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梅兰竹菊》极限贺年邮资明信片
常州 沙正华 赵宇平
首次发行极限贺年片《梅兰竹菊》,正逢邮市狂炒高潮,它以其题材好,印量少而倍受青睐推崇,其市价在数月内飚升,又恰逢邮资调高,违规漏改值未加字片最高达每套680元。
时止今日,众多同期发行的邮票,明信片早已打折无人问讯,唯独这套贺年片市价仍远远高出发行价数倍,漏盖椭园形改值章的白片数量极少,椐众邮友统计,远少于《JP22中银》错片,在邮政实寄的未改值白片就更少,至今集邮低迷市道中追逐收藏者仍大有人在,还有不少人正专注改值戳的研究。
这套片为什么会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印刷厂印制,为什么预先公布印量100万套,实际发行少了10万套,为什么不在厂内统一加字改值…… ?
笔者受众多邮友相托,带着许多“为什么”走访了江苏省邮政印刷厂当年负责承印工作的陈厂长。
一.先进设备赢得首印业务
极限贺年片从策划到设计等整个过程是邮电部下属的第三产业中宇公司具体负责的。
中宇公司于96年6月到常州,对刚由常州邮政机械厂改制成的江苏省邮政印刷厂进行考察。该厂刚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最先进的十套色一次成印机,策划设计的极限贺年邮资片正面四色、反面五色共九套色。如果想一次成印,非它莫属。
96年8月,中宇公司通知陈厂长去北京开会,多家印刷厂争抢此项业务,中宇公司在会议上拍板确定由江苏常州承印。
8月26日,陈厂长召开专业工作会议,对优质、按时、保密等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紧急动员,采购纸墨等原材料。
96年9月5日,该厂派人到北京中宇公司取菲林片(即胶片式样的分色母版),正四反五共计9张菲林片。
二、成品逊于印样
椐各地邮友及本人对印样与成品对比研究后,找出六点明显不同之处。
第一,纸张不同。
第二,样张上未印组号、编码。
第三,背图左部文字说明第二行和第三行排列不相同
第四,成品背文字说明后印有江苏邮政印刷厂代码标记-------小园内印有小写手写体英文字母“y”。 样片没有。
第五,对奖组字母及数码的底色图案不同。样片底图尤如指纹,成品图长,尤如蜻蜓翅膀
为什么会有以上种种不同呢?
陈厂长接着讲:9月中旬厂里开始晒版、制版,同时派专人四处采购金墨、布纹纸,正式开始启印前期工作。
96年9月6日前,厂里找不出一张布纹纸,也没有半星点金墨。张家港造纸厂答应供应布纹纸,多次试制生产不出,无法保证按时供货。
这时离交货期已不足一个月,离正式发行日期也只有二个月另几天。中宇公司天天来电话催要印样片。征得中宇公司及邮品发行局同意,样片上暂不印金墨,采用国产有光白咭铜版纸印刷。印样裁切尺寸是按有关方面要求,共送上三种样张,正式发行片长183×103mm。
厂内一面抓紧印样片,一面增加人员飞赴深圳、香港向国外市场采购纸墨,当时被张家港造纸厂搞得很被动。当年如完不成任务,双方肯定会有一场纠纷官司。
9月11日,在香港市场上采购到20公斤金墨,按规定油墨不能作为随身物品带运,千方百计才运抵厂内。
以前曾传说:印制极限片的金粉是文革时进口印毛主席语录多余在仓库里的粉墨,这次是废物利用。这显然属于谣传。
9月16日,布纹纸也基本上落实,与供货商正式签约,但对方只能供应16吨布纹纸,16吨纸只能印约百分之六十的贺年极限明信片。采购员只得继续留守深圳,在文具店一张张地收购印尼产的“金钱”牌布纹纸,好不容易才凑足90万套极限片的布纹纸。此后三套极限片纸张也是同品牌无光布纹纸。
为什么后来中止此系列邮品的发行,因国内不生产布纹纸,国际市场布纹纸价上涨,纸张也是制约贺年极限明信片无法低价成印原因之一。
在派人四处紧急采购纸墨的同时,厂内已于9月18日开机试印并拿出了合格的样片。综上所述,样张是印在有光的白咭纸上的;试机时样张上本来就未用金墨;由于编组字母组号尚未有明确定论,不印号码不足为奇。
江苏省邮政印刷厂进口十色机牛刀初试,十分成功。《梅兰竹菊》》极限片样品效果很佳,画面图案极为清晰,线条明快流畅,简洁靓丽,谈雅宜人,虽称不上金色华丽,还是人见人爱。
椐陈厂长介绍:该厂印样出来后,电话请示“送北京审样”否?中宇公司定“来常州审样”。96年9月24日,中宇公司专家技术人员及图稿设计者看到样片十分满意,设计画家对对奖号码底图重新设计成现在正品图稿,当即修版再印,大家满意后,中宇公司代表及设计画家在样片上签字同意即开机,正式大批量将七万张样片印出来后,他们带上全部七万张样片,飞回北京向邮品发行局汇报。
9月28日,从北京返回三条意见:
1、墨色暗无光彩。
2、纸张与送审样不同。
3、部分明信片有上下前后粘印带张现象,不洁净。
厂内连夜开会,详细进行质量分析,取得结论认为:
1、购买的金墨质量欠佳,湿度不达标,不易挥发难干,新机印速快不适用,同时印上其它色,形成渗色和稀泥现象,从而形成暗无光彩。
2、样片是有光铜版纸,现七万张是按设计要求使用的无反光的无光布纹纸,不会反光,没有反光更加深了暗色
三、为确保质量、一次成印变三次上机
找出原因后,厂方也同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原本可以将多种颜色同时一次印好,现改为先在片上印上金墨,下机待干透后,再次上机印另几种颜色。二次上机,成本提高了,但效果十分明显,色彩达到设计要求也不粘张了。正式发行的“梅兰竹菊”贺年极限明信片富丽堂皇、庄重有加。
360万枚贺年极限明信片全部印好仅只用几天时间,大部分工作是后期人工检验剔除废品,再第三次上机印刷对奖组号编码花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工。装箱人员必须保证不重号、不缺号漏号。 如果少张必须再单枚上机加印号码后填入空位,这项工作费时耗力,但又不能不做。
原本可以连编码一次印好的贺年极限明信片,为确保质量,不惜增加印制成本,厂方决定,分三次上机,二次人工检查才最后包装成箱出厂。
96年10月8日开始,以先远后近为原则,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货,到10月18日中午,90万套正品全部发出。
10月21日结束了扫尾工作,请点库中余下的残、次、废品,其中不乏成套成品,为保证发行数量的正确性、严肃性,一律作为废品处理,共计一万另三佰张,全部封存上缴。
笔者问陈厂长:“当年恰逢提高邮资,为什么不在厂内统一加字改值后再出厂?”
陈厂长讲:“到10月18日发货完毕,未收到邮资调整通知。”
陈厂长的回答又揭开又一亇迷团:当年传说江苏的《梅兰竹菊》〉明信片全部在江苏省邮政印刷厂统一加字改值后才发向全省的。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纯属谣传,今为定论。
笔者还进一步了解当年发向全国各地的清单,主要想知道发往全国各地编组号码数量。由于工厂资料只须保存二年,现已无从查找。此迷团只有让各地集邮迷去进一步探索了。它也成为我这次采访中的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