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编的200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简称“目录”)在今年3月份已和广大集邮爱好者见面了。这版“目录”中除了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还第一次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
为了编好2007年版“目录”,我们广泛征集修改建议。各地集邮者纷纷来信,为新版“目录”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合理化建议,对“目录”中的体例格式、编排顺序、分卷发行等问题纷纷献计献策,还诚恳指出目录中的邮票名称、发行日期、邮票图名、齿孔度数、邮票规格、原画作者等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并提出希望把版式二、不干胶版邮票等国家邮政局发行特殊的品种全部登在“目录”中,希望增加小本票的内页展示,对于2004年至2006年纪、特邮票全额交款预订户的赠送版和2001年之后的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中奖版都希望能在目录中一一展示出来。众多的来信令我们非常感动,能有这么多、这么好、这么真诚、这么关心新版“目录”的集邮爱好者,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把这版“目录”编写好。对于每一封来信,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和修改意见,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对待,对于前几版“目录”中所指出的每一个错误和问题,我们都认真仔细地进行了核实和改正。
我们在撰写新版“目录”中确立了以下几点原则:
1.在编写过程中应尽量尊重原始的邮票发行档案,能够查到邮票发行的原始发行通告(通令)的,按原始发行通告(通令)来进行编写。
2.尊重早期各种版本目录的编辑框架和体例,尊重参与各种版本目录的编撰人员的劳动成果。
3.对于集邮爱好者提出前几版“目录”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都要认真进行核实,每更改一处都要做到有根有据。
4.对于“目录”中还存有疑惑,并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在没有可靠的证据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先保持原貌,待后人研究有了结论后再i新刊隆正。5若在邮票的发行通令中存在邮票名称这样或那样等不统一的问题,如: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有的写“中国和×××联合发行”,有的写“中国一×××联合发行”,有的就没有写;系列邮票,有的邮票称为“(第一组)”,发行第二组时,就写成“(二)”等,这样的情况就做了一点小的修改,尽量做到合理,并相对的统一,以保证“目录”中不要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甚至出现矛盾的情况。
下面就“目录”中改动较大的几个问题分别来谈一谈:
一、邮票目录中的体例变动的问题
新版“目录”中改动较大的是普通邮票的体例,主要是由于普通邮票的发行不像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发行相对的清晰明确,甚至还有一些至今未搞清楚邮票发行日期的问题,普通邮票的发行日期的问题比较复杂,这次也查到一些早期普通邮票的发行档案,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基本上了解了一些早期普通邮票的发行历史背景和原因,编写这本目录采取基本原则是根据邮票的发行档案,由邮票档案提供的资料而进行修改编写。普通邮票的发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首次邮票发行通令(通告)中就把全套邮票的面值、枚数及相关信息确定下来,这样我们就根据发行通令,按面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首次可能只发行一两枚或二三枚邮票,其他邮票陆续发售,那我们就根据掌握的资料把发行日期用括号的形式来进行表示。例如:普13、普20、普24、普25、普26、普27等,对于后续发行的邮票没有掌握具体发行日期,只能在注解中把首次发行的邮票进行表述。对于普16“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后续发行的邮票的发行日期,前几版“目录”均列出1975年11月12日,由于一些集邮爱好者纷纷撰文提到普16的3分、4分、20分等几枚邮票有比发行日期早的实寄封出现,我们为了慎重起见,就把该日期暂时去掉了,待以后研究讨论后有了结论再登载出来。另一种是分几次发行通令才把全套邮票的面值、枚数定下来,而在首次发行通令中并没有定出全套邮票的面值、枚数等相关信息。