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陕甘宁根据地的邮政和邮票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1/5/19 14:1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8-03-24           作者:米世同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是1931年后在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的革命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将原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重新划分为陕甘省、陕北省、关中特区和神府特区。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陕北后又进行西征,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扩大,并成立了陕甘宁省。西安事变后,实现了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春,主动把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作为全国一个行政区域。1973年9月6日,正式改特区为陕甘宁边区,管辖23个县,包括陕西、甘肃、宁夏3省相接连的各一部分,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

 陕甘宁根据地邮政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陕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递步哨和传山哨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前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邮递通讯工作,主要是通过递步哨和传山哨的组织进行的。

 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西北红军,先后开创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和以安定为中心的陕北根据地,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建立区乡政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发行货币,创办列宁小学、成立赤卫队和少先队,组织贫农团、儿童团、妇女会等群众团体。为加强各根据地、游击区和红军相互间的

通讯联络,在县区以上机关,设有武装交通员,在乡村普遍设立递步哨。每有信件传送时,交通员一村传一村,一站转一站,直至送达目的地。若是急件要件,便插上鸡毛或写“飞送”二字,则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群众把这种信件叫“鸡毛信”。

 在粉碎敌人军事围剿的斗争中,为及时传送消息,报告敌情,根据地内又普遍设立了传山哨。每个哨员有一定的哨位,哨位一般设在交通要道两侧的山峁上。平时哨员在山峁上一面放哨,一面劳动,一旦发现敌情,哨员就用暗号传送消息,一个传一个地报告给红军和附近村庄的群众。例如当哨员发现敌人时,便向另一个哨位喊话:  “噢——,拦羊!羊向东边跑过来了!”这就是说敌人从东边过来了。

 递步哨和传山哨是依靠群众建立起来的,是适应革命战争的一种通讯组织。

中华苏维埃西北邮醇管理局的成立和《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的发行

***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加强对西北土地革命战争的领导,1935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并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域。西北办事处主席秦邦宪,办事处下设7部土局:即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国民经济部、内务部、劳动部、工农检查局。  1936年1月,又增设外交部。西北办事处成立后,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也于1935年11月在瓦窑堡成立。西北邮政管理局直属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领导,后称西北邮政总局,曹世华曾任总局局长。总局下设省邮局、县邮局。各省、县邮局业务归总局领导,行政仍归各省、县内务部领导。省局设局长1人、秘书工人、巡视员1人,通讯员4—5人。县局局长由县苏维埃政府秘书兼任,另设收发1人、通讯员若干人。县下按40里至80里设一邮站。县区以下的通讯,仍采用递步哨形式。

西北邮局只办理普通和特别快送两种。特别快送系军事急件,不分昼夜和节假日,随收随送。邮件按规定必须贴足邮票,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信件,须由红军政治部或当地政府加盖“红军信免贴票”的戳记,予以优待。邮件转递的手续比较简单,只开邮件清单,接收局加盖图章即可。

西北邮局成立后,发行一套4枚的《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这套邮票是由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后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黄亚光和另一位同志设计的。邮票规格为2X 2(厘米),木刻,票上印有“中华苏维埃邮政”字样,面值为半分(绿色)、1分、2分、8分(蓝色)4种,分别绘有锤、镰,五角星和半身像图案(见封②上图)。按当时邮资规定,普通邮件2分,特别快件8分,新闻报纸类每半斤以内半分,半斤以上1分,2斤半内1分半,超过2斤半每增加1斤半加贴邮票半分。

西安事变后,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特区,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也随之改为陕廿宁特区邮政局。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适应特区与国统.区通邮的需要,特区邮政局发行了特区邮票。这一套邮票面值仍为半分、1分、2分、8分4种,票上印有“中华邮政”字样(见封②下图)。目前仅见有半分、1分、2分3种。半分邮票:红色,图案为讲演图;1分邮票:绿色,图案为耕作图,2分邮票:蓝色,图案为红军战士持枪图。邮票规格为2.4X2厘米,全张约200枚,由光华书店印制。有同志回忆说是光华商店印刷的,这是事出有因,但不确切。光华商店是1938年4月1日由光华书店与边区贸易局改组的合作总社合并而成,而特区邮票是1937年春印制发行的。光华商店以及它的前身光华书店都归边区银行领导。在1937年至1938年间特区邮票不仅有支付邮资的作用,而且还有作为“货币”的特殊作用。西北办事处改为特区后,下令停止发行和使用苏维埃货币,统一使用法币。但在特区流通的法币面值较高,小票只占十分之一,找零很不方便。因此,交易时多用邮票代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特区邮票就具有了“货币”的特殊职能。光华商店成立后,边区银行于1938年6月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群众称为“光华票”,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解决了“找零”的困难,特区邮票也就失去了“货币”的作用。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特区正式改各为陕甘宁边区,特区邮局亦改为边区邮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1938年春,允许国民党政府在陕甘宁边区内设立中华邮政机构,并决定撤消边区邮局。从3月22日起,边区邮政各局不再收信,停止对外业务。边区邮局原担负的邮递、通讯工作,归附边区党委发行科办理,其他邮件则由中华邮政转递。

