步透资20  国家邮政发行的量少精品被市场称为“短腿”邮品,97年前这类邮品少之又少。如95年增发的世乒赛小全张发行量500余万枚,相比当时数千万的发行量加之题材出众,够得上精品了,很快由7元发行价被炒到500余元,目前仅维持在40元左右。

 

其五,社会投资面改观 邮品向精奇特多元发展  邮市97狂潮冷却后,少数人获暴利而转移了投资阵地,股市、房地产、古玩、字画等兴起,社会的投资渠道有了较宽拓展,而受到重创的邮人却深度套牢。与此同时,邮政为“救市” ,在“减量曾套”中,又不断增加“短腿”邮品,到03年开创了全年版式二的“新纪元” ,当时仅几十万套的精美小版张,不仅没能激活市场,反而“打破了新中国传统邮品的价格体系(本人037月供《大江南》稿件中原创)” 至今,小版、丝绸、不干胶、自创、个性化、缩普、全息等邮品都已形成系列,其“量少精品”的质质都超97前,而市场价及低,多种比价关系看套牢品怎易翻身?

 

综上几点看出,历次行情最大的赢家都是邮政,也造成了邮人97深度套牢、在目前状况下不能解套的根本原因。

 

二、收投群体和邮品结构的变化 必须转变97前的套现思维

 

邮票市场经97狂潮后的重创,收投群体和邮政发行的邮品结构,都有了显著变化,忽略了这些客观现实,不及时调整、转变思维,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如仍然滞留97前的思维和运作,不仅难解很多疑点,还会给运作带来失误和损失。

 

(一)邮品结构的变化

 

邮品结构使“供求关系” 严重失衡  重点提出常规邮品中小型张和套票数量比列的结构。按惯例,张和票发行量的比列1213为宜,因套票使用消耗较多,又是各类集藏者主要的收集对象。以中、前期JT张、票的发行量为例,84年前小型张基本控制在100万内(仅牡丹亭达209万),平均看票是张的5---10倍以上。8591年间,小型张量增至400---900( 仅熊猫等4种过1000万以上 ),票是张的3倍左右。92年后小型张普遍达3000( 多的达45千万 ),票在3000---5000万之间,形成了张、票近11的比列。

 

后期张、票的比列明显不合理,小型张发行量严重的大于求,不仅失去了应有的风采,还造成6---8元面值的小型张对半折的局面;张、票的总体数量,在各阶段据集邮队伍数量,发行量也都过高,尽管95年开始大减量还是不到位。实践证明“已订定量”加 30 % 比较适中 ,是炒作带来的虚假繁荣和留有“后路” ,导至了邮政盲目发行的决策。

 

减量同时 间接扩容  发行方采取了“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发行策略,看似减少了发行量,同时又间接扩容,把2---3元面值的小型张提高到6---8元,从常规邮品系列扩展到多元邮品系列,异常的发行模式越演越烈。如:大小版并举,精美、量少的版式二系列,盖过了传统的小型张;75套的PP缩普系列发行量仅2万枚,低到了极限; 10万套的奥博五个主题日张,开创了小型张多枚成套的先河。

 

由于发行方开发的产品泛滥,“量少精品” 达十余种系列数百款之多,而且年年不断、年年有创新,使不足200万(有人估计100万)的邮人应接不暇。近期发行量几万到几十万的新奇特产品在低价徘徊,那些有大众基础的常规张、票虽然仅有800---900万的量,却支撑在面值甚至打折,从中不难理解中前期几百万到数千万的高价套牢品还不能解套的原因。

 

(二)收投群体结构的变化

 

集邮是一项高雅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在精神享受的同时,还可积累丰厚的物质财富。当邮品转化特殊的商品和形成投资炒作市场后,其复杂程度超过了任何投资市场,97高潮被套后,在处处是“陷阱” 又不断被套面前,很多人无奈的退舍,盲目的跟风参与者大量减少,留下来的几乎都是经历实践锤炼的专业精英,全社会对投资邮票的风险意识也大大增强。

 

邮市是投资市场,而且是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特殊市场,就不可否认投资资金的介入。目前,面临“弹丸”宝地的邮市已是暗流涌动、主流聚成,投资收藏群体在大浪淘沙中有了新的组合,一改庞臃之势,除部分行家、散户、铁杆邮迷外,就是那些高瞻远瞩的老板和海内外侨商,这是真正投资的精锐队伍,一些机构和社会游资也会随时投机介入。

 

面对投资结构的变化,我们对市场流行的“有了赚钱效应才能吸引大资金进入” 的内含,也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赚钱效应是吸引眼球的一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大大小小的炒作行情,哪来哪去以至被套的教训,也是导致大资金参与的“禁地” 。只有稳步升值的赚钱效应,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打开广泛引资的大门。

