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书名: 钱币文化与艺术
作者: 欣士敏著
ISBN: 978-7-5049-5156-4
版次: 1-1
开本: 异16开
装帧: 平
出版日期: 2009-10-12
字数: 424 千字
页数: 342
定价: ¥ 39.8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艺术为视觉,对丰富深奥的钱币进行详细的考察,从综合与分类两个角度,按纵向和横向两条轴线,概述世界钱币文化艺术的主要内容、形式、体系、功能、特色及其渊源、演变、进化、更新、发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典故性、资料性、欣赏性为一体。供钱币收藏者、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文化艺术爱好者、工作者参考。
前 言
钱币文化与艺术
前 言
钱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的产物;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凝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世界钱币,有的虽然早已退出流通领域,但成为“社会化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见证。
钱币文化艺术,是社会精神生产的综合方式,是人类文化艺术创造的重要领域。它以钱币实物为主要载体,以文化显示为基本特征,以艺术表现为重要形式,系统地记录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活动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众多的世界钱币所蕴藏的文化艺术,融历史、政治、经济为一体,收社会、民俗、风情于一处,集科学、文学、美学于一身,范围广博,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可谓是一片奇光异彩、琳琅满目的百花园地、奇妙境界。在这种怡情益智的花园美境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各种自然景色、人物风采,了解典故事件、文字语言,体会形象意境、精神情感,而且也蕴涵着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国家民族、宗教民俗等深刻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人文、审美价值。更有特色的是,钱币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边缘)、里面(材质),面面都有跨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内容,立体造型显示引申出的信息资料,是其他历史遗存的文物难以企及的,而由钱币实体衍生、派生、伴生出的另类“奇花异草”,同样是缤纷耀眼、光彩夺目。因此,钱币文化艺术是多种文化的汇合聚集、多种艺术的体现,是一部形象化、艺术化、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的百科全书。
面对丰富深奥的钱币,如何对其内容、形式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认识,实在不是易事。历史在呼唤,时代在招手,国内各种介绍世界钱币的作品日益增多,各有特色,但以文化艺术内容为视角的专著尚属少见。鉴于此,这里大胆进行尝试,在文化艺术这个坐标方位上,以钱币图案内容为中心点,从综合与分类两个角度,按纵向和横向两条轴线,将系史与系实两者相结合,用文字与图像共同印证,进行全方位立体扫描,目的是能够全面了解世界钱币文化艺术的主要内容、形式、体系、功能、特色,及其渊源、演变、进化、更新、发展,以便读者可以超越时空在钱币世界奇花异草的园地里漫步,在世界钱币文化艺术的天地中遨游。当然,编著者由于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加上本书的容量有限,这里不可能穷尽所有, 不足之处更是难免,只能算是抛砖引玉、穿针引线而已。如蒙指正,本人更是万分感谢。
凡 例
一、本书内容是以文化艺术为视角,融知识性、趣味性、典故性、资料性、欣赏性为一体的专著,可供钱币收藏者、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文化艺术爱好者、工作者参考。
二、本书体例是纵横结合、分类归纳、专题主系,分为钱币文化总论、钱币艺术概说……说“钱”文化精选等20个篇章,按英文字母(A、B、C…T)顺序排列,下属主系专题305个。
三、本书所称“钱币”,是指我国钱币学通用的“硬币”或“铸币”的概念 ,不包括纸币。
四、本书所标国家(地区)名称,均为简明称谓,不写全称,以节省文字。已经消亡的国家,按历史名称标注。
五、本书采用公元纪年,凡钱币上用其他各种纪年法纪年者,一律换算为公元纪年。
六、本书涉及的钱币金属材料,均以简称标注,如“铜镍合金”仅写“铜镍”等;金、银等贵金属材料,其重量、成色不等者,文字说明时予以简略,仅注“金”、“银”等。
七、本书人物系列篇章中的人物排列,以出生年月先后为序。
目 录
A 钱币文化总论1
提 示1
A01 钱币文化的概念1
A02 钱币文化的内容4
A03 钱币文化的源头7
A04 钱币文化的特色9
A05 钱币文化的流派13
A06 钱币文化的功能17
A07 钱币文化的新潮20
B 钱币艺术概说25
提 示25
B01 钱币艺术的基本概念25
B02 钱币艺术的组合内容27
B03 钱币艺术的特征31
B04 钱币艺术的语言32
B05 钱币艺术的形态35
B06 钱币的艺术风格39
B07 钱币的艺术手法41
B08 钱币艺术的美育功能44
B09 中国钱币的艺术美感47
C 古钱精粹博览50
提 示50
C01 中国古代的钱币文化艺术50
C02 古希腊的钱币文化艺术52
C03 古罗马的钱币文化艺术56
C04 古代马其顿王国的钱币文化艺术60
C05 古埃及的钱币文化艺术62
C06 古代塞琉西王国的钱币文化艺术63
C07 古代大夏王国的钱币文化艺术64
C08 古代安息帝国的钱币文化艺术65
C09 古代贵霜王国的钱币文化艺术67
C10 古代高卢地区部落的钱币文化艺术68
C11 古代克尔特民族部落的钱币文化艺术71
C12 古代非洲地区的钱币文化艺术72
C13 古代印度的钱币文化艺术75
D 纪值数字文化77
提 示77
D01 眼花缭乱的钱币纪值数字77
D02 币面不可缺少的数字“0”79
D03 简单而又复杂的纪值数字“1”80
D04 与二元思维密切相关的纪值数字“2”80
D05 显得特别珍贵的纪值数字“212”81
D06 理性神情凝重的纪值数字“3”82
D07 既吉祥又避讳的纪值数字“4”83
D08 不可动摇的纪值数字“5”84
D09 有意又有趣的纪值数字“6”84
D10 神圣而奇妙的纪值数字“7”85
D11 神秘而令人神往的纪值数字“8”86
D12 奇妙而吉祥的纪值数字“9”87
D13 十全十美的纪值数字“10”87
D14 有趣而神圣的纪值数字“12”88
D15 既讨厌又可爱的纪值数字“13”89
D16 多位数大额钱币纪值数字89
D17 最为奇特的钱币纪值数字91
D18 各类钱币纪值数字之“最”92
E 形型符号艺术94
提 示94
E01 钱币面上含义古老而广泛的十字形图94
E02 钱币面上结构简单而神秘的三角形图96
E03 钱币面上历史悠久而丰富的五角星形图96
E04 钱币面上标志吉祥兴旺的六角星形图97
E05 钱币面上预示光明幸福的菱形图98
E06 钱币面上象征和谐统一的正方形图98
E07 钱币面上境界永恒而完美的圆圈图99
E08 钱币面上千姿百态的钱文书法100
E09 钱币面上精心巧妙绘出大地图101
E10 钱币面上象征真理正义的火炬图102
