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近日,看到
笔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集邮,当初就是收集信销票,后来慢慢地将1990年以前“JT”信销票收集大差不离,只不过那些高面值都是从集邮公司里淘来的新票。
于是一套邮票有信销有新票,很不雅观。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于是下决心把信销票从我的邮册里淘汰出局了,现在早已实现了目标。
想必,
多少年来,许多老集邮爱好者呼吁集信销票,但效果微乎其微,笔者建议随其自然吧,不要再费那口舌、笔墨了,因为没有用。
为什么说收集信销票会成为历史呢?原因有:
经济因素:过去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那有闲钱去买新邮票攒下来;而现在一般集邮年册不到二百元,轻松能够处理,即便高档一点花一两千元也是小菜一碟。
时间因素:过去人们业余时间多得去了,而业余生活又单调得狠,于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满街去交换邮票;现在人们时间紧凑,业余爱好广泛得狠,卡拉OK、上网、酒吧……集邮已经排不到业余生活靠前的位置了。
用邮情况:过去寄信、邮包裹都要贴邮票,现在电子邮件一下子让邮局冷了场(通常人们一年寄不上一封信),再加上邮资已付的泛滥,邮票真成了出了邮票厂就进入集邮册,于是信销票只能是一些老牌集邮爱好者自己寄给自己或者寄给集邮者尔后从信封上揭下来(通常又会保留实寄封)。
另外,笔者每年年底都要参加省、市集邮协会年会,会上总有一些老同志一把鼻子一把泪呼吁加强青少年集邮解决后继无人尴尬境界,我以为这不是呼吁就有效的。
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就像京剧一样,不是说能拯救就能拯救的了。
我们要以包容、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诸如信销票收集、青少年集邮队伍萎缩,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不要去管他了。真应了那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