 

(三)思维转变的核心是一切从头再来

 

这一观点很多邮人不能接受,但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对前期套牢品解套的期望越大,对后期量小精品升值的心里欲望越高,偏离我们科学运作的方向越远。97不易再现;现在不可与97同语;市场不显现狂、爆、喷,但综合超越97是历史的必然。

 

前文两大结构的变化,导现邮票投资市场的“两精” 趋势,既投资者精、选择投资的标的精。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守着“解套才有大行情”的观点已落伍新形势。如果说已经普遍“解套” ,固然证明行情已达相当高度,但达到这个高度,是行情向上的起点?还是截止行情的终点?要由许多综合因素来决定。另外,“解套” 就意味着相当部分人要出局、要离场。这样想的人多了,谁愿意来当“解放军”?

 

目前,行情显现向精品发展的新格局,解套的程度也不均衡。97套牢价,精珍品庚申猴大涨4 倍,爱科学 、奔马等小型张和J8T8T9T43T56等不少款品也超过和接近历史的高价,编号票已恢复了12万的历史价位。次新品也正走精端之路,虽然价格较高,但流通性较好。相反97年前量大、消耗少的年编票(含部分后期JT票)筹码,除用产品外很少有人敢吸纳,真正的“垃圾品” 再便宜也少有问津,解套谈何容易?

 

如果说套牢品是吸引大资金进入的筹码和资源,但也不会在你解套的价位参与进来,更不会让你全部的、一步到位的去“解套” 要出局、要换手、要作活,就难免在各阶段的价位“割肉”分享给看好的后续参与者,这是行情稳步发展的必然过程。否则,难免处于今天的引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另外,有些人把一些次新精品和前期发行量等同的老精品去比,过分的宣高价格,造成盲目锁仓,也是不能流通、分散、作活和价格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

 

两个结构的客观变化,主观思维也应随之转变,具体的说,忘记和摈弃“解套” 意识,丢掉97狂潮复制和一夜暴富的幻想,立足现实一切从头再来。这样才能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看待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应对新行情。这对克服自身忽冷忽热心态、扩大收投群体、引进大资金、催化大行情,都有着战略意义。

 

三、轻装上阵抓机遇 胆识相兼应行情    

 

机遇是富有神奇色彩的,它能给人带来成功乃至达到辉煌的顶点。机遇在现实生活中,即随处可见又是偶然的,有些机遇稍纵即逝,不善于抓住机遇的人,遇到了也会擦肩而过,遗憾终生。所以说“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今天,邮人正面临一个由自己创造财富甚至改变人生的大机遇,就看各人如何识别、把握、驾驭。

 

如果认同收投群体和投资票品“两大结构” 的变化,就容易走出等待解套的误区,就能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既是抓住了机遇。需要加深理解的是“胆识相兼应行情” ,是指凭邮识、添慧眼、有魄力的来“应对行情” ,既有方法的投入运作,而不能仅是“迎行情” 、观望行情。“应” 与“迎”有参与和不参与两种态度,还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应” 还包含“搏” ,面对重大机遇能参与首先就是赢,凭智慧敢于“搏”一定能大赢、大成。可以预见,造就邮市各类投资者出现百万、千万、万万富翁的机遇已经来临。

 

目前,中邮集团在全国规划连锁3000统一模式、统一编号的“邮品专卖店” ,经一年多的努力已锁定近10 %,收益良好,正筹措全面铺开。从中透出邮总大力瞄向发展集邮业务和长期运营的战略抉择。这一壮举,无言的向全国宣告,一场面向社会发展的集邮文化活动已经来临。同时,总邮司及其众店到二级市场“争夺”中前期的票品资源,证明国库紧缺,价格也一涨再涨。市场状况是,邮商对前期老、精票品高价也十分惜售,没有经验和刚参与的投资散户显得无从下手。

 

如何应对行情?站在收投大众角度,简略探讨“三个应对” ,即:应对自我、应对市场、应对政策。

 

如何应对自我  应对自我主要是不断的战胜自我,学会自我调控。

 

首先,在邮市这个风险投资上,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自己承受的经济能力,更不能抱有侥幸、赌博的心态,“一锤子”买卖去投入。

 

其二,克制冲动的“超越97大行情即刻爆发” 的盲目乐观和“一夜暴富”的欲望;审视消极的“大行情根本无望”的丧失信心的悲观心态,以免影响参与而坐失良机。消极和冲动两种倾向,都是极端化,也是失败的开始。 

 