E11 钱币面上寓意财富和幸运的丰饶角图103
E12 钱币面上寓意完美无缺的三曲腿图104
E13 钱币面上象征权威信仰的束棒图105
E14 钱币面上显示荣耀欢乐的花环图106
E15 造型虚实呼应的多边形币106
E16 形体气势传神的弧边形币107
E17 新型特殊别致的非圆形币108
E18 光彩夺目的镶嵌双色币108
F 智士伟人风采110
提 示110
F01 万世儒宗——孔子110
F02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111
F03 儒学亚圣——孟子112
F04 意大利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112
F05 西欧近代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儿113
F06 唯心主义理论的代表——莱布尼茨113
F07 三权分立学说之父——孟德斯鸠114
F08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14
F09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114
F10 哲学泰斗——黑格尔115
F11 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代表——费尔巴哈116
F12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116
F13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117
F14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118
F15 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列宁119
F16 巴基斯坦之父——伊克巴尔120
F17 苏联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120
F18 德国共产党领导人——皮克121
F19 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台尔曼121
F20 越南劳动党创始人——胡志明122
F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22
F22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23
F23 朝鲜劳动党创始人——金日成125
G 文艺名人荟萃126
提 示126
G01 古希腊著名的盲诗人——荷马126
G02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127
G03 中国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127
G04 中国的诗仙——李白128
G05 中国的诗圣——杜甫128
G06 元曲大家——关汉卿129
G07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129
G0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130
G09 德国的油画版画大家——丢勒130
G1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擘——米开朗琪罗131
G11 全人类的戏剧家——莎士比亚131
G12 荷兰著名的画家——伦勃朗132
G13 德国的天才音乐家——巴赫132
G14 中国古典小说的巨匠——曹雪芹133
G15 奥地利古典乐派代表——海顿133
G16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134
G17 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134
G18 德国著名的剧作家——席勒135
G19 与命运抗争的音乐巨人——贝多芬135
G20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司汤达136
G21 奥地利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136
G22 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137
G23 俄罗斯诗魂——普希金137
G24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138
G25 波兰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138
G26 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139
G27 意大利最著名的作曲家——威尔第139
G28 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140
G29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140
G30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141
G31 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41
G32 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42
G33 古巴英雄诗人——马蒂142
G34 画印诗书熔一炉的巨匠——齐白石143
G35 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143
G36 喜剧大师——卓别林144
G37 融中西技法而誉的大师——徐悲鸿144
G38 瑰丽雄奇的中国画家——张大千145
H 科技名家纪念147
提 示147
H01 贡献突出的物理学家147
H02 成就巨大的化学家149
H03 驰名中外的数学家150
H04 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家151
H05 造福人类的医药学家152
H06 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153
H07 卓有成就的微生物学家154
H08 专事创造的发明家155
H09 中国古代科技系列的发明和发现156
I 妇女的英姿形象157
提 示157
I01 世界劳动妇女的风采神貌157
I02 最早有女性人物图像的钱币158
I03 古代“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160
I04 才貌双全的和亲使者——王昭君162
I05 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蔡文姬163
I06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163
I07 汉藏民族团结的使者——文成公主164
I08 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文学家——李清照164
I09 中国古代女技术革新家——黄道婆165
I10 法国女作家——塞维尼夫人166
I11 波兰女诗人——科诺普尼茨卡166
I12 国际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特金167
I13 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167