这样的普通邮票的发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印刷条件,邮资变动,所需面值而决定,就出现了分多次发行的问题。我们在编写这版“目录”中的表述方式就与前面的第一种不同,也采取分次编写进行表述的方法,第一次发行的日期,面值、枚数,第二次发行的日期,面值、枚数,这样表述就比较清晰。例如:普东1、普东2、普3、普4、普8、普无号、普14、普29、普30、普31等等,以后若有新增加的普票发行,加载也是比较方便。类似的这样的情况还有加字改值邮票中的改3和“文.化革命”期间发行的文5和文18,邮政主管部门对于改3及文5、文18邮票都是有两个发行通知的,为了有别于其他发行的邮票,也是采取第一次发行和第二次发行的方式进行表述。至于纪念和特种邮票,由于发行中存在分次表述和邮票志号的顺序之间容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所以原则上以邮票志号或序号为主来进行表述。
再有就是1990年9月2l目发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小型张,许多读者反映不应属于普通邮票,不应划入普通邮票中,而应属于纪念邮票,我们接受了这个建议,把它归入“J”字头纪念邮票中,作为无编号纪念邮票处理。至于普24甲《中华全国集邮展览’89·北京》小型张,使用的是普24《中国石窟艺术》10元“麦积山石窟·西魏·菩萨”的图案,而且邮电部发文又赋予了编号:普24甲,我们也就还把它保留在普通邮票中。
鉴于自1980年开始发行的小本票,原出版的“目录”一直放在该套邮票的后面,由于小本票有独立的编号,加上这版“目录”第一次收录香港和澳门的邮票,参考香港和澳门目录的编写习惯,是把小本票单独列出进行表述,加上广大集邮爱好者提出展示小本票的内页,在新版“目录”编写上,也采取单独作为一大类进行阐述。
二、关于邮票名称的问题
关于邮票名称的问题,前几版“目录”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行的邮票,均对邮票名称做了删减,这次我们也进行了研究,除了牵扯到林彪(“林副统帅”或“林副主席”改写成林彪)的提法外,其他的发行的邮票均以邮票发行通告为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恢复邮票发行时的原貌。
对于早期发行的普通邮票的邮票名称,也存在未改动和已改动两种情况。未改动的有:发行通令(通告)中明确指出的邮票名称与前几版“目录”不同,例如:普6发行通令中的邮票名称为“新图案普通邮票”,“目录”中的邮票名称为“不同图案普通邮票”;普8发行通令中的邮票名称为“新币面值普通邮票”,“目录”中的邮票名称为“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普9发行通令中的邮票名称为“新币高面值普通邮票”,“目录”中的邮票名称为“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第七版)”。这几套普通邮票的邮票名称经研究,还是遵照前几版“目录”的提法,不做改动,而把发行通令(通告)中的邮票的名称用注释的方式表示出来。一方面广大集邮者已经熟悉了邮票的名称,另一方面考虑到原更改的邮票名称也是为了前后一致,“新币面值”的提法作为邮票名称在当时是可以的,现在看来作为邮票的名称就不是太合适。已改动的有:普无号的邮票的名称不再称为《‘文革’普通邮票》,而改为《工农兵和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这是根据《中国邮票史》的提法而改写的。普16邮票的名称不再称为《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第四版)》,而改为《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而普18邮票的名称不再称为《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案普通邮票》,去掉“生产”二字,而改为《工农业建设图案普通邮票》。这两套邮票均是根据邮票发行通知而进行更改的。
三、加字改值邮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中的内容,重新核对了加字改值邮票的加盖厂家,并对改10的加盖厂家进行了更正;以《中国邮票史》第7卷和邮电部公告中提到的停售,停用及调换日期为根据,对于加字改值邮票的停售,停用及凋换的具体日期进行了修改。
由于加字改值邮票在邮票发行通令的发文日期之前就在各地出售了,有^就提出以邮票的实际出售日期应作为邮票的发行日期,有人提出以邮票发行通令的发文日期才能算作邮票的发行日期,到底在目录中应如何表述?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把“目录”中邮票的发行日期规定为邮票发行通令的发文日期,如果邮票早于发文日期出售,我们采取在注解中加以说明早于出售的情况。
改10《‘中华邮政汇兑印纸’加字改值》邮票共有6枚。前几版“目录”中记载的6枚邮票的先后顺序与原发行通令不一致,这次根据原发行通令也作了必要的更改。
四、“目录”中邮票发行量的问题
