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多年以来,《集邮》《中国集邮报》刊登了许多邮票设计家绘制的未发行图稿,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总觉得了未采用稿比采用稿好。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几名设计家同场竞技,被广大集邮爱好者相中却遭到淘汰;二是同一名设计者多种方案,有时不被集邮爱好者青睐的却被用了。
集邮报刊刊登未用稿目的可能让广大读者进行评论,带来副作用就是让大家认清了有关专家组及领导决策层水平到底有多高,还有是设计家的一种不满情绪。因此,笔者建议以后报刊不要刊登未采用图稿,登了只能增加爱好者心堵和不满。
我们知道,国家邮政局为了加强邮票设计水平提升,若干年前就成立了专家组,让他们担任评审。但随着时代发展,网络的出现,仅仅让十几位评委提纲这么重大的责任,看来是有些不合适宜了。
专家有专家的长处,但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审美疲劳,还容易落下审美定势,再一个邮票是国家名片牵扯知识面太广,十多名专家毕竟经历、阅历受限。于是,许多不该出错的邮资票品的出错,如JP147,“老鼠嫁女”成了“老属嫁女”,1990年庚午马失前蹄,2008年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连票一撕开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断”桥等等。
笔者不反对成立专家组,但积极倡导建立网上评审,有关部门把设计者的方案一方面交给专家组,另一方面挂在专门网站上,让全国集邮爱好者和不是集邮爱好者的朋友一起评议。这样做集中大家智慧,一能避免失误,二能出好点子增加艺术感染力,三能把《集邮》《中国集邮报》评新邮栏目的“马后炮”变成事先“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