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1/6/14 12:33:00
天涯布衣:上月初,在杭州的金币文化沙龙上,冬女侠问我能不能在最近当一次嘉宾和大家聊聊天,我说六月以后才有空,但对嘉宾二字甚是惊恐,嘉宾者,一是道行必有过人之处,二是身份应有不俗的光泽,三是藏品当是臻于上乘,此三者,我皆不具备,所以,便告诫冬女侠,省去嘉宾二字,直呼布衣则可。
从03年至今,我在此陪泉友聊天无数次,但凡接到网站之请,我皆答应,之所以如此爽快,一是集币在线是我走向金银币知识海洋的良港之一,二是在这里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三是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其实上,参与金银币,不论投资或收藏,图的无非是收益或精神寄托,商业时代,投资觉醒,钱币良好的投资潜力大受青睐,而收藏群体的迅猛扩大也是不争事实,收藏与投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促进收藏文化质量的不断提升。
而我更偏向于后者,不是我不想赚钱,而是我没有相应的条件,于是便多在收藏中寻找快乐,精神快乐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而收藏,也是人生的一种风景。五月初,我于杭州沙龙前早几天到上海,和朋友聊聊天,每次去上海,我最喜欢找艺海喝茶聊天,天下午,又和他找了远离卢工的茶庄聊个痛快,从名画聊天老墨砚,从手表聊到纸币,再兜回来聊到金银币以及邮票等,当然,很多我不懂,基本是听他介绍,因此知道了收藏界真是五彩纷呈,杭州之后,我又去了福州---南平----三明----厦门等地,也是为了和钱币爱好者交流,回来之后,原来当兵的头领来广西看看他们曾经的部下,我便全程陪同,南宁---玉林---北海----柳州----桂林,广义地说,并非只有物质的保存才是收藏,和分别二十多年的战友重聚,这个故事,也是一种收藏-----我们一直收藏着战友的情谊,收藏着那段戎马生涯的时光。
钱币市场的投资气氛成了主流,象我这种到处游手好闲不思拼搏白白浪费投资好时光,确与潮流背道而驰,但我更多的是追求参与过程的乐趣,即使无法得到收益和研究成果,也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犹如喜欢打球的人,明知无法参赛无法成为冠军,也义无反顾地坚持一样。
在享受参与的过程中,让精神得到寄托,让日子充实,获得了不少知识,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这些非物质的价值抽象无形,只有个人从心里自己感受。
物质构成世界,离开物质谁也无法生存,所以,为物质奋斗也就成了一种原始的、永恒的运动。
只是物质衍生了精神追求这一重要的抽象范畴,并与物质相生相伴为人类提升生存质量融洽为一个平衡器。
所以,在为物质奋斗的同时,也必须注重良好精神状态的建立,否则,人生价值将失去平衡。
我很喜欢泉友们之间的交流,大家友善探讨,谦恭交流,谈收藏趣闻,论钱币内涵,文雅融洽,儒风蔚然,“谈吐皆鸿儒,往来无白丁”,陶醉如此氛围,真不枉喜欢钱币一场。
所以,这些年来,集币在线的夜间交流,即使无暇参与交流,也事后浏览,从中吸吮到很多的文化养料。也因此,网站凡邀我主持聊天,我极少推辞,但从我的朴素愿望出发,我一直希望我主持大家在这里探讨交流时是平等的,我害怕当“老师”,更害怕别人说我是在“讲课”,???? 无论从藏品质量还是研究层次方面,我均是庸庸之辈,更别说投资分析的准确性。即便是谈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也多是老生常谈。
对于这个问题,在去杭州的动车组上,蜻蜓对我说:“参与的价值,不应以藏品的多寡和价格定论,只有得到快乐,就有价值”!