核实邮票发行量是我们编辑这版“目录”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中国邮票博物馆帮助我们核实了一部分邮票的发行量,但编号邮票和1974年至1980年发行“J”“T”邮票的资料缺少,连中国邮票博物馆也无档案资料可查。我们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第8卷提供的资料对部分邮票的发行量给予了增加和补充,但是远远不够。邮票博物馆建议我们参考1991年版的“目录”,这个版本的“目录”是由中国邮票博物馆编写,由老一辈邮票专家邓连普老师组织人员进行撰写的,他们在编写1991年版“目录”中登载的发行量,是通过到邮票印制局等单位查找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反复进行核实过的,这个版本邮票目录中的发行量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普通邮票中的变体问题
在前几版“目录”的普通邮票中,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的8分,普23“民居”的2分、8:分、10分、20分等邮票的无齿变体登在了“目录”中。邮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和许多集邮家都指出,这些邮票都是从非正规渠道流出,而不是从邮局的窗口购买到的,不应把这部分变体邮票保留在“目录”中。我们接受这个建议,从新版“目录”中把它们全部删去。其他变体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动。只是胶面印的邮票采用倒(G]来表示。而邮票有背胶采用[G]表示,没有任何符号均表示邮票无背胶。
六、“文革”期间未发行邮票上“目录”的问题
大家比较关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发行的《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全国山河一片红》等邮票,能否收入新版“目录”?这些邮票在外国目录中早已登载,国内一些拍卖目录也有,并进行合法的拍卖。为此我们请示了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的答复是:未批准发行的邮票、未在邮政窗口出售的邮票,不能上“目录”。也就是说:经过邮局窗口出售的虽然属于违规或提前发售的邮票,可以上“目录”;没有经过邮局窗口出售属于非正规渠道流入社会的邮票就不能上“目录”。因此,依然维持原“目录”的状况,“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发行的邮票中,只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属于撤销发行邮票,上了“目录”。
七、邮票图名的问题
关于在邮票图名中发现错误或者描述不准确如何表示?许多集邮爱好者提出在前几版“目录”中,有的在面值后面的图名位置上就直接进行了更改,有的以注解的方式进行更正,改正吲名中的错误与不统一之处。这次我们调整为根据邮票的发行通令保持原图名,如果发现有错误或者不准确,采取以注解的方式进行更改,
八、军用邮票统一表示的问题
军1《‘军人贴用’邮票》和军2《‘义务兵专用’邮票》均属于军用邮票。前几版“目录”中,在邮票的分类的名称中,依然表述为“‘军人贴用’邮票”。我们经过研究,并查看了“‘军人贴用’邮票”的原始发行档案,应表述为“军用邮票”,所以,我们在邮票的大娄的名称上,不再称为“‘军人贴用’邮票”,改为“军用邮票”。车2《‘义务兵专用’邮票》,原邮票名称是《‘义务兵贴用’邮票》,根据邮电部的邮票发行文件,邮票名称应为《‘义务兵专用’邮票》,这次也进行更正。
九、地方发行的邮票归属的问题
由于集邮家们多方努力,查找到了《天安门图案东北贴用普通邮票》的发行档案,发行日期是1950年1月25日,早于普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第一版)》的发行日期。经研究,新版“目录”还是把这三套地方发行的邮票归入到普通邮票之中,但把这三套邮票放在“全国通用普通邮票”之后表述,不再插到普通邮票之中表示。分别使用“全国通用普通邮票”、“东北贴用普通邮票”、“旅大贴用普通邮票”来区分开来。
十、邮票的原创作者和原摄影者的问题
为了尊重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撰写新版“目录”时,对邮票图案的原创作者、原摄影者等内容进行了核实,并用[Pl·]表示原摄影者,把[A]中的原摄影者分出来,归并到[Ph]中。我们本着稳妥慎重的原则逐一进行核实,经考证能够确认定的,增加到“目录”中去;仅有线索而不能肯定的,暂不收录。
2007年版“目录”的出版发行,是与集邮家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借此,真诚地向关心新版“目录”的出版发行以及积极给我们来函来信的广大集邮爱好者致以深深的谢意。这本“目录”已经很厚,下一次增补修订时,很可能要分卷发行。欢迎广大集邮爱好者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