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讲解员在讲解《富春山居图》仿作 |
工作人员展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
分藏在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迈开了“圆合”第一步。11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前的点交启运仪式举行。《剩山图》将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先送往北京,再由台湾广达文教基金会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
昨天下午2时55分,在小型而慎重的装箱仪式后,《剩山图》被装入特制的“恒温恒湿”文物箱,经清点移交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全程专人护送至北京。昨天,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杭州下着小雨,湿度比较高,因此《剩山图》并没有在仪式现场展开。根据惯例,浙江省博物馆出借《剩山图》还进行了投保,估价为1.5亿元,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表示,1.5亿并不能代表《剩山图》的价值,“这是无价之宝,而这次的保险费用将是估价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间,保费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支付。”
陈浩介绍,《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将于6月1日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圆合”展出。
今年1月16日,受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委托,台湾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和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分别代表双方在《“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上签字。
根据备忘录,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于2011年6月1日至9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除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还提供了清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和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两件展品。
其中,在展览前半期的两个月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展厅里独立重点展示,同展同收。这将是该画作两部分在分别360年后首次实现合璧。
《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79岁时为无用师所作。全卷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为中国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富春山居图》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因遭火殉断为一大一小两段。后几经辗转,长0.51米、题跋6米多的前半卷《剩山图》存于浙江省博物馆,长6.4米的后半卷《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阔别
山居焚毁数尺 黄公望杰作画卷断而气韵不断
昨天下午2时55分,装箱仪式后,《剩山图》被装入特制的“恒温恒湿”文物箱,移交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由专人护送至北京,再由北京运至台北。
据了解,6月1日起,360年前被烧成两段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中首次合璧展出。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告诉记者,抵京后,《剩山图》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移交,由台湾广达文教基金会接受后交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举行开箱仪式,随后,进入布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展览将分两期进行。前半期,除了展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外,还包括“黄公望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后半期展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等。
出于对珍贵文物保护考虑,,剩山图》展览只在第一期中展出。
出行
《剩山图》出行,安保工作备受关注。
据了解,为了让《剩山图》安全抵台,浙江省博物馆根据《剩山图》尺寸大小量身定制了运输箱,为了保证运输安全,箱子加装保险锁。《剩山图》装入后,加装安全锁、贴上封条,由专人保管专人押运。此外,《剩山图》何时抵京、何时抵台、藏身于何处等细节,被严格保密。
“《富春山居图》问世已660年,几经辗转,纸张已经非常脆弱。温度、湿度的变化和灯光直射,乃至每一次展卷,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陈浩告诉记者,浙江省博物馆对《剩山图》的展出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展柜的温度需控制在20℃至24℃之间,湿度在58%至63%之间,照度50 LUX。
陈浩说,《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是各自装裱的独立画轴,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璧,双方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将两幅画一同放入台北故宫博物院量身定制的10多米长的大通柜中。
“大通柜24小时恒温恒湿,其中置有高度适宜的斜面展台摆放作品,方便观众参观。”
合璧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倾力构制的杰作,始画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于至正十年(1350年)。明清时期,《富春山居图》为收藏家吴洪裕所得。后吴氏病危,以此图投火为殉,幸被其侄从火中抢出,但惜前段数尺已焚毁,断为一大一小两段。几经辗转,长0.51米、题跋6米多的前半卷《剩山图》存于浙江省博物馆,长6.4米的后半卷《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端存大陆,一端藏台湾,画卷虽断而气韵不断,画卷合璧则血脉相融。
二十世纪90年代,浙江相关部门开始谋划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一路波折,始终未有实质性进展。
在两岸共同推动下,今年1月16日签署备忘录,浙江省博物馆同意向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剩山图》,这也是《剩山图》1956年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首次馆外展出。
解读
合璧受人关注 作品珍稀让人感觉可居可游
在社会多方关注下,11日下午,中国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杭州市的浙江省博物馆点交启运,将经由北京后赴台湾,于6月1日在“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联合展出。
《富春山居图》何以影响如此大?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样的价值,以至于带给今天的人们如此巨大艺术魄力,被万众瞩目?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对此进行了解读。
许洪流说,首先,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历史上,从宋代到元代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今天来看,中国绘画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宋代,一个是元代,元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成熟期,对后代明清山水画主流影响非常大;其次,元代的黄公望本身成就很大,《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经典的一幅代表画作,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后世有艺术家将此画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因此这件作品无论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珍稀程度,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外,这件作品引起许多人关注,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场景,有让人产生一种可居可游的感觉。
据许洪流介绍,《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自1956年到浙江省博物馆以来55年间,原作只展出两次,由于作品非常珍贵,每次展出都是一两天就马上收藏起来。这次赴台湾展出从6月1日到9月25日,展出时间之长是极为难得的。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期间,别的博物馆前来借展时,往往用的都是替代品。 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李亚彪 章苒 本报记者 马佳丽 实习生 张来镭 摄影记者 施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