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兵书有云: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所以后人才会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就投资而言,一般来说,久盘必跌,没有永远的跌势,更不会有永远的涨势。在这个充满着机会但更多的是骗局与圈套的市场里,要想成为一个赢家,首先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顺势而为。儒家的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的做法,在投资市场里,不能不说一种很难得的处市态度。
事实胜于雄辩。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何?势变矣。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激流勇退,去官归隐,因此,才得以苟全性命。说是走为上,实际上是不得不走,迫于形势变化的缘故。
而回顾邮市和股市这两大投资市场,97年至今,有多少人因忽视了势的变化,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国家融了资,为邮政做了贡献。其中不乏操盘的庄家、基金、机构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自然法则。在资源争夺的食物链中,不懂得顺应自然,是很容易就被吃掉的。
究竟何为势?古人云:“激水之石,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人之势,如转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就投资市场而言,涨势如虹,跌势如山倒,盘势如山路十八弯,是势的三种形式。
如何才能正确地审时度势,做到顺势而为?这要从势的成因来分析,让我们来回顾下《资本论》吧。市场是凭供求关系来完成商品交换的场所,供大于需时,市场将处于跌势;反之则形成涨势;而暂时的供求关系平衡,将形成盘势。《资本论》中所描述的价值规律,说的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是资本市场所必需遵循的规律。从价值规律来看,远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形成跌势或严重偏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形成涨势,实际上是价值回归的过程。这里要引入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惯性。也就是说,供求关系改变的临界点,会出现一种暂时地价格假象,表现在上涨和下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盘势。在一个轮回中,盘跌和盘涨,往往时间会比较长;盘跌中会有上涨,盘涨中也会有下跌。所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兵不厌诈。
明白了势的几种变化,看清楚涨势跌势后,涨时买入临跌时或已跌时卖出是一般的做法。投资市场圈套很多,可是风险与机遇同在,机会同样也很多。买了跌要学会止损,卖了涨要学会增加点耐心去等待。形势不明时,不妨做个局外人,规避了风险,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也不失是种明智的做法。所以,止损、忍耐和观望,是顺势而为的三大要点,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用。
看看孙子是如何讲顺势而为的制胜之道吧:“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者,谓之神。”学会了顺势而为,我相信,在这个投资市场,基本上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句深刻地道出了人和社会的一种本性。而纵观古往今来多少事,多少政治、军事、经济的大小事件,如不以此话来领悟,只怕是难以真正地看透其本质。简单地说,表征为多数人在多数时候还是因利而动的。而实质上更深层次的理解地话,集团利益高于一切,是这种本性在许多具体事件上的真实体现。
在第二篇里,我曾强调过顺势而为,并就势的一些表现和如何顺势而为做了简单地探讨。那么,势的起因究竟为何?趋利性造就大势,而大的利益集体的最终利益,在势的转化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暂不论古今中外事,未曾更深入地研究过,谈起来难免会贻笑大方。谈谈我们熟悉的邮票投资市场,这几年的势是如何发展变化地,我们就会发现,集团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定着势的转变。