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在收藏界,如果单纯以持有的藏品价格定参与价值,未免失之偏颇,收藏无止境,渴望自己的藏品在收藏界达到巅峰,似乎不太现实,藏品浩如烟海,藏识博大精深,一个人,无论财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藏品当中,获取更多的快乐,便是智者。
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希望并且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朝这处方向努力。
*********************************************
引用柯岩在2011-6-11 0:33:00的发言:
布衣大哥,昔日的夜猫子主力成员,也是我最尊敬的兄弟。布衣大哥的钱币和纸币收藏投资理念非常独特,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请教大哥:第一,请您对目前的金银币总体趋势作一个预判;第二,您认为下半年哪些板块具有交易性机会?第三,您最看好哪些品种,给大家推荐几个?谢谢!
天涯布衣:谢谢柯总!
谢谢您也谢谢集币在线几年对布衣的尊重与热情。
你们对布衣过奖了,其实,我虽然进入邮币卡这个圈子较久,但多以寻找精神寄托为主调,投资之于我,只能随缘,即使遇到大行情,收益也不丰盈,毕竟复品很少,从不刻意把资金放在一两个品种上,一是投资理念不精通,承担风险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把有限的资金多买些品种,各个板块都有,这样,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眼界更宽,感受的乐趣更多,况且,如此分散,虽与投资理念相违背,但也有优点-----从这几十年的市场看,行情往往是板块轮动,这样,不管如何低迷,我都有升值可观的品种,偶尔有朋友配套求购,也小有收成。
2楼
cjiyou 发表于:2011/6/14 12:34:00
对金银币和纸币,我一直看好它们的后势,很有信心,但这种信心,我是从长线思维出发的,即便八年十年的等待,也在所不惜,比如,八十年代末期买的二三版,即使九七之后长达近十年低迷,我也能笑看花开花落,保持信心,于今也有几十倍的涨幅----虽然我没有量化,赚钱不多,但感觉到收藏品升值的快乐,满足了。
我不喜欢赶热闹,即使明知某品种有庄,我也不敢投奔当喽罗,而喜欢从收藏的角度来判断某些品种未来的收藏需求,于是,静静地从容地找一些自己认为有收藏潜力的品种,记得当年写过《藏点冷品种,当个山大王》和《冷门小规格,低档玩乾坤》,那时我就静静地找一克的金币、二克的银币、钱币博览会银币,还有97----00年的精制套装硬币,当时我对比过,生肖纪念币精制羊发行量是二万,一枚的时价九百左右,而91---00精制硬币六十枚,总共不到四百元,发行量也是只有二万枚,从权威性、工艺性来看,流通硬币也可以和生肖羊一比,虽然流通硬币题材稍逊一筹,但它丰富的信息量、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羊币二分之一的价格足可以弥补题材的弱势。
不好意思,扯远了,至于问到金银币的趋势,我对它有信心,前景良好。
在我的思维里,我一直认为纸币更适合于我,或许是我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或许是我从经历中感受纸币群众基础较好之故,所以,我最近几年,把精力放在纸币上较多,但也从没放弃金银币的参与。
金银币迎合了时代潮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不断强化,百姓财富日增,收藏队伍迅猛发展,需求量大幅扩张,早期量少品种已成为可遇不可求之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收藏的角度看,金银币很多品种的发行量不大,随着收藏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若干年后,它也会形成杯水车薪的局面,所以,我一直从这种观点出发,对某些自己认为有潜力的品种,便多买几枚,比如,我几年前就认为民俗节日的品种是可以长线持有,当时虽然也感觉量稍大,但没有重复发行,稳定消耗,风险低,于是,就买了一点点,
静待来年的收藏需求,而对于有资金操作的品种,无心参与。
由于一直从长线、从趋势入手,于短线的行情便无心费神分析,懒虫一个!
所以,对你提出的第二第三个问题,实在无力答复,抱歉!
***************************************************************
引用木有钱在2011-6-11 21:21:00的发言:
请教布衣老师:现在新品\次新品是不是价格太高了?