I14 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168
I15 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168
I16 负有盛名的女影星——嘉宝169
I17 经历坎坷的喜剧影星——梦露170
I18 钱币上头像运用最多的英国女王170
I19 多次获奖的女影星——赫本171
I20 多才多艺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171
I21 丹麦博士女王——玛格丽特二世172
J 人文社会扫描173
提 示173
J01 主题明确倡和平173
J02 人口战略见行动174
J03 和平发展爱青年175
J04 未来希望看儿童176
J05 汉字地位显赫处177
J06 多种文字放异彩177
J07 两种文字同一币179
J08 一套钱币多种文字180
J09 精华所在币中币181
J10 币中邮票显珍贵182
J11 左右朝向有定规183
J12 多年面孔总不变184
J13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186
J14 手势语言传神187
J15 脚印显示超自然187
J16 赤身裸体见清纯188
J17 生命乳房显青春188
J18 生殖崇拜奉祖神189
J19 “犹大之吻”币见证189
K 宗教文化透视191
提 示191
K01 钱币上传播的佛教文化191
K02 钱币上记录的基督教正统文化193
K03 钱币上常见的天主教文化194
K04 钱币上表现的正教文化196
K05 钱币上隐见的新教文化197
K06 钱币上描述的犹太教文化198
K07 钱币上显示的伊斯兰教文化199
K08 钱币上少见的婆罗门教文化201
K09 钱币上少见的印度教文化202
L 神话传说猎奇203
提 示203
L01 人类的始祖创造女神女娲币203
L02 华夏的始祖神农氏炎帝币204
L03 华夏的始祖中央之神黄帝币205
L04 主神、天神宙斯币205
L05 太阳神阿波罗币207
L06 月亮和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币208
L07 智慧女神雅典娜币208
L08 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币209
L09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币210
L10 海神波塞冬币211
L11 酒神狄俄尼索斯币212
L12 谷物女神得墨忒耳币212
L13 胜利女神奈基币213
L14 命运女神提喀币213
L15 众神使者赫耳墨斯币214
L16 双子星座狄俄斯库里兄弟币214
M 天地景物观赏216
钱币文化与艺术
A 钱币文化总论
A 钱币文化总论
提 示
钱币文化,一种综合性很强、边缘性很广的复合文化。它既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融合的产物,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众多的世界钱币,是一部形象的百科知识全书,是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活动方式。它是直接参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实物,是世界各国历史进程的见证。透过小小的钱币,可以看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更有特色的是,钱币的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外缘)、里面(材质),面面都包含了内容,立体显示引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奥。如果把钱币进一步放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察,放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中去验证,我们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进而会感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我们到这深奥无穷的文化大海中遨游。鉴于此,这里先从总体上将钱币文化的概念、内容、源头、特色、功能、流派、新潮等进行分类介绍。相信能够就此初步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以后的各篇章中能够更好地追溯历史,鸟瞰世界,穷尽沧桑,探究需要。
A01 钱币文化的概念
钱币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全面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分清钱币与货币的关系、性质之后,对“钱币”与“文化”两词的含义,分别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最初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某种特定商品上,后来逐渐固定在铜、铁等普通金属乃至金、银等贵金属身上。用不同材质制造的金属货币,就是如今所说的钱币。钱币一直是世界各国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态。纸币出现以后,金属货币并未消亡,相反,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牢牢占据着小额主币和重要辅币的地位。因此,钱币不仅是货币的主要形态,而且几乎是货币的代名词。
钱币,用金属制造的货币,是钱币学研究的对象。本来这比较容易理解,无须特别介绍。但由于“货币”、“铸币”、“硬币”等词常常容易混用,所以需要进行简要解释。一般地说,“钱币”与“货币”、“铸币”、“硬币”等常用词,既有相同之处,有时可以通用;又有差别,常常不能混用。在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几乎是同义词,而且“钱币”比“货币”使用得更普遍、更广泛。到清末民初,因受日本的影响,“货币”逐渐被普遍使用,成为经济学的统一标准用词,“钱币”才开始成为金属货币的通称。在西方,历史上称“货币”、“钱币”的,均是同一词(Money),纸币出现以后,多数国家的文字只是在“货币(钱币)”一词前加一个“纸”字,即成“纸币”一词,唯英文在“货币(钱币)”一词之外,另加一词“Coin”,其意译作“金属货币”、“钱币”、“硬币”均可。至于“铸币”、“硬币”一词,按理说都是金属货币的另称,但也有差异。“铸币”是因中国古钱用浇铸方法制造而得名,称中国古代钱币为“铸币”,当然可以;但西方古代及现代各国钱币,其制造工艺均不是“铸”,而是锤制、打压、机制而成的,因此,不能被称为“铸币”,故被称为“硬币”较多。不过“硬币”与“钱币”虽可同义,但中国历史书籍上从无“硬币”一词,加上“硬”字是从质地软硬的角度来说的,而“钱”字的内涵要比“硬”字丰富得多。因此,从历史的沿革、演变,以及中、西方可以通用的角度考虑,使用具有钱、金钱、货币含义的“钱币”一词较为妥帖、自然。
“文化”一词主要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它的原意是指对土地的耕作,泛指耕种、培养、教育、发展出来而非自然存在的事物,即所谓“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物”。自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提出“哲学是心灵耕种的产物”以后,人类精神产品就被纳入了文化范畴。其后的英文“Culture”、法文“Culture”、西班牙文“Cultura”、意大利文“Cultura”、葡萄牙文“Cultura”、德文“Kultur”、俄文“культура”等,均包括了栽培、种植、教养、陶冶、修养等基本含义。或者说,西方各国“文化”一词的原始概念,既包括人的物质活动,也包括人的精神活动。