其三,学会耐得住寂寞,不盲目跟风炒作,特别是不参与炒新;多学邮识、善于挖掘题材和价值发现,并及时投入和持有。

 

其四,灵活运作,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的收投品可新老结合,时限可远近结合,摸清市场脉搏走向,适时做好部分板块的波段运作,这不同于“盲目跟风炒作”

 

其五,处理好“以小搏大”和精、庸品关系。在精品效应的启示下,一些人专门淘宝挖珍、“以小搏大” 。这里涉及一些精品、常规品和边缘品的复杂关系,如果把精、奇、特、错品作为“以小搏大”的投资筹码,应该引起警觉,特别是一些边缘品只宜少量收藏,不宜大量投资。

 

其六,学会经常总结和时时反省。把成绩看做起点,把教训看做财富,以此指导投资,坚持下去将获益终生。

 

如何应对市场   邮品投资市场离不开炒作,炒作既有赔赚。应对市场,主要是指依据各种投资类型者选择相应的投资筹码运作的手段。如善于短线运作者,选择市场新现(非仅新品)亮点、热点的筹码,适时进出,投机而不同炒作,这种方式适于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投资者;善于中线运作者,选择交易活跃、流通性好的筹码,做好大波段(3---6个月)的运作;长线投资者可选择价低、有大众基础和发展前途的中期及次新筹码,不理会一时的涨跌,等待享有5倍以上或高潮的果实,这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有能力、有条件者,还可长短结合、同时运作。

 

在今天遍地是金的邮市,可以说投资什么板块都能赚钱,但对于真正的投资者,选好、选准投资筹码,立足长期持有,将超过其它运作方式的收获。对于普通的收投大众,编号票以前的老品和JT票中的精品,已无能力参与,但可选择JT板块中的发行量适中、题材好、有民族文化特色、有大众基础的筹码;超低价的JPJFTP,打折的年编小型张,都是稳健发展的首选板块;一些独特品如:红军邮、红非典封、奥博主题日套张、生肖“片红”(错爱片)、60华诞国旗错片系列等,不排除有未来成珍的可能,据此,仅鉴有条件者适当参与;生肖赠送系列和丝绸系列等,是价格不高的新兴板块,很有发展前途。

 

这里重点推荐年编票中的03---06票品,在典型的救市背景下,小型张和套票的发行量均800---900万左右,尤其是03年的票量含版式二才900---1000万。此期间的票品集创新、量少、精美、题材好于一身,媲美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票品,是年编票的瓶颈,也是20余年来票品的精华。同时,还应此一时彼一时的看待年编票这个“垃圾”大板块,要转变成见,随着时光的流逝,看到一些“垃圾” 正在“发光” 年编票将会走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路,不同点是先败后成,乃至大成。

 

如何应对政策

 

中国的邮市从发行的产品到产品的调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典型的政策市场。政策市场即失去了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邮人要立足这个市场生存,就必须有相应的对策,走自己的收投之路。

 

一是政策市场不会为邮民的困境和出入而改变  要立足邮市就必须从主观意识到客观条件上不断适应,否则就是“走人” 。不必多述。

 

二是邮民扬长避短,选择缝隙谋生  就市场的投资筹码而言,前期老品大多流入民间,市场和持有者最有发言权,邮识丰富的老邮商应把经营这类邮品作为主打产品。中期的产品是中邮集团所属的专卖店与投资者共同争夺的筹码,参与者应毫不犹疑的建仓。后期的新品次新品,对于官方的专卖店,有充足的供拨货源,是发展新的集藏群体的主打产品,但多以礼品、包装、高价出现,民间邮商有竞争的优势;投资者介入需立足长期打算;改革后企业板块的新邮,原则上不动,无论眼前怎样看好,适时放货套你没商量。收投筹码的原则是:选择库存已少、发行量透明、题材好、价格偏低的筹码。

 

三是不断维权  可以相信政企剥离后的中邮集团,为自身利益的发展会完善系列加强内部管理、外部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而集邮大众的合理维权可随时进行,起码预定的新邮不能继续打折。同时,呼吁陈年老账的维权,如恢复邮票的根本属性,要全方位的使用流通;明文公布销毁账目的情况,要尽快兑现;纠正一切暗箱操作等等。  

 

总之,面对充满竞争、风险、大行情暴利诱惑的邮品收投市场,邮人能准确客观的看待事物和行情发展趋势,是知彼知己的体现,才能不盲目的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相信官方在没准备好之前,不会轻易叫行情“井喷” ,更坚信一场有官方参与的邮市大行情不久将会展现,而且是邮人期望的行情延续的时间会很长,行情过后是繁荣。

 

(仅供交流)

 

 20100801 于哈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70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