天涯布衣:九七以后,邮币卡市场一直低迷,虽有01年邮票和纸币的小幅反弹,03年彩金的火爆,04年邮票小版的热闹,但均无法吸引更多的收藏和投资资金进来,也就无法带动整个市场的上涨,场内有限的资金只能选择少数品轮动操作,形成此起彼落的尴尬局面,尤其对新品,利用概念获取短期利润。
这三两年来,货币贬值预期风险在加大,物价不断上涨,百姓手里有钱了,便渴望寻找投资渠道,收藏品市场正好迎合这些资金的嗜好,但不少新入资金一是无心久驻,渴望短期获利就走,而早期精品,无论货源、成本、销售都不好操作,于是,就选择新品次新品开刀,这样,新品一面世,便高开,二是这些年的金银币礼品需求旺盛,礼物最讲究时效,急需了,即使知道价格虚高,也只有忍痛掏钱,三是一些新人刚进来,还不了解金银币的背景,尤其一些不太懂收藏规律的人,参与热情高,购买欲强,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分析的习惯,跟风思维浓,见别人买也跟着买,如此循环,形成新品热烈成交进而推高价格。五是新品有量,适合大资金参与。
我曾写过一个贴子,谈过收藏品的不同价值,主要概括为:收藏价值,投资价值,投机价值。你所说的新品虚高,其实就是一种投机价值的表现,但任何一款收藏品,它的真实价值必须由终端需求来表达,只有纯收藏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购买藏品,把物质转换成精神享受,才算是该款藏品的真正价值。
在进入终端沉淀之前,它的价格并不代表价值,毕竟人为操作元素太多,这是藏品在完成价值之前的一种阵痛,也是暂时的,最终回归自然,由收藏规律予以修正。
但也有一种情况,即:某一款新品出现,一些人从题材、发行量分析之后,预测未来会有较大的需求,便提前建仓,耐心持有,没达到心理价位之前,不会售出,这样,市场浮筹越来越少,价格也就会从一开始的高企一路保持着并不断升值,不再回调,象03年的非典邮票就如此。这种新品价格一出现便以较高的姿态交易,且能保持稳健的走势,我就认为不算虚高。
这是我对新品虚高的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
********************************************************
引用长路漫漫在2011-6-12 20:51:00的发言:
请问布衣老师,您认为新中国最美的金银币有哪些?您能列举10---20种吗?谢谢
天涯布衣:你好!
你所说的美指的那方面?工艺?内涵?价格?
我的金银币品种不多,所以,如果根据自己手里藏品的来评判那个品种美,未免鱼目混珠。
每个人的
审美观不同,在收藏圈子里,有的人根据画面,有的人根据内涵,也有人根据高高在上的价格来得出自己的美感。 我的性格是,喜欢了就是美,不管其画面和价格,现在的邮票工艺很美,科技发达了嘛,但邮政为了创收,一棵树,一块石,一个太阳,乐此不疲地发行,即使画面再漂亮,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对于自己认为美的金银币,我当年写过一个贴子《冷门小规格,低档玩乾坤》里说过,我一直静静地从容地找一克金币二克银币,我自己就喜欢它的独特,与众不同也是一种美。 ******************************************************** 引用浓茶在2011-6-12 22:14:00的发言: 期待的明天............... 不知道布衣老师对于流通纪念币以后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对于这个版块你是怎么理解的,希望给予指教。
天涯布衣:我从三元的建行币六角钱的六运会开始玩纪念币,其中的很多滋味我尝过,爱之悔之恨之,终是爱不深,放不下,心有千千结。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自己感觉不如纸币,所以,我很少参与,但从乐趣来看,我一直坚持收藏。 但既然一种民族文化,是龙的血脉,也便会有它生存成长辉煌的一天,前几年,见有不少朋友问我关于纪念币的问题,我便写了《多一些信心和耐心》,尽管纪念币给我太多的遗憾,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从长线看,纪念币也很有前途,但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市场。
这是04年我写的《多一些信心与耐心》