把文化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在国外始于近代的欧洲。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32—1917年)最先系统地提出文化的概念,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此后,各类学者认为其定义并未完全诠释“文化”的真正内涵,因此引起了众多纷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提出自己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历史学家认为,文化是社会的遗产,或者是传统行为方式的全部终结;心理学家认为,文化是个体心理在历史银幕上的总映像,或者是满足个人心理动机所选择的行为模式;结构功能主义者强调,文化是由各种要素或文化特征构成的稳定体系;发生论者认为,文化是社会互动及不同个人相互影响的产品,等等。从20世纪开始,“文化”这一概念逐渐从学术领域进入社会思想领域,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各学科的研究者都在自己的范围内界定“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因而使“文化”这一概念更加模糊不清。有的人偏重文化观念的作用,把文化定义为观念之流,或观念联结丛;有的人倾向于文化的社会规范的价值,把文化界定为不同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者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有的人则把文化归结为由物质、社会、语言、精神四大部分组成。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其所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在1871—1951年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64种之多。近年来又有人估计文化的定义已发展到二百多种,甚至有人认为,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种定义。
由于学科体系不同,方法论上的分歧,以及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单个学者关于文化概念的定义难以取得世人共识,因此,许多大型辞书纷纷给“文化”下了较权威的定义,企求统一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班牙的《世界大百科全书》解释:“文化就是在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整体,也就是非先天遗传的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
原民主德国的《迈尔百科辞典》认为:“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道德和天赋的培养,亦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表达:“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 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这个术语从较狭义的意义来看,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英国的《剑桥百科全书》诠释,文化是“人类学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包含后天的行为类型以及逐代相传的思想,诸如群体的信仰、价值观、语言、政体、经济活动以及器具、技术和艺术形式(后三项即所谓物质文化)”。
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不过多数都已讲到: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文化”一词的出现始于汉代。不过其概念均是与“武功”相对的“文治教化”。如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在《说苑·指武》中首先提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有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其后晋束广微(皙)在《补亡诗·由仪》中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都是“以文教化”之意。近代开始采用的“文化”一词,是由日本转译过来的(而日本使用的“文化”术语,又是从英文、德文等西方语言中翻译过来的),据今尚不到百年。查1908年开始编纂、1915年正式出版的《辞源》,尚未收“文化”词目。1931年出版的《辞源》续编,始有“文化”一词,其解释除了“谓文治教化”外,有了新的说法:“国家及民族文明进步曰文化。记述一国之政治、民俗、教育等程序,谓之文化史。”这可能是中国“文化”概念最早的权威说法。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对“文化”进行了重新解释:“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此后学术界曾再次就文化定义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试图取得共识,然其结果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一说。不过《辞海》(1999年版)却因此有了一个较完满的说法: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此说出现后,似乎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以上对于钱币与文化的分别考证,应该说可以大体了解钱币文化的概念。或者说,作为文化概念的钱币,既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数量繁多的钱币是直接参与世界社会经济活动的实物,是世界各国历史进程的见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枚钱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专业学科领域。因此,钱币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和边缘性文化。从广义上讲,钱币文化涵盖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和活动方式;从狭义上讲,指钱币艺术和钱币知识,即钱币本身的制作、形制、文字、数字、图像、图案和组合等要素。可以这样说:钱币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A02 钱币文化的内容
