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国际化特性
铸就奥运收藏巨大升值空间
提起奥运收藏,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收藏委员会主任李祥有说不完的感悟:“奥运收藏和其他类别的收藏有所不同,它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有历史文化价值等,可能含有民族精神,但是有它的特性。奥林匹克的‘公平、公正、友谊、进步’是人类公认的,它已经超越种族,超越宗教。它是一种精神的震撼、毅力的鼓舞。人们收藏奥运纪念品更多的是在追寻和收藏过程中,时时能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给人的鼓舞。”
最近几年奥运收藏火起来了,媒体也不断有关于奥运藏品拍出高价的报道。郭磊回忆起2001年申奥时说:“那时申奥材料‘满街飞’,今年年初,一张那时的宣传画卖了5000元。”去年,“北交所”举办的国内首场“民间”奥运物资拍卖会上,“第29届奥运会申办报告(撰写人纪念版)1套(3本)及奥运申办会徽设计者签名首日封1枚”以无底价起拍,15分钟就从最初报价200元上涨到了10万元以上,经过174轮的竞价,最终拍得13万元。萨马兰奇签名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以1元起拍,最后落槌时拍出了61.9万元。而在2008年,同样是萨马兰奇签名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在重庆只拍出20万元的价格,一年时间里价格翻番。另外跨越40年历史的10支历届奥运火炬拍得180万元。有媒体称这是本次拍卖会拍出的天价藏品,但是李祥却有他的看法:“国际上的很多奥运藏品被严重低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共有110多年的历史,从1936年第一支火炬诞生起到现在,共有70多年,而这10支火炬就涵盖了40多年的历史。拍出180万元,我个人认为这个价绝不是高得离谱的天价。”
百年前首次喊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张伯苓的著名的“奥运三问”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都已有答案。“2008年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人们的情感就要继续往前追。”郭磊表示,“现在跟张伯苓有关的奥运收藏品都是天价,包括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代表团3次参加奥运会的史料。”同时他也遗憾地表示,中国的奥林匹克纪念品收藏缺乏一件旗舰型的东西。1908年刊登张伯苓“奥运三问”的《天津青年》原件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安德森图书馆——我国奥林匹克史上的重要文物却不在国内。
“奥林匹克相关藏品普遍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个市场没有经过炒作,发展很平稳,没有市场化,这是原始股。例如齐白石、张大千的画存世达几千幅,价格被炒到很高,而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奖牌才几百个,现在一个只不过3万元;1936年的火炬也就2000多支,现在才10万元一支,都太便宜。奥运藏品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变化空间。”李祥说。
起步晚群体大
民间助推奥运收藏影响力
随着北京的申奥成功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近年来,国内的奥运收藏迷越来越多。早在3年前,就有数据称中国的奥运收藏爱好者数量迅速攀升,已经超过了3亿。
奥林匹克博物馆更是“收藏”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奥林匹克。早在2007年年底,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成立。2009年,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落成。
著名运动员邢傲伟、黄旭、王丽萍也在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奥运活动,担任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收藏品展览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参与。与此同时,奥运收藏也在网络上得以构建。郭磊表示,体育收藏在线现在已有600多名会员,网站定期举办体育收藏知识讲座,而且他和众藏友正在努力建立网上的“体藏博物馆”。
北京奥运会之后,关于奥运的展览增多。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工作人员称,2008年以前该市场相关展览做的是体育收藏品,从去年开始改为奥林匹克收藏品展览,因为体育收藏是收藏的一个门类,北京奥运后,奥运收藏开始备受关注了。他们旨在加强体育收藏品交流交换,普及体育收藏知识,推动体育收藏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八九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纪念日期间,“2010第一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办。喜欢搜集奥运徽章的人们在这期间可以自由交换徽章等。
“虽然现在对于奥运收藏比从前重视了,但是仍然有一件事情令我遗憾,就是建于1990年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在北京申办和筹办奥运会期间关闭。萨马兰奇在去年还询问中国体育博物馆何时成立,我也希望中国体育博物馆早日重建,让我们这些藏友有更广泛的平台。”李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