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龙虎网讯 昨天凌晨,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逝世,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缅怀之情。在本报“邮票中的南京”系列征集来稿中,记者也发现了多枚鲁迅纪念邮票,收藏者刘世华自称是鲁迅的“粉丝”之一,他借由这些邮票讲述了鲁迅与南京的诸多渊源。原来,鲁迅在18岁时就是因为考取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才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至今,南师附中校园内还保留着鲁迅先生的塑像。
初入南京竟以退学收场
大家都知道,鲁迅是浙江绍兴人,而在他18岁时,为了寻求新的生活道路以及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毅然走出家乡,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就读于管轮科。不过,他远走他乡的第一步就走得颇为不顺。
刘世华向记者介绍,当年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是清政府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设的,目的是培养水师士官生。它虽是洋务学堂,等级观念却依然很严重,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待遇悬殊。而且最让鲁迅感到失望的是,这所名为“水师”的学堂,却不让学生游泳!原来,早先学堂的池塘以前游泳溺死过两名学生,于是总办命令把它填平,改建关帝庙,以镇不祥。鲁迅本来就不满意自己学管轮,再加上学堂中强烈的地域观念,只准福建籍的学生学驾驶,使他永远也上不了舱面。于是在1898年11月,鲁迅主动从江南水师学堂退学。
木刻画像邮票最受推崇
到了次年春天,鲁迅转入了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今南师附中附近)。这个学堂是当时的改良主义运动的产物,鲁迅算是真正踏入了一个有着改良主义政治气氛的环境中。他开始学习自然科学,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翻查了各省方志和外国人关于中国地质和矿产方面的许多书籍,对于外国侵略者大肆窃取我国矿产资源的行为深恶痛绝。也正因为这段在南京的求学经历,让鲁迅毅然走上了文化革命的道路,所以业界人士都认为,南京是鲁迅战斗一生的起点。
刘世华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1年到1981年总共发行了5套纪念鲁迅的邮票,设计上比较成功的是最后一次发行的2枚纪念票,画面中一为鲁迅青年时代、一为晚年时期。设计者张克让选用了鲁迅一生倡导的木刻艺术,可谓独具匠心。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