钱币文化是一种综合性、边缘性文化,涉及多个门类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内容极其广博丰富。从时空概念来说,前后经历了三千多年,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无不在众多钱币上留下了真实宝贵的记录,显现了人类历史文化演进的轨迹;全球五大洲、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小小的钱币上,可以全面地、多角度地、立体地了解、观察世界文化全貌。从类型性质来看,既包括钱币主体自身显示的原生性文化,即钱币实物内涵和外延所体现的各种文化,这是一种直接表现出来的钱币文化;又包括与钱币实体关联的衍生性文化,即钱币的制作、流通、发展所需的组织、结构、形式、制度、理论等经济文化,这是一种间接表现出来的钱币文化;还包括与钱币相关的派生性文化,即人们的钱币思想、认识、意识、观念等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是一种附属表现出来的钱币文化。内容丰富的钱币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原生性文化实体的钱币,是“国家的金属名片”和“精美的艺术制品”。名片的标志,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在钱币两面的图案、文字、数字及其外观造型上。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色不同,出现在钱币上的图案、文字、数字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东西方钱币文化的内容各有特色。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历史钱币,内容以文字为主,没有任何图像图案,形制主要是圆形方孔;南亚次大陆印度等国的钱币,除文字外,有宗教神像和君王人物图像;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以君王、神话人物及动物、植物等图案为主;后起的伊斯兰各国,由于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其钱币均以文字或组字、花押为主,少见图像。随着世界钱币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逐步融合,现代各国的钱币多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范围广博,构思各异,加上制作艺术精湛,色泽瑰丽,宛若灿烂群星,缤纷夺目,令人目不暇接。更有特色的是,钱币的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外缘)、里面(材质),面面都有内容,立体显示引申的文化内涵,是其他实物载体难以企及的。从钱币文字来看,世界上的各种主要文字,如汉字、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俄文、日文以及拉丁文、阿拉伯文、印度文(梵文)、孟加拉文、尼泊尔文、朝鲜文、泰一老文、希伯来文、缅甸文等文字,在钱币上都能见到,其内容除了国名、地名、币名、面值、年份外,还经常出现一些带有政治、经济、道德、民族、宗教色彩的短语箴言,以及君王称号、缩写花押等;从钱币单位的名称来看,世界各国历史上采用过和现在通用的主辅币名称,如元、分、镑、先令、便士、马克、芬尼、法郎、克朗、卢比、派士、卢布、戈比、第纳尔、里亚尔、比索、里拉、比塞塔等,有1 000多种;从钱币面值的数字来看,有分数、带分数、纯小数以及1位数、2位数、3位数、4位数、5位数,甚至6位数、7位数等大额数字,折射反映出各国的金融、物价、贸易、货币制度等情况以及所用的计量、进位制关系;从年代标志来看,有公历、回历阳历、回历阴历、释迦历、佛历、朱拉历、旃陀罗历、犹太历、埃塞俄比亚历、藏历、皇帝(王朝)年号等十多种纪年历法;从钱币图案上看,有各国的国王、领袖人物、历史名人,有本国的国徽、历史纹徽,有各种植物、动物,包括国花、国树、国鸟、国兽,有名胜古迹、特色建筑、工艺雕刻,有民俗风情、宗教标志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全面展示了古今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概貌,是钱币文化精华表现的主要形式。
衍生性文化在单个钱币上不易体现,但在系列历史钱币中能够观察得到。这是因为这种文化内容是在钱币实体之外,但又与钱币密切相关,例如货币制度是钱币流通的组织结构形式,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本位钱币的名称、单位和制度等,在历史系列钱币中可以发现:改换调整钱币主辅币名称,增加新币发行的品种,废除原有的钱币制度,重新改变新币内容、结构,改进钱币的进位关系等,这些是钱币文化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又如钱币理论,指导着钱币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外历史上形成的货币金属论、名目论、数量论、轻重论以及子母相权论、劣币驱逐良币论等,都是钱币文化中的高级形态,在钱币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派生性文化是游离钱币实体但又围绕钱币实体而蔓延派生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个性独立、共性成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特色。在中外历史文化领域中,众多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谣、小说散文、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楹联俗语、笑话趣事,乃至电影戏剧、美术绘画等各种文艺作品,以“钱”为主题,揭示、引发、反映出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认识、态度,俯拾皆是。这种在钱币学中视为毫不相干、根本无法纳入其中的“东西”,在钱币文化体系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独特地位,成为钱币文化园地中一枝另类奇异的花朵。
A03 钱币文化的源头
钱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要充分认识、了解流光溢彩的钱币文化,必须追根溯源,了解、知晓钱币文化产生的源头。“源”是“流”的起点,有“源”才有“流”;“流”是“源”的发展,有“流”必有“源”。钱币文化发端于古代历史之“源”,形成了流传后世、川流不息、奔腾澎湃、浪花飞溅的“流”。因此,追溯钱币文化之源,对于研究货币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钱币文化之始,有东西两方源头。东方始于3 000多年前中国的中原地区,西方始于2 000多年前古希腊爱奥尼亚内陆地区。两个源头的背景环境不同,流经地域各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变、渗透、融合,最后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世界钱币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约有4 000年历史。货币产生之前,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粟帛、牲畜、珠玉、龟贝等,都曾经在交换过程中,充当过媒介,起过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后来,海贝因光洁美丽,坚固耐用,携带方便,又有天生的自然单位,容易加减计数,到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便在我国中原地区成为主要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真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石贝、骨贝等仿制品补充其不足。