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邮票类
中国邮票博物馆对于邮票的收藏蔚为大观,走进中国邮票博物馆就走进了邮票的海洋。中国邮票博物馆保管部邮票藏品收藏总藏为30多万种,逾亿枚。
馆内对中国珍邮的收藏极其丰富,有100多年前中国邮政创办之初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存世极少的“大龙邮票”未采用样票;民国之初发行的“*** 临时中立”全套加盖票;革命根据地最早发行的苏区邮票等,这些都是中国邮票中的珍品。
馆内藏有不同历史时期发行邮票时的相关文字档案和邮票设计图稿,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邮票原图、未用图等。其中,德国人费拉尔(R·A·de villard)的邮票设计手绘图稿是馆藏所存最早的邮票设计图稿,这些手绘稿,虽历经百年的岁月变迁,如今仍然风采依旧。
馆中还藏有大量的外国邮票。其中有1840年发行的世界第一枚邮票——英国黑便士邮票;有自19世纪中叶至今的100多年来,万国邮政联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国发行的数十万枚邮票。丰富的馆藏是一部生动的世界邮票历史发展的教科书。
1、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 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因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通称黒便士。邮票中心图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 | |||||||||
2、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 |||||||||
3、中国首套采用专用水印纸印制的邮票——小龙邮票
小龙邮票的印制采用了特制的专用纸张,每枚邮票都有一个太极图水印,迎光透照图案清晰可辩。水印纸的运用,可以达到很好的防伪效果。这是中国邮票上首次使用防伪专用纸。 | |||||||||
4、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
——
万寿票
1894年是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清代海关邮政发行一套慈禧寿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太后的生日均被尊称为万寿节,因此这套邮票又俗称“万寿票”。万寿邮票不仅是清代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发行的最后一套邮票,也是我国邮票发行历史上的首套纪念邮票。 | |||||||||
5、中国第一套用其它票券改作的邮票 —— 红印花加盖改值邮票。 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光绪皇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办邮政的奏折上朱批“依议”,它宣告了大清邮政官局的诞生。近代国家邮政的正式开办。 | |||||||||
6、中华邮政发行的首套邮票
“临时中立”邮票
| |||||||||
7、中华邮政首套普通邮票——
帆船票
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了第一套普通邮票“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图”邮票。分面值图是帆船,帆船寓意“交通进步”;角面值图是农夫刈禾图,背景是先农坛,显示农业立国;元面值图是北京国子监的圜桥教泽牌坊图,表示国家重视教育。这是中华邮政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普通邮票。 分、角、元各1枚 | |||||||||
8、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1938年9月)
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1938年9月发行的邮票,这枚票是专供战士免费寄家书贴用的,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中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军人贴用邮票。 | |||||||||
10、周恩来“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手迹原件
1940年周恩来为中华邮政第三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字叔卿)的题词。1980年,林卓午之子林孝祥将周恩来题词捐献给国家。 |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纪念邮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第一套纪念邮票,在邮票主图的画面上清晰的反映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欢呼的游行队伍、威武的坦克车、呼啸而过的飞机,都真实的再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纪1邮票的发行标志着从此中国的邮票发行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
13、外国邮票
情人节邮票 | 世界杯邮票 | 巧克力邮票 |
邮政类
中西厘戥 | 1991年12月13日,原广西区邮电管理局文物普查征集小组深入北流县(今北流市)邮电局征集文物,该局领导捐赠了这把中西厘戥。厘戥用一小琵琶型木壳盛装,木壳上面用黑体字书写有“隆盛邮电代办所蒙运坚”字样;木壳底部写有以下字迹:“双威邮局中西厘戥”,右边“宣统二年九月七日”,左边“西历一千九百十年十月九日”。厘戥杆上两行刻记,一行星点每点为外国格拉姆,另一行外星点为中国之分钱两数。木壳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盒式,内部凹面处竖写三行黑体字“头耳廿公分起一百止,二耳一公分起八十止,双威邮局”。星点清晰,仍可使用。为邮政第一代计量用具。 |
富裕驿印 | |
元代富裕驿站封检公文所用公章,为铜制。此件驿印系由元代中书礼部于皇庆元年(1312年)所制,原邮电博物馆1995年通过内蒙古赤峰市邮电管理局高价购得,成为馆藏珍品。 | |
民国时期的邮政储金罐 | 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办公场所 |
20世纪40年代,上海、南京等地邮局为促进邮政储金业务的开展,推出一种邮政储蓄方式——邮政储金罐。人们储满钱后到邮局开锁,同时储蓄。 储金罐为铁质,邮绿色,形式完全仿照信筒,高约 16厘米 ,底圆直径为 7厘米 。罐身凸铸有若干文字:储口下方为“邮政储金 稳固便利”8字,两行横排;右侧竖列“邮政汇兑 简捷省费”8字;左侧竖列“简易寿险 防老安家”8字;底托弧边横排“筒内储款可持向附近邮局开放存储”15字。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展出一件由原邮电部职工捐赠的保存完好的邮政储金罐。 邮政储蓄早期叫做邮政储金,起源于英国。我国在清末就有开办邮政储金之议,派留学生去奥地利学习并进行筹备。1918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次年,北京、天津、太原、开封等11个城市率先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开办后,其业务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中华邮政的支柱之一。1930年3月,交通部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次年,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法》。1935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改称“邮政储金汇业局”,直属邮政总局领导。邮政储金汇业局的设立,在我国金融史上有重要意义,邮政储金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邮政储金汇业局经办的业务,除邮政储金、汇兑、保险、代收货价等以外,还包括股票、抵押贷款等银行业务。其经营方针定位为:“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态度是十分审慎的。 抗战之后,物价飞涨,金融业很不景气,这给机构遍设、以吸收闲散资金为主的储汇局带来一定机遇。邮政储汇局响应国家金融政策,增加网点,增添人手,增开节约建国储蓄券、节约建国储金等新业务,使储户及储蓄额稳步增长,抗风险能力增强。再加上储汇局由中华邮政担保,稳固可靠,历来为民众信赖,从而积累起巨额资金,被称为“邮政银行”。 邮政储汇局的超常发展也与当时统治者的扶持有密切关系。1940年4月储汇局加入四行两局系统,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合作,成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还动员各界,劝导民众储蓄存款;并下令凡是节约储蓄、国内外汇兑、简易人寿保险等业务,都交由储汇局办理。这一系列措施无疑大大促进了储汇局的发展。 1945年前后,储汇局为吸收小额资金,对外赠送了一批实用兼玩具型的铁质信筒型储金罐,邮政储金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了。 邮政储金汇业局作为当时金融系统的重要成员,发展到相当的规模,获得了很高的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