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0-10-06 06:56:00 来源: 南京日报(南京)
A6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蒋海燕 殷学兵 美编:夏艳
往事
NANJING DAILY
壹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是个劳动模范,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壹角纸币上的州长为人低调,从未向人提及他的头像上了人民币
侗寨“一枝花”赶集时被人拦住画了像,多少年后才知自己头像上了人民币
在电子读物出现以前,出版“报纸”皆离不开“纸”,凡“报纸”皆选用“纸”作载体。“纸”与“报纸”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然而,在红军早期创办“报纸”时,因为纸张紧张,红军中的“新闻人”竟然别出心裁地选用又大又厚的油桐树叶作载体,把版面内容“印”在油桐树叶上,这就是红军中的“叶报”。
“叶报”出现的特殊历史背景大致如下: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围剿总司令,任命号称“铁军”的国民党军第18师中将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面对强敌的进攻,毛泽东运筹帷幄,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于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在龙冈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9000余人,活捉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张辉瓒,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红军取得龙冈大捷的当天,鲁涤平在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无可奈何地哀叹:“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这一辉煌战果使亲自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毛泽东十分兴奋,他诗兴大发,挥毫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不朽军旅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在诗词前半部分毛泽东写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活捉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在当时具有特别的意义。于是,红军部队中众多宣传员皆争先恐后地想把活捉张辉瓒、取得龙冈战役胜利的特大喜讯迅速传播出去,让更多的红军官兵及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尽快知道这个消息。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国民党军队长期的严密封锁,当时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根本买不到纸,没有“纸”怎么印刷成“报纸”来宣传红军取得的战果?能否选用其他材料作载体宣传红军取得的战果?当时红四军一位名叫郭小才的宣传员灵机一动,产生了用“树叶”代替“纸”作载体,创办“战地快报”来宣传红军战绩的念头。于是郭小才很快从房东家中的柴堆里挑选出许多张又大又厚的油桐树叶,用毛笔在油桐树叶上写下“活捉张辉瓒”这一特大军事新闻,然后以“战地快报”的形式发送到周围部队官兵及根据地人民群众手中。这种选用特殊材料作载体的“战地快报”发行出去后,红军官兵及革命根据地群众亲切地称其为“叶报”。
摘编自《解放军报》
红军早期的“报纸”:
版面内容“印”在油桐树叶上
见证历史
第三套人民币壹圆纸币与纸币中人物梁军。资料图片
人民币上的人物,许多人都以为是画家“杜撰”的,其实是真有其人。这些人是怎么上了人民币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后来又生活得如何?本文通过有关资料,向读者一一讲述这些照片被印上人民币的普通百姓们。
黄其萍都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央领导人一起度过的。后来,有人透露黄其萍便是贰角人民币票面上的主人公之后,许多商家找上门来谈合作,但凡属带有功利性质的活动,都被黄其萍一一谢绝了。
贰角人民币上的另一位姑娘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苏春熙,如今她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外语培训班。她也是被选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担任解说员,1980年的夏天,和其他十几名少数民族少女被指导老师叫去拍照。当时只听说摄影师是银行方面带来的,还说是要出新版的人民币。
当时被叫去拍照的苏春熙,因为拍照时就告诉她头像会上人民币,因此她那天很精心地梳了头发和系了个朝下的领结。
1979年至1981年,苏春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后,曾被留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后来又回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工作。1985年至1987年先后到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后,到了一家韩资公司工作。1989年至1991年又去韩国工作了几年,之后回国结婚生子,之后又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外语培训班至今。苏春熙的丈夫是回族人,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
壹元纸币上的侗家女不知自己已出名
石奶引是贵州江县庆云乡佰你村村民,有6个兄妹,3男3女,她是老大,家里兄妹多,没有读过书。村里搞扫盲活动时,她才学了些文化。
小时候的石奶引,就很引人注目,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不仅如此,她还心灵手巧,唱歌、刺绣、织布、染布,一学就会。到14岁的时候,她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了。
十多年前,有人拿着一张壹元人民币对石奶引说,她跟这张纸币上的右边这女孩特别像。这一说,才让她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大约是1978年,16岁的石奶引和村子里的伙伴们身着侗族盛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街上热闹非凡,石奶引和姐妹们挤在一个小摊位前购买做刺绣用的针线,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个陌生男子,满面笑容,他旁边还站着两个人。该男子示意她走出来,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走出人群,依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名男子随即拿出笔和画夹,画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对方放下笔,瞧瞧画夹,又瞧瞧她的脸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石奶引就忘记了这件事情。直到2007年,经过当地有关部门调查确认,她才得知第四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的侗家女子头像就是她。
石奶引22岁那年,媒婆把她介绍给了佰你村的石学海。经过几次情歌对唱,彼此十分满意。23岁那年的腊月,双方由父母做主,举办了婚礼。
婚后,石奶引生了两个儿女。初中毕业后,她们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夫妇二人和睦相处,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很幸福。
摘编自《武汉晨报》
第四套人民币壹圆纸币与币中的人物石奶引(右)。资料图片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壹角纸币与币中的人物王德安(左)。资料图片
遗闻趣事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女子拖拉机手
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壹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批女拖拉机手梁军。梁军曾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局的领导,现已退休。
据了解,梁军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1948年,梁军所在学校决定办农场,派学员去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梁军和同学驾驶着3台拖拉机回到学校。随后,学校成立女子拖拉机队,1950年6月,学校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她还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壹角钱上的那个州长已离开人世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中壹角人民币上的左边人物,是苗族人王德安。上世纪50年代,他曾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后在贵州省体委担任领导。2006年7月中旬,王德安因心衰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与王德安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诚实本分、做事认真。
王德安儿子王建设回忆说,1956年7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王德安当选为第一任州长,后来又担任贵州省体委副主任,并从那里退休。
王德安的头像上了人民币,这件事王德安周围的同事都知道,他也对家里人说过。但王建设说,父亲并没有说拍摄的过程,他把这件事看得很淡。
贰角纸币上的那两位美丽姑娘
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上,有两位美丽可爱的少数民族姑娘,画面左边的土家族姑娘是现任湖南省农业厅纪检组组长的黄其萍。
1979年4月,她正好20岁。国庆30周年前夕,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举行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在各地挑选少数民族讲解员。黄其萍作为湖南土家族的代表被选中了。
10月份,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开展。黄其萍在军事博物馆培训了半年普通话后,来到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在展出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待了数万名游客。有一次,来了几个新华社的记者和专业摄影师,民族文化宫的老师挑选黄其萍等4个人去拍照。那天,黄其萍拍了几十张头像。
1981年,《中国各民族》画册出版了,其中有黄其萍的照片。此后在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上又采用了黄其萍的头像。
1980年和1981年的春节,
黄其萍(左)、苏春熙(右)与一九八○年版的贰角人民币。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