随着商周时期青铜器冶炼制造技术的发展,金属制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交换领域。以青铜仿照海贝铸成的铜贝,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以金属铸造的钱币,至今已约有3 500年的历史。春秋(公元前770—前477年)、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时期,当贝币还在流行的时候,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依据不同实物演变体系,分别出现了币面多有文字、形态各异的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金属钱币。布币取象于一种青铜铲形农具“镈”(“镈”与“布”是同声假借字,古代通用),刀币由当时叫做“削”的青铜工具演变而来,环钱是由仿纱轮或玉环铸造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以形状古怪、面文既像蚂蚁又像人鼻而得名。这些取象来源不同、文字含义不一、形态古怪多样的铜钱币,不仅是钱币文化丰富的源泉,而且是世界钱币实体所独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统一铸造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通行长达700余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重量单位为名,而改称“通宝”、“元宝”或“重宝”。此后各代一一相袭。从秦汉至清末的2 000年中,方孔钱一直是我国历代最主要的货币形态,并影响到日本、朝鲜、安南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为了纪念悠久的钱币历史,弘扬优秀的钱币文化,我国于1992年发行的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为主题的套币中,有一枚面值3元的银质纪念币。钱币正面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下方为万里长城图,表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钱币反面的上方文字为“世界最早的铜铸币——公元前16世纪”,中间有铜贝、布币、刀币和环钱原样图,下方有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流程示意图。这枚具有特色的“币中币”,既全面显示中国钱币文化产生的源头、形成的过程、表现的形态和具有的特色,在艺术园地里含苞待放,喷薄欲出,生机无限;又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历史之久、中国文字创造之先、民族文化形态之殊、冶炼技术成熟之早,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而这些正是东方钱币文化体系赖以形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古代希腊文明始于爱琴文明。爱琴海地区至公元前12世纪,原始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国家产生。公元前8世纪,奴隶制城邦形成,推动了希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航海技术的发展,广泛的海上贸易,为希腊殖民者在地中海区域从事殖民活动提供了条件。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殖民地范围,南面达到非洲利比亚至突尼斯沿岸,西面进入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沿岸,北面进入色雷斯,并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入小亚细亚、高加索等黑海广大地区。在这些比希腊本土不知大多少倍的海岸地带,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城邦。在接触、吸收埃及、腓尼基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点燃了欧洲文明源头上的熊熊火炬。当时作为希腊殖民城邦之一,位于古安纳托利西部、一度称霸小亚细亚的吕底亚(Lydia)王国,手工业及商业比较发达。吕底亚人在地中海的大贸易圈及经济圈中,被称为善于经商、首先开设常年零售商店的民族。商业交换的需要以及冶炼技术的发展,客观上提供了制作金属货币的可能。公元前640年,吕底亚人用吕底亚首都萨狄斯附近帕克托鲁斯河中的自然金沙,成功地炼制成含金3/4、含银1/4的“琥珀金”钱币。最初的钱币,形状比较原始粗糙,仅仅是一个经过熔化而凝固成的椭圆形金属块,两面有一些人工刻画的印记和条纹,反映出当时冶炼铸造技术水平的低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钱币冶炼技术水平提高,出现了以含金成分为主的金币和以含银成分为主的银币。
其币面也出现了希腊古典艺术特色的狮首、牛头等图案。由于这种有图案无文字的钱币是在吕底亚末代国王克罗伊斯(Croesus,公元前560—前547年)时代出现的,因此被称为克罗伊斯式钱币。公元前546年,吕底亚被波斯人占领统治,但克罗伊斯式钱币被爱琴海希腊广大地区所接受,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开创了西方钱币文化史。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罗马共和国兴起后,继承和发扬了希腊钱币文化,并把它推广到欧洲、非洲北部以及西南亚部分地区,从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西方钱币文化体系。为了纪念西方最早的金属钱币诞生,土耳其鉴于当年吕底亚在其国土之内,就于1983年发行了1枚面值500里拉的“世界第一枚钱币”流通纪念币。正面的中央为500里拉、1983年,上方为星月国徽,周围为麦穗和橄榄枝组成的花环;反面的正中为吕底亚克罗伊斯式钱币,周围是英文和土耳其文标注“世界第一枚钱币,安纳托利亚吕底亚,公元前640年”。
这里所谓的“世界第一”,其实是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钱币文化历史才得出的结论。究其来源,始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年)所著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
被西方史学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曾漫游小亚细亚和中东各地,为他的叙事体历史著作搜集材料。该书在追述埃及、巴比伦、波斯、吕底亚及希腊本土的历史时提到:吕底亚是我们所知的最早铸造金银钱币的国家。由于这是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又是世界钱币史实第一次在历史著作中记述,因此被视为“经典之说”,不仅无人否认,而且一直被流传于世。在东西方钱币广泛交流之后,世人才逐渐知道中国铜钱币的出现要比此币早近千年。不过如果单讲“琥珀金币”,也许可称“第一”。