邮市97年的行情,当演变到香港金箔发行时,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与变化。金箔面值50元,加个折卖120元,发行时全国出现抢购局面:当时本地暴雨,很多人提前排着长队购买。几天各邮局便宣告无货,后短时间内被炒到300多元。这可以说是把炒新做到了极致。折到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不值钱的,那么,50元的面值炒到300多元,在120左右盘整了一段后又在80元左右盘整了一段。然后一路下滑至最低10元可买到吧。市值15亿全部售出,可为邮政当年创净利润至少10亿元,卖120元的话,按当时1000万的集邮人数,订购和抢购加上邮商接货,估计售出至少70%,则至少创净利润20亿元,假设是邮政集团是一上市公司,总股本达20亿股,每股净增厚净利润可达1元。牛素娟可真是一牛人。金箔只是一个转折点,而后来的邮市,抛盘如潮,跌势汹涌,几年未有起色。容后再述。抛盘大是好理解的,一是很多人赚到了几倍以上的利润,当然获利了结;二是公司的货源也就不再紧张了,货好拿了,因为公司也要吃饭嘛,低点卖出来,邮商多少还有点利差赚,邮政也可以发点红利。这里要说的是,个人获利了结,只能算是顺势,而公司的各种新老货源的涌出,是决定性的因素:公司货不出来,个人手上的货其实未必会出来多少。
接下来邮政面临着三年扭亏的局面,所以98至00年底,邮市持续下跌和新品局部热炒后迅速打低甚至打折的势头仍然延续。01年的行情以短腿小版和编年型张为代表,演泽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我现在的理解是,短腿小版和编年型张是邮政后期放货的重点对象,拉高继续出货,要切实地完成扭亏目标。所以这波基本上只有这两个主打品种上升,封片类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局面,实际成交其实很少可以忽略。
02年邮市最大的事件是湖北堆票卖到不到两折。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一事件现在想来,它引发了花票行情,其实是邮品价值回归行情。折扣太低,邮政在邮政运输方面损失已经比较大。大家知道,邮票就使用而言,还是贴信或包裹用的(包裹还是有不少地方可以贴票的)。而邮政信函和包裹其实本身利润率是极低甚至是亏本的。简单地举个例子,当时一封挂号信是3.8元,寄送这封信的成本应该有各中转点耗费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等,按3元够本算(实际上应该是远不够本才对),如果贴信人只花了1元买到票(26%折算),每封信就要亏本2元。从以上简单分析就很好理解花票行情的引发了:较大的损害了邮政内部的利益。具体地说,是邮资票品公司损害了邮政运输方面的利益,票品公司仍然获利,但是转嫁给了运输这块。
03年是个意外,意外就意外在非典上。02年年底小版预订是01年短腿行情的目的和必然。当时是订03年小版一套交三十元押金,发票时交足票款,说是全部发小版。我当时的理解是,小版必然成为邮政新的利润增长点,就订了两套玩玩。一则是想试试看自己的判断力,二则是确实也对行情没有很大的信心,三则当时装房准备结婚,还有债务在身。我的意外是出在非典小版上:出来后它炒到30多元时,觉得价很不错了,两版全卖掉了,但它卖掉后基本没怎么跌,发现买不回来了,其它小版基本上就没卖了,到今年才出完。行情意外也在非典上,全国上下一片白色恐怖,春季行情不得不意外流产。
恰恰是这种意外,也就必然引发了04春季行情。04年订小版是全额预订了,据说发行量会增加,但通知订票有赠送版,还可以加订,我认为是邮政让利于民,持续吸引邮民预订的一个有力措施,于是我改订了25套套票(考虑到4、5、6套一版的最佳配合),并且选择了清明上河图套票和八仙过海型张做为另外额外加订品种。03年年底另外一个特色是,年底发行的毛泽东和青铜器两个精品小版的价值低估,12月份前一直在10多元的价格。这是我错过的一次较大的投资机会。当时其实几千元还是有的,不过应该说主要还是成批量购买的经验和条件还不成熟,看好但未付诸行动。04年可以算是中级反弹了:热点较全面,持续时间较长,参与度较广。但由于诸多JT票品其后仍然破位,个人仍然认为定性为反弹为好。
05年无更多可圈可点之处,典型事件是禽流感,我在04年年底和葛洲坝这里摆地摊的邮商说过,是鸡瘟年,鸡三种版式的走势基本被不幸言中。05年没有订票,因为我03年年底加订的上河图跌到了9元左右才拿到货。公司利益高于个人了,与民争利,民只好退而避之,呵呵。05年年底我开始少量从网络邮市批量买入品种,其中JT型张和一些小版让我略有收益。
06年我对那位地摊商说过,可能是鸡犬升天。基本上不太正确。
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足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利益团体基本上还能保持一致时,势必依照正常设定地发展;可是出现分歧和进一步地加大时,团体就会瓦解甚至崩溃。足球的表现,在当年应该算是很惨烈的。分化的根本,还是势的理解不同。估计不少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拉了而应该出掉了,但偏偏我们的王总是个刚性的人物,才会如此。个人看法吧,没有任何依据,权当饭后闲聊下。
