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百年老信局申报“国宝”文物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0/8/11 18:53:00

百年老信局申报“国宝”文物

2010.08.11

作者、摄影:倪俊峰


    本网讯:8月9日下午,国家文物局专家莅临泉州,在市文史界、集邮界等相关人士的陪同下,参观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王顺兴信局遗址。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们实地参观了“王顺兴信局”的遗址——“奇园”,以及该遗址内的陈设、当年遗留的邮局经营时所用过的事物。王顺兴信局中保留下来的早年的老式望远镜、信局印信、信局当年使用的挂铃与手铃、手提公文箱、邮政褡裢、邮袋等珍贵的文物见证,让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大为欣喜。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在实地考察之后,将对王顺兴信局遗址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评估,并将于今年9月至10月进行投票表决。此前,“王顺兴信局”经过泉州集邮界、文史界人士的努力,曾“跳级”成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泉州集邮界、文史界的有识之士,慧眼识珠,重现发现了这处已经湮没在城市高楼深处的“王顺兴信局”。当年的《海峡都市报》刊登了题为:《王顺兴信局的百年苦旅》的专题报道,让这座见证侨乡泉州百年邮政史发展的老信局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王顺兴信局”现今留下的遗迹是该局第二代掌门人之一的王为奇建造的“奇园”,座落在泉州市鲤城区的王宫社区。“奇园”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据说房屋的设计出自欧洲人之手,1928年春奠基,于1930年秋竣工,至今已历经80余年的风雨,不过还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十二根刨光的通顶欧式圆柱,展示了古罗马的风韵,气派十足。第一层高约4.5米,沿着29级台阶即可登上二楼。整座建筑的地基被特意垫高约一米,以防洪水侵入楼中,楼内设有望远镜、枪眼、暗道等。这座融合了中西艺术精粹的建筑,是泉州作为昔日“东方第一大港”兼收并蓄多元文化的佐证。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光绪皇帝批准建立了大清国家邮政;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大清邮局正式开始对外办理邮政业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王宫村人王世碑于创办了这“王顺兴信局”。王世碑,自幼家境贫寒,十九岁就前往厦门谋生,在一家川走于厦门——吕宋间(今菲律宾)的大帆船上谋得一份水手的差事。航海日长,他也深知旅客海上旅途之艰苦,因而尽心照料,颇得往来乘客之好感。由于当时国内外邮电、银行均未开通,海外华侨只能于祖国来船时觅熟悉的乡亲捎带书信与银款回家。王世碑人缘好,遂罢业船工,而以代侨客传送书信、赡家汇款为主,兼做“客头”,开始其“走水”的生意,以赚取一定的佣金。当王世碑攒了一定名望和资本后,他雇用了“水客”,自己当“客头”,并与光绪二十四年,在家乡开设了王顺兴信局,专营面向海外华侨的信款和汇兑业务,相当于今天的中国邮政国际汇款业务。半个多世纪前,泉州市井流传这样的话:“在王宫,没听到王为针(“王顺兴信局”第二代掌门人之一)敲银的声音,肯定走霉运。”这个细节足以体现了当年王顺兴信局的兴旺,也反映了大量白银为主通过信局输入国内的历史事实。到了上个世纪的后半叶,由于银行业、邮政业的成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侨批业逐渐演变为延伸服务业,随着国家邮政体系垄断地位的确定,国家邮政局也积极介入侨批业务,同时通过行政手段将民间信局纳入监管,1935年,苦苦支撑多年的王顺兴信局以倒闭告终。侨批、信局在特定的时期登上历史舞台,满足那个时代人们的特殊情感和实用需求。

    目前,王顺兴信局已经成为集邮界研究侨批史、邮政史的重要途径,文史界也研究泉州华侨史、海交史的重要载体。如果王顺兴信局成功列入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百年信局,为侨批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多、更好的史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03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