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文2009年7月首发于一尘网,今重新贴
1997年与2007年港澳邮票行情启示录
集邮的朋友提起1997年港澳邮票的暴涨暴跌,至今心有余悸。2007年回归后的港澳邮票再次掀起一波短期的上涨行情,然后低迷至今,这也令关注港澳邮票的朋友心有疑虑。本人就自己的经历谈一点看法,算抛砖引玉,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 成也量,败也量。
上世纪的三次邮票高潮,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跨度为15年的大上升周期。随着中国邮票收藏热逐步兴起,发行量也在大起大落中由79年的最低10-20万左右,升到97年2000-5700万。在哪个有着上千万集邮大军的年代,收集港澳邮票本身就有一定的群体。在前两次高潮中这个群体尚不显著,但第三次高潮是伴随着97香港回归这样的历史重大题材同步展开的。当时邮资片中的《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因涉及港澳回归题材,分别从几元钱的价位涨至140元和65元。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超级题材。在这种背景下,发行数量较少,而且有着相同传统题材的港澳邮票,受到全国集邮爱好者的高度关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除了题材,量小是港澳邮票的一个主要优势。我们以热门的小型张发行情况来看,1996年中国大陆全年发行4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1800万(最低1625万,最高1953万);香港发行8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145万(最低74.9万,最高296万);澳门发行8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23万(最低17.2万,最高37.5万)。由此可见当时大陆小型张发行的平均数量是香港的12倍,是澳门的78倍之多。港澳邮票的发行数量如此之少,又是在即将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怎能不吸引集邮者的关注?
香港回归在即,港澳邮品被大陆集邮者竞相订购,上演了疯狂的一幕。这时候有关中国传统题材和事物的邮票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最热的板块,如95年澳门发行量为22.5万的《观音》小型张,95年尚在面值附近,97年被拉至450元左右。96年底多家邮商在《集邮》杂志刊登广告,预定97香港全年邮票,虽然预定价格较高,但是预定的人员踊跃。正是在这种行情暴涨、订单激增的情况下,进入97年三地同时开始加大印量:大陆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2980万;香港平均发行量为1365万;澳门平均发行量为150万,港澳邮票印量增幅惊人。
数据列表如下:
小型张 | 96年平均发行量 | 97年平均发行量 | 97比96增幅 |
大陆 | 1800万 | 2980万 | 165% |
香港 | 154万 | 1365万 | 886% |
澳门 | 23万 | 150万 | 652% |
再来看96年的预定,由于这些预定非官方主导。有的邮商规定半年或者年底才能拿到邮票,这就为他们在高位出货,然后低位买回再交给预订者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很多集邮爱好者,在价格高时不能及时变现,等到97年年底拿到货时价格已经严重缩水。到97年年底大陆的邮票都已经是萎靡不振,何况港澳在这次迅猛加量的情况下,严重挫伤了集邮者的积极性,这就给很多人留下了谈港澳色变的后遗症。
正如1985年增量4倍的熊猫抓破了第一次邮市泡沫;93年4000余万的竹子戳破了第二次高潮;97年5770万的香港回归也泼灭了第三次邮市繁荣的热火。增量这个套在邮市头上的紧箍咒,永远是邮民的最痛。96、97港澳暴涨暴跌,其原因和大陆的邮票一样,全在于一个量字。港澳的行情成也量,败也量,大陆难道不是如此?进入新世纪后,香港的小型张逐步从上百万的发行量降至最低14-16万左右;澳门的发行量从2000年的75万降至2007年的20万;大陆邮票也逐步降至80年代末的水平。
三、新目录行情