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的成立

陕甘宁边区邮局取消后,通讯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1938年5月,决定恢复边区的邮政通讯工作。鉴于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的需要,将恢复的邮政机构,取名为陕甘宁边区通讯站。这样,在边区内就同时并存着边区通讯站和中华邮政两套邮政机构。

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直属边区民政厅领导,内设收发、稽核、总务3科。延安设总站,刘笃义、刘义维任总站站长。下设绥德、三边、陇海、中关4个分站和18个县站、9个联络站。1942年10月,中央通讯站亦划归边区通讯站领导,改为延安一分站。边区通讯站有干部二、三十人,通讯工人一百零几人。其业务主要是递送边区党政军学各机关团体的公文函件、书报刊物等。私人的信件也收寄,但数量很少,约占总邮件的百分之十,主要收寄抗日军人及其家属的信件。邮件分普通和挂号两种,银钱包裹不收,所有邮件概不收费。因此,通讯站没有发行邮票。

通讯站对于边区以外的往来邮件,是通过兵站和中华邮政转递的。凡寄往前方和大后方的抗日军人及其家属的邮件,由兵站转递;而兵站收到前方和大后方寄来边区的信件,由通讯站负责投送。非抗日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寄往外地的私人信件,通讯站可代交中华邮政递送,中华邮政转送来的外地信件,通讯站亦可代为投送,但通讯站不代售中华邮政邮票和收取邮资。

通讯站成立后,在邮政业务和投递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收发邮件也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使用了寄单、挂单、排单、书单、投递簿等,因此错投和丢失邮件的现象大大减少了。间或有错投和丢失挂号要件时,也能按单据查清原因和责任。邮件数量也大大增多了。据1941年统计,通讯站成立的3年中,共收递邮件80万件。每件费用也由1938年的1角降低为4分3厘。邮路也有了迅速的扩展,以延安为中心,有干线4条:(1)延安至绥德为日夜兼程快班,两天半到达;(2)延安至定边为每日班,9天到达;(3)延安至庆阳为每日班,8天到达;(4)延安至关中马栏为每日班,9天到达。另外,有支线1条,都是双日班;联络线8条,是3日班或不定期班。后来,邮路经过调整,干线增加到8条,快班路线2条,1140华里;每日班5条,1990华里。支线调整为12条,长3765华里。干线和支线共长6895华里。

陕甘宁边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当年,除延安总站有一辆自行车,陇东分站有两辆自行车外,全站100多名通讯工人,全凭两个肩,两条腿,日夜奔走在通讯线上,担负着边区的通讯联络工作。苏维埃邮政时期,通讯员每人每月只发3角的鞋袜费和1一3元的津贴费。通讯站成立后,仍实行津贴制。1943年9月,改津贴制为工资制。工资是以小米计价,按当地米价发给现金。通讯工人经过考核分为4等:一等每月小米9斗5升,二等8斗5升,三等7斗5升,四等6斗5升。衣食绳担由工人自备,通讯站只供给油布、信袋、挂包、邻铃、马灯等。夜班工人发给灯油夜餐费。另外,按奖惩条例,成绩优异者,按年每月加发小米2升半。对个别工作不负责,造成误班、积压或损坏邮件者,视情况给以口头批评、开会批评、警告、罚薪或降级的处分。