07年应该说是反转正式确立的一年。价值投资者已经收获不菲,邮市基石金猴表现可圈可点,老纪特文编JT开始全面复苏反转。说明邮政在召唤91、97弄过潮的老邮民的回归,并以邮市作为第二大投资市场的身份和赚钱效应开始致力于邮市的做强做大。
目前为没有订票,因为一票难求,也因为我认为以后将资金投入到某些单一品种中会比订票收益更大,资金的流动性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但预订更加地代表了集团的利益,至少是应该批评的事情,其后果只会导致利益集团的腐败。许多人会觉得行情会结束到奥运会前,我认为很有可能只是部份正确。对于今年也许这个时间点的判断也许会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我觉得,未必会有十年牛市,但估计再持续个三五年,应该问题不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仍是光明的。适当地波段操作,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您才能更好地分享到政!府为您创造的增加群众性居民财产收入的机会。我们要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家将股市邮市这些投资市场做大做强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助推的愿望在近几年不会改变并将逐步实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做的只是更加充分地去参与其中,真正地分享到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和谐号好象已经发射成功了吧?!也许这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小块集团利益的抱团取暖已经开始,这将意味着热点品种与版块转化的加速。不过希望这个加速度能慢点,太快了的话,那将会比足球甚至97年更加惨烈与悲壮。我想,估计这与邮政集团的整体利益还是不太相符的。希望这次我判断还能基本正确。
股市我只能算是才刚入门,就不敢多言。不过,适当地关注和参与股市,其实可以让投资多样化和更好地保持资金流动性,另外投资市场的大致上的大势共振还是有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一种感悟,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感性才能变为理性。
首先是行动。那么,让我们就简单地行动起来,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投资热潮吧!!! 说起价值规律,大家都很清楚,简言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表现在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而市场供不应求时,价值被低估。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确是投资行为所必须谨遵守的法则。如违背此规律而行事,后果自然就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研读此规律,实际应用于投资时,注意几点:1、价值的研究。这是最基本的功课,也是最不好做的功课,要做好的前提就是所投资领域及品种相关知识的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2、供求关系的研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未必就值得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持续性,再简明点就是要学会研判大势与个例的趋势。3、买入点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感觉东西价格值得一买了下跌空间不大了,就全力扑了进去。结果呢,呵呵,才发现原来还有地下室甚至更低。所以,买入点必须选在价格低估的时候,最好是分批买入。4、波段操作的问题。波段操作有做小波、大波之分,各人应量力而行。把握得好,自然受益;把握不当,后悔晚矣。 下面,本人将结合本人基本还算熟悉的邮市运作的一些特点及现象,对以上四点做探讨性的分析。 首先是价值分析的问题。邮票的价值属性,首先体现在其做为邮资凭证预付邮资的使用价值上。这一点,由于中国邮政通信业务为国家补贴的特点,使得其弹性很大。我们只要通过粗略地推算,就可以发现,少量使用打折票的用户,享受到了补贴的实惠。这我在兵法与投资第三篇中分析堆票上涨原因时实际已经有简略分析,不再详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目前邮票(包括邮资封等)的发行量,已经远大于每年所需预付的邮资,价格处于面值左右的邮票存世量总和邮资需要相比更是惊人。这一点,加上邮政印邮票毕竟比不上印钞票的权威性,使得多数邮票仍然打折成为合理。