A04 钱币文化的特色
货币,经济学上给予“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定义,使货币主要形态的钱币与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保持了天然的联系。纷繁众多的历史钱币,以时代为背景、社会为土壤、经济为本质、文化为内涵、艺术为色彩,随着整个时代、社会的律动而变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钱币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继承性、融合性、时代性等特色,为人类社会的日益文明进步而展现出色彩灿烂的光华。
多样性的特色。多样性是钱币文化的基本特征。多样性不仅是钱币史上存在的事实,而且是钱币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社会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是钱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前提和动因。钱币文化的多样性,又综合反映乃至促进、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钱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成为社会多种文化载体的钱币,其历史性、综合性的文化价值,知识性、趣味性的文化内涵,科学性、艺术性的文化精华,描绘出历史社会的文化百景,反映了文化历史的社会百态。源远流长、广袤无垠的钱币文化境地,是一座永远走不尽的谜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钱币文化艺术, 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夺目奇葩;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钱币文化实物,是一部形象的大百科文化知识全书,历史变迁的展现、社会风云的概览、国家兴亡的感悟、民族奋进的足迹、经济生活的扫描、科学技术的发展、行业百态的描绘、人物事件的聚焦、宗教信仰的传播和发扬,等等,在各式各样的钱币中表现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这些将在本书中从各方面给予介绍。
民族性特色。民族性是钱币文化绵延发展的“灵魂”。它指钱币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等所形成的特色。钱币文化的民族性,既表现在钱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钱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统一所形成的风貌、格调上。钱币文化民族性的形成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一个是客观因素,即民族生活。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的社会共同体,不论其大小,都有属于自己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钱币依社会土壤而生,不同的民族生活土壤必然开放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花朵。另一个是主观因素,即钱币的设计者、制造者。带有民族意识的设计、制造者,不能不在钱币上留下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的烙印。钱币文化的民族性,集中表现在钱币的民族形式、风格、语言文字,以及审美心理上。民族形式是民族特定生活内容在钱币艺术上的表现,民族风格是民族的独特性在钱币格调上的反映,民族语言文字是钱币文化民族性在钱币异同上的重要标志,民族审美心理是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能力、理想诸方面在钱币结构、形态上的体现。钱币文化民族性的长期、稳定存在,是一个民族钱币文化成熟的标志。因为钱币具有民族性,所以能为本民族所喜爱。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钱币,内容是他们所关心的,形式是他们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这样他们会感到亲切并容易引起共鸣,从而乐于接受和使用。同时,钱币具有民族性,才能具有世界性。越是富有民族性的钱币,越能引起世界各民族的注意和得到承认。为什么中国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中一直使用没有图像只有文字的圆形方孔钱(图A04-1)?为什么英国钱币上始终没有标注国名而只有君王图像?为什么阿拉伯各国的钱币上几乎没有图像而主要有文字或花押图案?为什么印度钱币上多为宗教文化图案及复杂、难辨的文字(图A04-2)?为什么美洲墨西哥钱币上一直有衔蛇飞鹰、民俗服饰等图案?为什么非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钱币上多有一些原始信仰甚至是生殖崇拜图案?等等,都是因为在不同的民族生活中,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传统、风格、习惯、观念、语言等。
继承性特色。钱币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钱币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但这种制约和影响要通过钱币文化、艺术自身的内在结构,而各个时代钱币文化、艺术的内在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有继承性的。每个时代的钱币文化、艺术对后代钱币文化、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起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作用。一定时代的钱币文化、艺术影响着同时代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形成了思想文化积淀,继续影响和熏陶着后代。优秀的钱币文化、艺术更是绵延不断,它渗入后代的各个方面,随着钱币创作主体的作用,影响后代钱币的制作,形成钱币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代代相承。但是,钱币文化、艺术的发展不单是对前代钱币文化、艺术的相循相因。新时代的钱币文化艺术要适应新的现实生活、新的社会需要,要表达新的思想、观念、情趣、需求和格调。因此,它对过去的钱币文化、艺术传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有改造、有创新的。可以这样说,世界钱币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钱币文化、艺术发展中的扬弃、继承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研究钱币文化、艺术的继承性,目的是发展新的钱币文化、艺术。历史的事实正是如此,如古希腊钱币文化艺术灿烂辉煌,其影响力波及甚远、甚广,成为近代和现代西方钱币文化艺术的源泉。但其本身经历着从钱币出现到公元前480年左右的原始体钱币时期,从公元前480年到公元前336年的自由体钱币时期,从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146年的希腊体钱币时期。这三个时期的钱币内涵与外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诸多区别。这说明希腊钱币文化艺术是在时代前进中发展,在扬弃、继承中创新。如果没有扬弃、继承和创新,两千多年前的希腊钱币文化艺术不可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图A04-1 只有文字的方孔钱