当市场上大家都关注邮票和金银币行情时,流通纪念币正在我行我素进行着,虽然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也不敢说潜流暗动,但正应了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现在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反应了这个板块的真实价值,虽然这些年的低迷,压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这当中,有着因当年爆炒留下了还未解开的结,有发行部门在发行节凑销售方式的遗憾,有着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但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流通纪念币与邮票相比,虽然没有集邮那种众多百姓参与的热情和收藏基础,也没有金银币那种豪华富态的身分,但它有着其它两个板块不可与之相比的优势。一、流通纪念币质优价廉,其“国家货币”的属性贴近群众生活,与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货币同属一个概念,使群众有一种亲切感。说其质优是因为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题材的分类和延伸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政治与民俗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它虽然没有邮票那种洋洋大观的题材,也没有金银币那种同图而 |
3楼
cjiyou 发表于:2011/6/14 12:35:00
规格面值繁多的复杂,但它正是抓住了品种少而尽显精华这一优势,让人去繁从简,大受脾益,说它的价廉是因为它的市场价格直接面对普通百姓,二十年来发行的所有流通纪念币只有两千多元,一般的工薪阶层均可以接受,只相当于一枚中低价位的金币或相当于一枚中高档的邮票小型张,可它的文化内涵要比一枚金币和一枚小型张要丰富得多。二是发行政策并不象集邮邮票金银币那样以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不然,发行部门完全可以加大开发力度与加快发行频率,不管市场行情如何,发行节凑始终控制在平均每年两套多一点,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发行政策是严肃的。更可喜的是,近两年来,发行政策有意培育流通纪念币的收藏市场,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严谨,既在注意题材的丰富、系列的延伸完善,又不大肆滥发,既不为了经济利益而随意加大发行量,也不为了市场行情而故意发行短腿品种来制造热点。从发行政策和消费意愿这两极看,感觉流通纪念币有着光明的前途。有人认为,这些年,流通纪念币板块低迷,虽然偶有反弹,也是波涛不惊,毫无激情,但我想,也许我们的期望值高了些,我们的心态浮躁了些,其实,仔细分析,纪念币本身的属性,注定它的市场价格不可能低于面值,从所有发行的品种来看,市场价格均在面值之上,有些题材好的品种一面市便有几倍于面值的涨幅,虽然掺杂了一些投资因素,但也这充分说明纪念币因收藏需求而使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升值的良好属性。任何收藏品,均经过产生、沉淀、供求关系、市场价格调节进而产生投资行为这些过程,这些过程有长有短,时间越长,越说明该藏品价值的稳定性,先由收藏需求后再产生投资的品种,会进入越来越健康的良性通道,而那些先投资炒作再进入收藏的品种,因为投资过程中多少透支了今后的利润空间,只会压制收藏的热情,使这些品种越走道路越窄。近两年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因为没有频繁的大起大落,基本上体现了收藏需求的真实价格,也体现了它的真实收藏价值。对于日后行情的启动,大大减轻了压力。基于以上分析,流通纪念币的前途是光明的,它的收藏魅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体参与,这一点,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信心,是每个人行为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才会坚定地持久地走下去,同时,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一个品牌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古家俱、古钱币、古书画、古陶瓷等等,都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洗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体现它的珍贵,之所以有个古字,就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当然,并不是说,新中国的流通纪念币一定要象古文物一样非经千百年才显得珍贵不可,因为时代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快速提高,会大大加快收藏品升值的进程,我说的耐心,只是相对于期货或短线炒作而言。