具体邮票在做为邮资的使用价值表现为面值打几折为合理,应综合考虑到各类邮资的补贴程度和每年发行邮资与实际使用邮资情况,暂未找到具体数据,也无较好地计算方法,不好估算,各人可自己设一标准进行衡量。 而邮票的另一重要价值属性是邮票的收藏价值。邮票可纳古今、绘山水、述人物,可以说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正是因为邮票里蕴含的丰富文化艺术与知识,使得其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而邮票的设计、题材及存世量,决定着邮票收藏的价值。收藏价值的估算,以邮票自问世起,以面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到通胀和银行利率因素,给予价格每年0%~30%的年递增率为合理范围,即增值幅度为年递增0%~30%为合理(打折邮票在打折期内我们姑且暂认为它的收藏价值为0吧)。按照此种估算方式,可以认为,年递增率超过30%的肯定就是透支了未来收藏价值的,由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区别一些溢价新邮及其它次新品(姑且以发行时间不长未经过太多通信消耗的邮票对其定性吧)是否为价格高估,高估了的就不用吹什么收藏永不言顶之类的话,迟早是要走价值回归之路的。 其次是供求关系的研究。在这方面上,我们做投资时,不应仅研究所投资品种的供求关系表现,而更应该研究的是供求关系的可持续性和临界点。在这点上,一方面要考虑大势,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大势方面,邮市与股市一样,也是个政策市。邮市里的政策导向最明显的,是发行量的变化。这可以从85年、92年、97年的邮政明显扩容很容易找到政策导向的痕迹与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绝大部份品种的走势。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价格高了自然会供多求少些,典型如足球网上已经只能看到多数卖盘卖少数买盘了。 持续性上,有时价格高些的东西,追进去了还能赚到钱。这是因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能够持续的结果。有时低价买的东西,买了还要被套,是因为供大于求局面仍然持续的作用。我们要特别警惕些溢价幅度实际已经很高的品种,一旦发生某种突变(如庄家资金链断等),将出现崩盘局面,典型如产品票中的陈嘉庚、几年前的足球等。
邮市的供求关系另一大的方面,是需求群体数量这一因素,即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供求关系必然不可能有持续性,而需求群体数量会持续增加的,未来发展也将是曲折向上的。
就需求群体数量这一点,集邮总人数又是个大的猜想,无权威统计数据可信。总人数决定总需求;而邮政的发行量决定邮市总供给。这是邮市里的大的供求关系的认识。基于目前集邮人数估计不到200万考虑,已经由号称2000万缩水至十分之一,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邮市供求关系的临界点或不远的位置,这也是我最近唱多邮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点,是买入和卖出点的问题。买入点一要考虑价格因素,二要考虑溢价率因素。新品如个人感觉有收藏价值(注意设计、题材和存世量三大要素)的话,建议在面值左右考虑为买入点;而老品则应考虑量价比与性价比,判断的标准,最终以合理的溢价率(再好的品种年递增率以不超过20%为宜)为买入点。 确定好买入和卖出点后,应分批进行。原因是任何邮品的价值你并不能也无法实际准确估算,偏离价值的程度你也无法掌握和控制,所以,在确定好点后,以分批进行操作为好。注意投资以适度为原则,必须是闲钱,还有闲心在此。 第四点,关于波段操作,以量力而行为原则。价值曲线的波动,有时并不是简单的波浪运行,其变化很多。做短线的喜欢玩小波,中长线的喜欢做大波,而价值投资者一般是耐心持有。邮市里的品种波段操作,由于缺乏专业K线图等工具参考,而且变化有时连波动特征都不是特别明显,各人根据喜好和能力,以量力而行为原则进行。但前提是对前面三点有清楚的认识,否则的话,不要说是做波段,就连投资,我看还是免了为好。 股市自去年530发出明显的政策信号以来,加上大小非解禁将完全改变股市的供求关系,以及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上市公司近几年业绩多数将不理想,没有绝对清醒的头脑,建议还是少玩为好。
兵法与投资第三篇:集团利益高于一切
兵法与投资第四篇:价值规律与投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句深刻地道出了人和社会的一种本性。而纵观古往今来多少事,多少政治、军事、经济的大小事件,如不以此话来领悟,只怕是难以真正地看透其本质。简单地说,表征为多数人在多数时候还是因利而动的。而实质上更深层次的理解地话,集团利益高于一切,是这种本性在许多具体事件上的真实体现。