2007年4月间邮电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面市。新目录的封面分别印着大陆的纪1和港、澳回归后各自的第一套邮票图案。香港无编号,澳门邮票按S系列编号,小型张按B系列编号。随着新目录的发售,行情首先活跃于香港一地。香港邮票和大陆邮票一样经过04、05年的低迷期,大量的邮票被打折使用,如2004年发行的神州风貌系列的第三组《陈氏书院》小型张(31万)。此前第一组《壶口瀑布》(24万)第二组《网师园》(44万)面世都很受欢迎,他却生不逢时被大量打折消耗,成为香港神州系列里存世最少,价格最高的。第四组《钱塘江》(29万)也同样消耗为主,现在市场收购价格27元左右,而此前它们都在面值(10元)附近。
到5月间行情尚平稳,5月3日神州风貌第六组《石林》面世(31.9万)比第五组《泰山》(28万)稍多些,一直到
与此相反的是,也有看好港澳的投资者趁机在低位买进,于是08年最大的黑马登场了。就在这种极度低迷、悲观的气氛下,《澳门发钞100周年纪念》小型张被从6元逐步拉高到40元以上的高位并保持不落,成为08年港澳邮票的最大黑马。直到09年还创下50多元的成交记录,无论成封价格的还是零售价格都是澳门小型张中最高的。
再看这一年多来香港邮票的情况,除了新近发行的品种跌幅较大,老品种虽然下跌,但都比07年初的价格高了很多。而且香港的邮商还时常出来收一些货,价格尚算平稳,显示出香港票稳健的特性。如05年发行的《金鱼》小型张,07年尚不足10元,09年收购价仍在24元左右。
香港和澳门邮票发行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满足预定需求,一个是基本定量。07年下半年开始预定08年邮票,由于在当年行情中,神州风貌系列最受追捧,所以各路人马都看好神州风貌第七组——《黄龙》,大量订单致使《黄龙》发行量达到神州风貌系列的新高48.5万,而09年低迷期,第八组《天山》的发行量又锐减到29万。同样题材在08年不是热门的《水母》小本票,由于预定量的减少,从香港常态3-4万本的发行量,缩水到2.1万本。可见预定量的多少,左右着香港邮票的发行数量。但香港邮票量偏大的邮票,其消耗也大。当发行量公布后,会有成批的小型张被裁掉用于邮寄,一次达上万张。而澳门邮票是基本定量的,08年主要品种的发行量相应从07年的20万提升到25万。
四、再现新版目录
09年4月为迎接中国洛阳国际邮展,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0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以下简称目录)。09版《目录》继承了07年《目录》的基本内容和分类,实际上是07年《目录》的全新补充。并在国际邮展上以集邮文献的身份参加了邮展评选,并且被评为金奖。09年《目录》采用16开的大开本,是当今关于新中国邮票最权威、最全面的官方目录。其中有关港澳邮票部分也有新的动向。
07年《目录》中的港澳邮票部分,没有像大陆部分那样设有市场参考价格, 而仅仅印有其面值总额。09年《目录》在根据07年市场热点的动向,加入了市场参考价格。譬如:香港的《陈氏书院》标价为48元;《成语故事》70元;《水鸟》小本票120元;《兔宝宝》小本票95元。澳门的《发钞》50元;《西游记》(二组)25元;《成语故事》(二组)本票98元。绝大部分邮票的参考价格都有较大升幅,有的和市场成交价接近。
五、后市展望
08年底到09年初,大陆邮票进行了4个月的上涨之后,比往年提前进入调整期。而从7月中旬开始,在大陆老票的全面攀升的带动下,大行情正处萌动兴起之时。09年首个热点是澳门的《建国55周年》小型张(32.5万,俗称天安门)。因其有国庆60周年题材,如同08年发钞一样,从5、6元间逐步攀上13-15元,且成交活跃,换手频繁。同时带动了其他澳门张的活跃,与它同年、同量、也具有国庆60周年和澳门回归10周年题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小型张,也从5、6元间升到8-9元之间成交。古典文学题材如龙头《西游记二》、07年大热门《西厢记》(27.5万)也放量成交;《关帝》(32.5万)、《离骚》(32.5万)等优秀品种也是暗潮涌动,总有人寻求量大的货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要我们不盲目的追求新品,在已有的品种中寻找机会,那么以现在的价格和发行数量,港澳邮票还是值得关注和收藏的。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邮票面值,香港邮票皆为港币面值;澳门邮票皆为澳门币面值。价格则是按照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所涉及小型张皆为年册所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