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为进一步扩大本届邮展的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2011年3月14日,邮展执委会和中国集邮报社合作,面向海内外推出了“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宣传口号征集活动。
宣传口号征集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邮友的大力支持。到3月23日,短短几天之内,征集组已经收到712人寄来的宣传口号2000余条,一位远在澳大利亚的集邮者也发来了精心撰写的口号。很多应征作品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比如,太原邮友靳志凌创意的“亚洲风无锡韵邮展情”,辽宁省邮友徐洪、孙绪坤合作的“太湖深情纳四海邮友方寸精品展古今盛事”,江苏邮友曹继霞送评的“心约无锡,邮展天下”等等,充分体现了本届邮展的中国特色和承办城市无锡的文化底蕴。许多应征者还对本次评选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自杭州的集邮爱好者周怀谦还特意烧制了带有本届邮展标识的瓷盘,表示对本届邮展即将举办的欣喜之情。
“方寸世界”扮靓社区生活
居民制作兔年手绘封迎亚邮展
本报讯这几日,家住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的徐锷老先生正忙着整理一套他亲手制作的兔年手绘封,准备拿到社区的退休职工集邮协会,让邮友们品评一下,看看能否也作为该社区的参展作品,到亚洲邮展上去露露脸。据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社区邮协已收到了多位会员的参展作品。
2008年,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在我市率先成立起退休职工集邮协会后,为社区居民平添了一个开展集邮文化活动的平台,在方寸之间扮靓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经过这几年的打造,社区集邮文化得到了很快发展,不仅有传播集邮文化的平台———《太湖花园邮苑》,还拥有固定的文化场所和一批铁杆会员,其中不仅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年近八旬的离退休干部,甚至很多周边社区居民也慕名而来。2010年,该社区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民间集邮文献邀请展。据统计,在为期42天的展览期间,共有近4000人前来参观,其中有近千人是来自外地的邮友。
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亚洲邮展办到了家门口,他们自然不能错过,在今年邮展期间,无锡中国邮资研究会和中国免资集邮研究会还将在社区举办一场新中国邮资研讨会。(徐兢辉)
漫谈无锡集邮的文化底蕴
承办亚洲国际邮展,无锡可以通过这次国际性盛会向全世界更多展示自己的魅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无锡。不过也有人有疑虑,这个疑虑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无锡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交通便捷,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先进,加之领导重视,承办类似亚洲邮展这样规模不是很大的国际展览,“硬件”没有问题。有人担心的是“软件”,我理解为是一种“资格”,即无锡的集邮文化底蕴够不够格?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无锡的邮事、邮人,看看无锡集邮的文化底蕴吧。
无锡地处沪宁铁路中段,邻近上海,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得集邮风气之先。1945年10月10日,无锡集邮同仁就在三凤桥南堍举办了一场题为“庆祝抗日胜利”的邮展。锡邑历史上的第一次邮票展览,让无锡市民大开眼界,一时传为美谈。这一年的10月15日,无锡首个群众性集邮组织———无锡集邮研究会也应运而诞生,会员近千,遍布海内外。这个邮会除成立时间较早,是继上海、杭州、郑州、重庆、成都、福州等大城市的大邮会之后,成立的我国第九个集邮团体,而且至今还活跃在我国邮坛之上,创造了邮会历史“之最”。
1946年元旦,无锡集邮研究会创办的《邮友》月刊问世,到1949年9月,共出版33期,刊发了诸如《万寿票之样票》、《万寿票日本版及上海版讨论》、《光复共和纪念邮票发行日期之谜》等重量级的国邮著述,推动了中国早期邮学研究。1982年,台湾集邮界还将《邮乗》、《邮典》、《邮友》等经典邮刊重新影印出版。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8年至1966年,无锡集邮研究会共举办邮展22次。其中1959年元旦、春节期间举办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1960年在城中公园多寿楼举办的“江山如此多娇”、1964年举办的“新中国纪特邮票首日封”等邮展,均在当时引起轰动,《无锡日报》都曾作过专题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无锡职工集邮协会、无锡集邮研究会、无锡市集邮协会都相继成立或恢复活动。无锡集邮协会已举办全市性综合邮展十七届,无锡邮友在全国性邮展中先后获得过金奖、大镀金奖等殊荣。无锡集邮研究会主办的《邮友信箱》至今已出版355期。1982年5月号《邮友信箱》刊发的“集邮守则”,内容包括不作伪、不使诈、不失信、不玩物丧志、保护珍邮等,后经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认可,在《集邮》杂志全文刊发,成为全国邮迷共同的守则。1984年《无锡日报》创办了“邮友”专栏,共出刊百余期,目前已成为集邮爱好者争相购藏的珍贵集邮文献,这在全国党报系统也是屈指可数的。漫谈无锡的集邮文化底蕴,有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就是吾邑集邮大家孙君毅先生。孙先生自1946年始担任无锡集邮研究会会长,主编解放前的《邮友》月刊,解放后的《集邮通讯》、《邮友信箱》,时间长达30余年。其集藏、著述均丰,上世纪40年代即被集邮界同仁誉为“万寿票专家”。数十年间,孙先生悉心研究邮学,撰有《集邮辞典》、《中国对剖票》、《中国快信邮票志》、《清代邮戳志》等学术专著,这些现都已成为许多集邮爱好者的必备工具书。
孙君毅先生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曾以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发行的“客邮”邮票以及五花八门的商埠邮票、八国联军实寄封等组成专集,揭露列强侵犯我国邮政主权的罪行。在抗战胜利后,孙先生在《邮友》上发表了《论沦陷区伪邮之地位》,引证据法,剥去了伪满、伪蒙等傀儡政权发行伪邮的“合法”外衣,倡议集邮人士拒集伪邮。上世纪60年代初,他还与我国著名集邮家刘广实合著了《台湾早期邮政考》,从考据台湾早期邮政史着手,以集邮的角度再一次证实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一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有了底蕴,就有底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无锡必将办出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亚洲国际邮展。历史机遇,也必将为无锡的集邮文化底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荣泉 无锡市集邮协会副会长)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