在第二篇里,我曾强调过顺势而为,并就势的一些表现和如何顺势而为做了简单地探讨。那么,势的起因究竟为何?趋利性造就大势,而大的利益集体的最终利益,在势的转化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暂不论古今中外事,未曾更深入地研究过,谈起来难免会贻笑大方。谈谈我们熟悉的邮票投资市场,这几年的势是如何发展变化地,我们就会发现,集团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定着势的转变。
邮市97年的行情,当演变到香港金箔发行时,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与变化。金箔面值50元,加个折卖120元,发行时全国出现抢购局面:当时本地暴雨,很多人提前排着长队购买。几天各邮局便宣告无货,后短时间内被炒到300多元。这可以说是把炒新做到了极致。折到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不值钱的,那么,50元的面值炒到300多元,在120左右盘整了一段后又在80元左右盘整了一段。然后一路下滑至最低10元可买到吧。市值15亿全部售出,可为邮政当年创净利润至少10亿元,卖120元的话,按当时1000万的集邮人数,订购和抢购加上邮商接货,估计售出至少70%,则至少创净利润20亿元,假设是邮政集团是一上市公司,总股本达20亿股,每股净增厚净利润可达1元。牛素娟可真是一牛人。金箔只是一个转折点,而后来的邮市,抛盘如潮,跌势汹涌,几年未有起色。容后再述。抛盘大是好理解的,一是很多人赚到了几倍以上的利润,当然获利了结;二是公司的货源也就不再紧张了,货好拿了,因为公司也要吃饭嘛,低点卖出来,邮商多少还有点利差赚,邮政也可以发点红利。这里要说的是,个人获利了结,只能算是顺势,而公司的各种新老货源的涌出,是决定性的因素:公司货不出来,个人手上的货其实未必会出来多少。
接下来邮政面临着三年扭亏的局面,所以98至00年底,邮市持续下跌和新品局部热炒后迅速打低甚至打折的势头仍然延续。01年的行情以短腿小版和编年型张为代表,演泽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我现在的理解是,短腿小版和编年型张是邮政后期放货的重点对象,拉高继续出货,要切实地完成扭亏目标。所以这波基本上只有这两个主打品种上升,封片类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局面,实际成交其实很少可以忽略。
02年邮市最大的事件是湖北堆票卖到不到两折。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一事件现在想来,它引发了花票行情,其实是邮品价值回归行情。折扣太低,邮政在邮政运输方面损失已经比较大。大家知道,邮票就使用而言,还是贴信或包裹用的(包裹还是有不少地方可以贴票的)。而邮政信函和包裹其实本身利润率是极低甚至是亏本的。简单地举个例子,当时一封挂号信是3.8元,寄送这封信的成本应该有各中转点耗费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等,按3元够本算(实际上应该是远不够本才对),如果贴信人只花了1元买到票(26%折算),每封信就要亏本2元。从以上简单分析就很好理解花票行情的引发了:较大的损害了邮政内部的利益。具体地说,是邮资票品公司损害了邮政运输方面的利益,票品公司仍然获利,但是转嫁给了运输这块。
03年是个意外,意外就意外在非典上。02年年底小版预订是01年短腿行情的目的和必然。当时是订03年小版一套交三十元押金,发票时交足票款,说是全部发小版。我当时的理解是,小版必然成为邮政新的利润增长点,就订了两套玩玩。一则是想试试看自己的判断力,二则是确实也对行情没有很大的信心,三则当时装房准备结婚,还有债务在身。我的意外是出在非典小版上:出来后它炒到30多元时,觉得价很不错了,两版全卖掉了,但它卖掉后基本没怎么跌,发现买不回来了,其它小版基本上就没卖了,到今年才出完。行情意外也在非典上,全国上下一片白色恐怖,春季行情不得不意外流产。
恰恰是这种意外,也就必然引发了04春季行情。04年订小版是全额预订了,据说发行量会增加,但通知订票有赠送版,还可以加订,我认为是邮政让利于民,持续吸引邮民预订的一个有力措施,于是我改订了25套套票(考虑到4、5、6套一版的最佳配合),并且选择了清明上河图套票和八仙过海型张做为另外额外加订品种。03年年底另外一个特色是,年底发行的毛泽东和青铜器两个精品小版的价值低估,12月份前一直在10多元的价格。这是我错过的一次较大的投资机会。当时其实几千元还是有的,不过应该说主要还是成批量购买的经验和条件还不成熟,看好但未付诸行动。04年可以算是中级反弹了:热点较全面,持续时间较长,参与度较广。但由于诸多JT票品其后仍然破位,个人仍然认为定性为反弹为好。
05年无更多可圈可点之处,典型事件是禽流感,我在04年年底和葛洲坝这里摆地摊的邮商说过,是鸡瘟年,鸡三种版式的走势基本被不幸言中。05年没有订票,因为我03年年底加订的上河图跌到了9元左右才拿到货。公司利益高于个人了,与民争利,民只好退而避之,呵呵。05年年底我开始少量从网络邮市批量买入品种,其中JT型张和一些小版让我略有收益。
06年我对那位地摊商说过,可能是鸡犬升天。基本上不太正确。
