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许多人在谈论邮市是否真到了5年多来的下挫调整底部,实际上判断邮市的底部较为复杂,除了新邮的价格表现外,“老”邮的价格走势如何,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集邮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自1998年邮电分家之后,邮政在邮票的发行上和库存政策上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以过去的眼光对照市场是否处于底部,显得有些机械化了。下面来看看中国集邮市场价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平民百姓的信函量减少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经济发展同样引发了商函量的骤增,尽管后者绝大多数并不贴用邮票,不过消耗量的下降幅度并非如个别担忧者想象的那样严重,更不会出现信函将被e-mail替代的危言耸听之说,至少邮政信函多少存在着自身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目前根本难以取代的。
我国的纪特邮票发行较为特殊,主要的供应对象是集邮者,这从20余年的纪特邮票发行渠道上能够清晰地明了。但是,由于市场的潮起潮落,不仅影响到集邮者人数的大幅增减,而且也形成了纪特邮票发行量的巨大变化。从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分析,因集邮者和投资者的大幅减少,邮票的发行量显得过于巨大,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了大量新邮在二级市场打折的表现,前期邮票的价格也呈明显缩水状况。
从今年的市场表现分析,上半年新邮发行量较大,因此折扣率依然较大,而8月份之后发行的新邮印量减少两成左右,市场上这些邮票的折扣率即明显缩小,且有多套邮票高于面值交易,这实际上折射出发行量与集藏量的失衡比例已大为改善,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短。如果明年新邮继续缩量,供求平衡的状态会呈现,且因为存在着小版张的因素,套票总量因两种版式而会表现出变相的缩减,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投资者密切关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