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刚刚抚摸到圆润的钱缘,皇权就试图主宰天下财富,历代币制更迭的背后不过是一场封建统治者分配财富的游戏。统治者手中的刀枪真能主宰财富吗?五千年历史长卷中,每当皇权自认为可以统治金钱,便会被金钱反噬。一次次战乱的背后都有财富原罪,但一次次盛世辉煌何尝不是顺应了货币天道,所谓数字时代的“0”与“1”不过是在得失金钱之间徘徊。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不过,交子的很多记载不怎么值得称道,因为多数记载是有人靠发行交子“广置邸店、屋宇、田园、宝货”,最终搞出了世界上第一次挤兑风波。
盐钞,又称“钱引”。
“引”在北宋是税收凭证的代称,由于盐、铁、茶等专营,宋代盐商、茶商向官府购买专营品后,得到“引”,凭“引”领取实物。其中,最重要的流通凭证是“盐钞”。作为一种凭证,盐钞可以代替铸币,北宋初年就开始作为交换媒介流通了。
与交子相比,盐钞毕竟有实物或者免税作为准备,信誉相对更高。
朝廷很聪明,发现“盐钞”也是个好东西。
同样是宁熙四年,当官交子丧失信用,朝廷开始用盐钞支付军费。结果不言而喻,很快,盐钞发行就超过了“三司”的盐产量,盐钞开始贬值。
尽管盐钞贬值方式与交子类似,但朝廷还要靠盐铁专卖谋利,历代帝王都对“盐钞”发行很克制,王安石、皮公弼甚至蔡京等都对“盐钞”发行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约束。整个宋代,“盐钞”信用要好于官交子,流通时间也长于官交子,一直使用到南宋末年。
南宋立国江南,京城临安(今杭州)襟江抱湖,内接运河外通海洋,是天然的运输途径,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20多万,据说有414行,按行业集中于各街道。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绝对是当时的世界翘楚。
造船业,宋代已经可以造巨型船,“帆若垂天之云,一船数百人”。造纸业,人们现在经常提到古代图书“宋本”。“宋本”并不是单纯的时代名词,而且代表着精确和典范,可惜元朝以后部分技术失传,后世虽然不断模仿,但始终没能超越宋代水平。
然而,历史合理性经常让人无比困惑。因为,南宋发达的商业来自于当时投降派(秦桧)对金国的妥协,南宋甚至也有人评价“卧鼓息烽二十年,此桧之功不可掩也”。
被完颜兀术(就是《说岳全传》里的金兀术)赶到江南后,南宋朝廷再也没想恢复故国,当然这主要是赵构的想法。理由很明显,被俘虏的徽钦二帝都回来了,这个皇帝由谁来当?
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合议),半壁江山掩兵卸甲,农耕逐步恢复。中国南方地理环境本就较北方优越,只是宋代以前政治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必须服从北方安排,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
这段时间,南宋和金国始终对峙,小打小闹之外又加上了争夺铜币,虽然可以罗列很多攻伐,但最关键的一条:金国生产力低于南宋,从而铜钱购买力也高于南宋。
兵戈熄灭了,宋金开始争夺铜币。双方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把对方的铜钱弄到自己地盘上。
斗争规则:不准动武。
主战场:两淮地区。
南宋首先祭出了王牌,严厉查处携带铜钱出关的所有人,当然仅仅是名义上。查处措施包括:没收铜钱、加倍罚款、革职、断荫赎,其中断荫赎最狠,就是说从能查到的祖宗开始,死人、活人官职一起罢免。查处确实很严厉,但弄铜钱到金国确实能挣很多钱,朝廷可以罢免相关人员官职,但有的人根本不是官员,无从罢起,最多就是经济处罚。而且,总有人能躲过官府查验,就是二十四小时全线看守边境,也保不准有人监守自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