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足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利益团体基本上还能保持一致时,势必依照正常设定地发展;可是出现分歧和进一步地加大时,团体就会瓦解甚至崩溃。足球的表现,在当年应该算是很惨烈的。分化的根本,还是势的理解不同。估计不少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拉了而应该出掉了,但偏偏我们的王总是个刚性的人物,才会如此。个人看法吧,没有任何依据,权当饭后闲聊下。
07年应该说是反转正式确立的一年。价值投资者已经收获不菲,邮市基石金猴表现可圈可点,老纪特文编JT开始全面复苏反转。说明邮政在召唤91、97弄过潮的老邮民的回归,并以邮市作为第二大投资市场的身份和赚钱效应开始致力于邮市的做强做大。
目前为没有订票,因为一票难求,也因为我认为以后将资金投入到某些单一品种中会比订票收益更大,资金的流动性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但预订更加地代表了集团的利益,至少是应该批评的事情,其后果只会导致利益集团的腐败。许多人会觉得行情会结束到奥运会前,我认为很有可能只是部份正确。对于今年也许这个时间点的判断也许会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我觉得,未必会有十年牛市,但估计再持续个三五年,应该问题不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仍是光明的。适当地波段操作,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您才能更好地分享到政!府为您创造的增加群众性居民财产收入的机会。我们要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家将股市邮市这些投资市场做大做强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助推的愿望在近几年不会改变并将逐步实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做的只是更加充分地去参与其中,真正地分享到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和谐号好象已经发射成功了吧?!也许这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小块集团利益的抱团取暖已经开始,这将意味着热点品种与版块转化的加速。不过希望这个加速度能慢点,太快了的话,那将会比足球甚至97年更加惨烈与悲壮。我想,估计这与邮政集团的整体利益还是不太相符的。希望这次我判断还能基本正确。
股市我只能算是才刚入门,就不敢多言。不过,适当地关注和参与股市,其实可以让投资多样化和更好地保持资金流动性,另外投资市场的大致上的大势共振还是有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一种感悟,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感性才能变为理性。
首先是行动。那么,让我们就简单地行动起来,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投资热潮吧!!!
说起价值规律,大家都很清楚,简言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表现在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而市场供不应求时,价值被低估。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确是投资行为所必须谨遵守的法则。如违背此规律而行事,后果自然就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研读此规律,实际应用于投资时,注意几点:1、价值的研究。这是最基本的功课,也是最不好做的功课,要做好的前提就是所投资领域及品种相关知识的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2、供求关系的研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未必就值得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持续性,再简明点就是要学会研判大势与个例的趋势。3、买入点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感觉东西价格值得一买了下跌空间不大了,就全力扑了进去。结果呢,呵呵,才发现原来还有地下室甚至更低。所以,买入点必须选在价格低估的时候,最好是分批买入。4、波段操作的问题。波段操作有做小波、大波之分,各人应量力而行。把握得好,自然受益;把握不当,后悔晚矣。
下面,本人将结合本人基本还算熟悉的邮市运作的一些特点及现象,对以上四点做探讨性的分析。
