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面对通胀,央行再次选择提高存准率,而非加息。
熟悉西方货币理论的人都知道:通胀应该主要依靠利率来进行市场化调节,而非存准率这样的数量工具。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极少调整准备金率,提高存准率往往意味着对金融机构的放贷警示,有极其严厉的象征意义。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反其道而行之,9调存准率,3调利率。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通胀情形并不及当下严重,但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14%,而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老百姓手中的钱已经在2010年2月开始“变毛”,而且通胀率与存款利率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通胀加剧,加息缓步,这与中国金融体系的负债结构有着莫大关系。金融危机过后,历经大规模信贷扩张和经济刺激计划,铁道部等国有部门、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成为负债主体,而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负债比率明显下降。低利率实际上是在向这些准国有部门输送利益。
关键问题就是利益分配
中国目前仍处于汇率管制时代,尽管人民币小幅升值,但是其货币定价基本与外界隔绝。中国本轮通胀亦属于内生性通胀,长期产能过剩,物价全面上涨,只能定义为货币超发,央行没有管住资金闸口。
如果把中国的间接融资体系比作一个存款者、一个资金中介和一个借款者的游戏,其中隐藏的利益关系更易理解。由于儒家文化影响,国人自古喜欢存钱,老百姓成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资金中介机构;金融危机后国有部门成为主要借款者。
在这其中,借款者和中介机构都是国有背景,他们都拥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和政策主导能力。反观资金供给者虽人数众多,但集合起来的声音却最弱。借款者希望低成本融资,中介机构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他们只能将成本转嫁给存款者,即便通胀上行,也会尽量要求压低名义利率。
价格变化意味着财富传导,资金价格变化也意味着利益在上述分配者之间传导。本轮通胀正将财富从个人和家庭转移至企业和国有部门,这是一个逆向再分配过程,从整体上中国再次倒向“国富民穷”。讳言加息,关键还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是让民众承担成本,还是由政!府承担,显然我们的政!府当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这种选择无疑非常短视,让老百姓财富缩水的同时,高房价和恶性通胀将使未来形势变得极为复杂。但这又是政!府的无奈选择,因为很多准国有部门的经营现金流已经无法支持其负债,只能依靠通胀来支持,铁道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从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从现金流看,2009年全部经营性现金流为1292亿,而2011年铁道部还本付息债券高达1400亿元,超过经营性现金流。有预计,2010年底铁道部负债2万亿元,按年利率6%,年利息支出就为1200亿元。2010年投资8000亿,2011年投资8000亿,未来如果进一步借贷,加上利率提高,利息支出还将进一步增加。
通胀加剧,加息缓步,
不买点邮票存着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