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三 (邮政周报文)1970年初冬,刚参加邮政工作半年的我,被调到京郊怀柔西庄公社邮电所,负责西庄至黄土梁邮路的投递工作。从深山区邮电所调到平原邮电所,本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第一天上邮路就给我来个下马威。 这条邮路非常难走,全程40多公里,根本没有路的影子,沿途全是白花花的乱石滩,每天有一半的路要推着自行车走。我每天要途经河防口(长城的一个关口)才能到达位于平原的村子,每天走不到一半的路,就已经大汗淋漓了。由于脚出汗打滑,我只得脱掉鞋子,赤脚行走。当爬到了梁头,终于可以骑上自行车下梁时,又由于路况太差,突然一个急转弯,我的自行车失去了控制,连人带车栽进沟谷……当我一瘸一拐地投递到邮路终点——驻黄土梁的部队时,部队卫生员十分细心地给我处理了伤口,并深有感触地说:“枣树林这条沟在去年遭受特大洪灾,凶猛的泥石流将路基冲成了乱石滩。由于路况太差,给我们部队送给养的大卡车只能两个月来一次,车速还不如自行车快,坏在半道也是常有的事。” 接下来的经历,至今难忘。 由于路况极差,不能通车,不但增加了投递工作的难度,更是给山区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农民们买药、买布,下放干部取工资、汇款等,都托我们乡邮员捎带。遇大雪封山,我就只能将自行车存放在山脚下的河防口村,拄着棍子,徒步进山送报。累了,就背诵毛主席语录鼓劲。 本来休假是件很惬意的事,可该我休假时,我却犯了难。我家住在距离西庄80多公里的喇叭沟门下湾村,如乘邮车回家,就得绕道西八道河,晚上住宿汤河口。那样,往返就得耽搁三四天。为了早些到家,我只能起大早,从西庄出发,翻越4座山梁,在80公里山路上连推车带骑车,才能在当天完成投递任务之后赶回家。到家时,我屁股肿疼,不敢上炕,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 白天还好些,最发怵的是夜间送报。那个年代突出政治,凡是毛主席发表最新指示或有重要社论,报纸都要连夜送出。那时,山村的夜晚万籁俱寂,偶有鸟兽哀鸣,在山谷中回荡很久,令人毛骨悚然。山湾儿里“绿光”“蓝光”游游荡荡,若隐若现,老乡说,那都是野兽的眼睛。为了壮胆,上黄土梁时我边使劲摇车铃,边高唱“语录歌”,用所长给配发的三节大手电筒,倒挎着往后扫(顾不上照前方),生怕野兽从后边扑上来。只有爬到了河防口梁头,才终于能松上一口气。站在梁头,往北遥望,可从稀稀落落的微弱灯光中看出几个小山村的轮廓;朝南远眺,亦能看到城区的万家灯火。如果赶上五一、十一,还能欣赏到北京城内燃放礼花时交替出现的阵阵彩光。那时,我常在梁头上感慨: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根根银线连北京,可这条被冲毁的怀丰公路,何时能修复?这条曲折艰辛的邮路,何时才能改变? 如今,111国道一期工程(汤河口至河防口段)已全线贯通。这条路还成为了生态示范路,极大改善了怀柔山区百姓的生活,同时也给邮政投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