图A04-2 原始崇拜图案币
融合性特色。钱币文化的融合性特色,是指不同国家、民族的钱币,虽然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具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钱币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引力,在时代前进、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既能将自己的精髓、思想加以传播、输出,供外界钱币借鉴、仿效,又能吸取外界钱币的精华,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更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这种横向发展的融合性,虽然受到纵向发展的民族性的制约,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和深化民族钱币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钱币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是世界钱币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世界钱币文化丰富多彩的源泉。中国秦汉时期以“半两”、“五铢”钱为代表的钱币文化,就是由先秦的华夏族和夷狄族的文化融合而来。唐宋以后始于“开元通宝”钱的钱币文化,更是历代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的钱币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经过这样融合起来的中华民族钱币文化,不仅水平大有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成了东方钱币体系的源头,确立了世界东方钱币文化的主体地位,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钱币历史文化,曾经长期影响着日本、朝鲜、安南及东南亚各国,少量波及中亚。而对这些国家的历史钱币文化来说,就是将外来钱币加以移植、培育、融合发展起来,从而与中国钱币文化一起构成了世界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在世界钱币文化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西方各国的历史钱币文化,也是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古希腊、古罗马钱币文化是西方钱币文化的代表,从古代到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非洲、亚洲国家的钱币,受古希腊、古罗马钱币文化影响的痕迹,似乎到处可寻。从近代开始,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闭关自守状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世界各国的钱币文化则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交流,相互渗透、融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变得愈来愈小,为不同国家、民族钱币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钱币文化的共同本质和融合需要,在密切联系中成为共识并付诸实施,从而形成了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世界共性的世界钱币文化体系。这也是当今世界钱币文化的发展规律。
时代性特色。钱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钱币文化,不同的钱币文化散发着不同时代的气息。众多钱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历史时代的特点,显示出时代变迁的轨迹。钱币文化是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历史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代表时代发展的潮流。钱币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任何钱币总是带有一定时代的烙印。虽然每枚钱币都各有特色,但在多种多样的钱币中,总是要渗透着共同的时代特色。或者说,单个钱币的特色与历史时代特色,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钱币文化的时代性特色与多样性、民族性、继承性、融合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时代性特色富于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之中,多样性又以不同的特色体现时代性;时代性特色透过特定的民族性表现出来,民族性也离不开时代性特色而存在;时代性涵盖了继承性、融合性,既证实了钱币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显示了历史钱币文化的反射和回声。因此,认识、了解钱币文化的时代性,就能自觉地把握当今钱币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对历史钱币实物进行仔细观察,可以看出:
古希腊钱币中丰富多彩的神像、动物、植物等图像,以及庄严雄伟、玲珑细致的造型,突出反映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光辉成就和时代特色(图A04-3)。
古罗马钱币上统治者的头像、战车战马、胜利凯旋等政治、军事题材,以及其古拙粗犷、高雅精美的工艺,体现出其帝国强盛的时代风貌。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钱币上,希腊化影响逐渐淡薄,体现王权、手持权杖和球体等帝王图像增多,以及浮雕凸状造型有所减少,显示出明朗的拜占庭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钱币,从意大利开始,人文主义充满着朝气,影响深远,直到17、18世纪,很多钱币上笼罩着一层神奇的色彩,表现出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图A04-4)。
近代殖民主义横行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钱币,都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屡见不鲜。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钱币上显示的现代科学文化艺术,更是琳琅满目,体现出现代文明社会丰富多彩的时代特色。以航天、航空等现代科技成果为题材的钱币,是其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