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甘肃铜元研究(李文娟 曹源)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1/2/27 17:35:00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3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铜元是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所铸的一种新式铜币,俗称“铜板”。晚清各省皆停铸制钱,市面辅币短缺,常闹钱荒。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六月,两广总督李鸿章乘市上制钱不足之际,于广东首创机制光绪元宝当十铜元。由于铜质好,式样整齐划一,深受商民欢迎。甘肃地处边陲,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省机制铜元的影响下,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天水镇守使兼陕甘援川总司令孔繁锦首次在天水机制铜元,拉开了甘肃机制铜元之序幕。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国民军入甘后,在兰州建甘肃造币厂,开铸铜元。甘肃铜元的产生是受外省机制铜元的影响,甘肃铜元的流通、使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辅币。

    一、甘肃铜元铸造的历史背景
    1、经济背景。
    清末,中国经济不振,各地都发生了严重的钱荒。甘肃地僻民贫,另自乾隆起,西北战事不断,所需军饷数额巨大,财政入不敷出。

    辛亥革命之际,甘肃的长庚伙同升允纠集陇上各地的十万大军,向东进军陕西镇压当地的反清革命斗争,持续时间近半年之久。大量的军需粮食使本来很穷的甘肃“财政上已濒于破产,至感辣手”“查藩库不名一钱”。

    1920年2月6日晚8时许,甘肃海源又发生震撼全国的***五级特大地震“使甘肃死亡二十三万四千余人,损失财产至少在三千万以上”。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使甘肃的财源已到枯竭的地步。

    2、政治背景。
    张广建为防守川、滇、陕反对北洋政府的靖国军入陇,于1918年先派吴攀桂率领左军赶阴平任镇守使,暂驻天水,接着吴桐仁带右军来天水任秦州总镇。随着吴桐仁所率左军的接连哗变,号称甘肃门户的天水、陇南时局不宁。孔繁锦见市场货币奇缺,又迫于庞大的军费开支,见各省铸造铜币获利甚丰,于是,由津沪购进大批机器在天水设造币厂铸造铜元。

    民国十四年(1925年)陆洪涛调离甘肃,冯玉祥派刘郁芬、蒋鸿遇为正副指挥率部入甘。刘郁芬到兰后,因军政费用需要,把天水铸造铜元的机器运到兰州,成立甘肃造币厂(1928-1935年),机制铜元。

    二、甘肃铜元的铸造机构及所铸铜元
    孔繁锦在天水创办的“陇南机器局”厂址选在他的右军所驻扎的东教场东(今为岷山厂东)。其建筑原料各处摊派搜集,水泥、钢材则购于外阜天津等地。建筑技工请于四川汉阳,又招集当地工匠,于1925年建成并投入生产。

    天水造币厂所造铜元有:甘肃孔造五文(图一)***十文(图二)。其中,***十文有光边和凹边两种版式,均较少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一:甘肃孔造五文(直径:22.5毫米,厚度:1.8毫米,重量:4.5,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二:***十文(直径:26.3毫米,厚度:1.9毫米,重量:6.5克,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三:***开国纪念币贰拾文(直径:31.9毫米,厚度:1.6毫米,重量:9.2克,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四:甘肃铜元五十文(直径:37毫米,厚度:1.5毫米,重量:12.9克,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五:甘肃铜元壹百文(直径:39.3毫米,厚度:1.8毫米,重量:17.2克,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六:甘肃造币厂五十文(直径:31.3毫米,厚度:1.6毫米,重量:13.1克,质地:红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七:***十七年孙像伍枚(直径:34.5毫米,厚度:2.0毫米,重量:12.7克,质地:红铜)

    三、甘肃铜元流通情况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袁世凯任命张广建为陕甘筹边使,张奉命督甘,随携带大批铜元,这是机制铜元在甘肃流通之始,且最初只流通于兰州市场。由于当时百枚左右铜元(一千文上下)可换银元一枚,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币值,因此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外来铜币不断流入。民国十年(1921年)陆洪涛督甘时,外来铜元仍不断流入,兑换价格不一,各钱行以兰州大会馆巷为钱市进行兑换。甘肃自制铜元以后,甘肃铜币与外来铜元交错流通,品种纷繁复杂。

    沙板是用原钱置于沙箱压模翻铸而成。起初是孔繁锦因铸当十铜元无利可获,于是仿照“四川军政府、四川铜币”,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尽量搜刮起来,铸造当十、当五十、当一百沙板铜元,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废止沙板铜元。

    铜元券是旧中国为了适应市场兑换铜元、制钱的需要,发行的一种代替铜元流通的辅币券,其实质是一种没有物资保证的铜元空投放。甘肃铜元券的发行,始于1914年(民国三年)发行的西北银行钞票,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铜元券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