首先是价值分析的问题。邮票的价值属性,首先体现在其做为邮资凭证预付邮资的使用价值上。这一点,由于中国邮政通信业务为国家补贴的特点,使得其弹性很大。我们只要通过粗略地推算,就可以发现,少量使用打折票的用户,享受到了补贴的实惠。这我在兵法与投资第三篇中分析堆票上涨原因时实际已经有简略分析,不再详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目前邮票(包括邮资封等)的发行量,已经远大于每年所需预付的邮资,价格处于面值左右的邮票存世量总和邮资需要相比更是惊人。这一点,加上邮政印邮票毕竟比不上印钞票的权威性,使得多数邮票仍然打折成为合理。具体邮票在做为邮资的使用价值表现为面值打几折为合理,应综合考虑到各类邮资的补贴程度和每年发行邮资与实际使用邮资情况,暂未找到具体数据,也无较好地计算方法,不好估算,各人可自己设一标准进行衡量。
而邮票的另一重要价值属性是邮票的收藏价值。邮票可纳古今、绘山水、述人物,可以说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正是因为邮票里蕴含的丰富文化艺术与知识,使得其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而邮票的设计、题材及存世量,决定着邮票收藏的价值。收藏价值的估算,以邮票自问世起,以面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到通胀和银行利率因素,给予价格每年0%~30%的年递增率为合理范围,即增值幅度为年递增0%~30%为合理(打折邮票在打折期内我们姑且暂认为它的收藏价值为0吧)。按照此种估算方式,可以认为,年递增率超过30%的肯定就是透支了未来收藏价值的,由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区别一些溢价新邮及其它次新品(姑且以发行时间不长未经过太多通信消耗的邮票对其定性吧)是否为价格高估,高估了的就不用吹什么收藏永不言顶之类的话,迟早是要走价值回归之路的。
其次是供求关系的研究。在这方面上,我们做投资时,不应仅研究所投资品种的供求关系表现,而更应该研究的是供求关系的可持续性和临界点。在这点上,一方面要考虑大势,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大势方面,邮市与股市一样,也是个政策市。邮市里的政策导向最明显的,是发行量的变化。这可以从85年、92年、97年的邮政明显扩容很容易找到政策导向的痕迹与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绝大部份品种的走势。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价格高了自然会供多求少些,典型如足球网上已经只能看到多数卖盘卖少数买盘了。
持续性上,有时价格高些的东西,追进去了还能赚到钱。这是因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能够持续的结果。有时低价买的东西,买了还要被套,是因为供大于求局面仍然持续的作用。我们要特别警惕些溢价幅度实际已经很高的品种,一旦发生某种突变(如庄家资金链断等),将出现崩盘局面,典型如产品票中的陈嘉庚、几年前的足球等。
邮市的供求关系另一大的方面,是需求群体数量这一因素,即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供求关系必然不可能有持续性,而需求群体数量会持续增加的,未来发展也将是曲折向上的。
就需求群体数量这一点,集邮总人数又是个大的猜想,无权威统计数据可信。总人数决定总需求;而邮政的发行量决定邮市总供给。这是邮市里的大的供求关系的认识。基于目前集邮人数估计不到200万考虑,已经由号称2000万缩水至十分之一,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邮市供求关系的临界点或不远的位置,这也是我最近唱多邮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点,是买入和卖出点的问题。买入点一要考虑价格因素,二要考虑溢价率因素。新品如个人感觉有收藏价值(注意设计、题材和存世量三大要素)的话,建议在面值左右考虑为买入点;而老品则应考虑量价比与性价比,判断的标准,最终以合理的溢价率(再好的品种年递增率以不超过20%为宜)为买入点。
确定好买入和卖出点后,应分批进行。原因是任何邮品的价值你并不能也无法实际准确估算,偏离价值的程度你也无法掌握和控制,所以,在确定好点后,以分批进行操作为好。注意投资以适度为原则,必须是闲钱,还有闲心在此。
第四点,关于波段操作,以量力而行为原则。价值曲线的波动,有时并不是简单的波浪运行,其变化很多。做短线的喜欢玩小波,中长线的喜欢做大波,而价值投资者一般是耐心持有。邮市里的品种波段操作,由于缺乏专业K线图等工具参考,而且变化有时连波动特征都不是特别明显,各人根据喜好和能力,以量力而行为原则进行。但前提是对前面三点有清楚的认识,否则的话,不要说是做波段,就连投资,我看还是免了为好。
股市自去年530发出明显的政策信号以来,加上大小非解禁将完全改变股市的供求关系,以及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上市公司近几年业绩多数将不理想,没有绝对清醒的头脑,建议还是少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