中华邮政在陕甘宁边区取得合法地位后,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而是千方百计地阻止和破坏边区通讯事业的发展。1938年3月,边区邮局取消后,一些邮政业务交中华邮政办理,他们不仅传递迟缓,而且有意把一些邮件转寄到外地,有的转送宁夏、甘肃,有的转给洛川、西安的特务机关。如把子长县委给西北局的关于干部配备问题的报告,转送给了西安的特务机关。通讯站成立后,国民党政府的西安邮政局于1943年初,再次派人来延安谈判,企图取消边区通讯站。1944年5月,肤施(延安)中华邮局在写给西安邮管局的秘密报告中声称:“(中华邮政)在边区的邮政事业,前途暗淡,不打垮通讯站,则自己必被淘汰。”报告中还说:“目前边区通讯站,组织已渐完备,延安设有总站,各地设有分站,业务由每日数10件增至3000多件,而我们中华邮政由过去的2000多件减至50多件。”因此,“目前必须急图良策”(转引自《陕甘宁边区邮政史的简述》1947年)。但由于中华邮政工作人员贪污腐化,邮件包裹经常被查被扣和丢失损坏。因此,在群众中的信誉低下,业务日趋清淡。相反,边区通讯站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私人信件纷纷交通讯站传递,并要求扩大业务。

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的成立及《宝塔山图》邮票的发行

1946年3月,边区政府第122次政务会议决议,将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改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4月,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正式恢复成立。因此,1946年4月,召开了第三届边区参议会,审议和通过了合并中华邮政,成立陕廿宁边区邮政管理局,统一边区邮政管理的议案。4月28日,边区邮政管理局局长刘义维、副局长张又明等同中华邮政视察员李谈、肤施邮政局王生鑫,在边区办公厅会议室进行会谈,双方于5月土日签发了《合并邮政通知》。此后,边区邮政管理局陆续接收了中华邮政在边区境内的11个邮局、31处代办所和16处信柜,合并接收工作是在当地人民政府主持下进行的。中华邮政人员除4人送出边区和3人送回家外,余皆留用。中华邮政的邮工也留用了一部分。成立及合并后的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仍属边区民政厅领导,设内地、业务、会计、庶务4科,辖有2等邮局5处(设专署所在地)、三等邮局11处(设主要交通线上的县政府所在地)、代办所56处、信柜19处。共有干部34人,通讯员17人,邮工153人。

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后,实行了邮票制度,规定边区内和发往各解放区的邮件。一律贴用边区邮票,发往国统区的邮件,原则上贴用中华邮政邮票。各种邮件邮资标准规定见表。

 1946年4月22日,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了边区邮票。票面主图为延安宝塔山,亦称《宝塔山图》邮票。这套邮票是钟灵同志设计的,全套共5枚,单色,石印。那时,由于没有打孔机,邮票无齿孔。但为出售和使用方便,自制了打孔器,所以也见有带齿孔的邮票。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有那时的打孔器和贴有带齿孔邮票的实寄封。1947年初,由于原定邮资标准过低,与其他解放区邮资标准不统一,所以为平衡收支,统一标准,对发行的《宝塔山图》邮票加盖改值使用。

 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进攻,***中央和陕廿宁边区政府主动撤离延安,边区邮政管理局也随边区政府一起转移。为加强对邮政通讯工作的领导,边区邮政管理局将原有的4个科合并为业务,总务二科,二等邮局改为分局,三等邮局改为县局,各县局由所属分局直接领导,不再由边区邮局领导。另外,还成立了榆横分局和军邮局。边区邮政机构经过调整后,共有6个分局,1个军邮总局,31个县局,36个代办所,15个信柜。干部72人,通讯员13人,邮工223人。在保卫边区的战斗中,为了不使邮路中断,1947年6月,边区邮政管理局制定了《战时邮政工作改进办法》,在县与县之间,建立了网状邮路,加强同民兵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确保邮路畅通。

  1948年4月22日,我军收复了延安。5月,边区邮政管理局随边区政府由绥德义合镇搬回延安办公,邮政业务很快走上了正规。据回延安后的7、8、9三个月统计,收转邮件达17万件。1948年5月24日,边区邮政管理局发出通知,各党政军机关,学校,报社等团体的公函邮件,一律不贴邮票,免费邮寄。私人邮件,仍照收邮资。

 1948年6月20日,由于邮资调整,急需高面值邮票,遂发行了第二版《宝塔山图》邮票。当时,由于印刷厂还没有迁回延安,这一套邮票是由延安一家商号仿照第一版《宝塔山图》邮票印刷的,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比第一版的画面要粗糙得多。另外,票面下边两角方框内的数字也不一样,第一版是阿拉伯数字,第二版是大写数字。

1948年12月和1949年5月,在延安发.行了第三版、第四版《宝塔山图》邮票。第四版是在边区邮政管理局改为邮政总局后发行的。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1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迁至西安,边区邮政管理总局也于同月移往西安,延安即成立了陕北邮政管理局。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边区邮管局亦改称西北区邮政管理总局,归中央邮电部领导,发行了西北人民邮政邮票,边区《宝塔山图》邮票停止使用,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