事实上,流通纪念币从它诞生---藏者接受----价值发现---价格扬升---激发投资这些过程看,在短短的二十年间,便完成如此重要的革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市场之所以还对它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言词,我想,主要一是参与者受到在价值初期发现阶段大幅扬升的诱导,二是在投资思维成为主流的今天,受到期货、股市、彩票、房地产等短线操作的影响,因此,就存在着较多的急功近利思维,但收藏品是一个以文化内涵、怡情益智为诱因的物质,和参与群体的经济能力、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当系列藏品还没有到达一定的收藏群体时,一切希望快速获利的浮躁、焦虑心态都是不该出现的。同时,收藏品在价值发现初期,升值相对大一些,当某些藏品完成它价值的初期发现之后,会进入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平稳期,这个平稳期,让每个参与者决定去留,也最能体现参与者的参与思维和心理素质。我们应该看到,流通纪念币本身特有的魅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提高,文化需求以和渴望精神乐趣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政策的引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板块的收藏上来,那时,它的大幅升值,它的第二次革命便水到渠成。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让我们的理性和纪念币一起成熟。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
引用慧德堂在2011-6-12 23:17:00的发言:
布衣老师我喜欢大银饼和连体钞,你对这两个板块有何指教?谢谢
天涯布衣:连体钞是新兴板块,现在已形成独立板块,有相应的参与群体,可贺可喜。
任何新兴事物的成长总是老板一个过程的,想当初,国庆三连体和双龙钞也就三五百元,我也只各买了两本,康银阁大四连刚上市,我在北京大钟寺花一千六只买一套,那时还没有得到大家认同,币商都在惨淡经营。
既然能独树一帜,便会迎风招展,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如此佳肴,谁不馋嘴?!
只是这两年涨幅太快,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再美的佳肴,也总得让胃受得了才行。
等到更多的猎奇者进来,形成僧多粥少局面时,会当凌绝顶。
大银饼在04年我四千元买公斤猴时写道:大不了回调时做成皮带扣,护住穴道。
但始终没有我做皮带扣的机会,“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需求的扩张,已今非昔比,大饼气派、豪放、壮观,挂厅堂神采飞扬,藏箱底内心窃喜,更加上送礼的自信,收礼的自豪,岂能甘于平庸? 只是工艺也太那个了些,又加之假货横行,多少制约它快速走向千家万户。 但不管这些了,就凭区区几千量的枚,就凭沉甸甸的手感,总会有人不停地把头伸进来。 ******************************************************** 引用amin在2011-6-13的发言: 请问:您认为中国金银币大量"海归";其利弊如何? 谢谢!
天涯布衣:如是老精稀海归,阿弥陀佛,让海外人赚点钱吧,难为人家为咱保管了这么久,珍品回归,不是坏事。 如是新品大量归来,那就责备海外代-理商,不思培育外面市场,专干吃里爬外勾当,实在不该。 新品回流多了,抽国内的血,如此周而复始,必定延缓金币市场的迅速健康发展。 ******************************************************** 补仓是幸福的 我和谭大官人、老古是藏友茶友飞友,飞友是我新起我名词,意思说我们几个是卖飞的藏品不计其数的朋友,而不是飞车抢劫那种飞友,请大家不要误解,这可是涉及牢狱之灾,开不得玩笑的。 每个星期,我们仨基本都要聚一两次喝喝茶聊聊天,在上岛或茗典咖茶庄里的宾客中,多是雌雄双飞刚柔相伴的,唯独我们三团雄激素旁若无人齐来共退,况且茶庄还给我们留有相对固定的卡座位置。我们海阔天空地侃侃邮币卡里的奇闻趣事,间或你挖点我的邮票,我挖他的金银币,他又挖你的纸币什么的,挖得不亦乐乎,象愚公一样挖个不停,也象岳不群那样下意识地不挖墙不舒服一样。 自然也免不了感慨自己卖飞了不少收藏佳品,什么几千元一刀的车工,几十元一个的猴方联,几千元的公斤银币,好得我们心态尚可,嘘唏一声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没有象蒙冤入狱似的几度抽泣声一把辛酸泪。 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呆久的人,没那个不是飞呀飞的?谁都是一本收藏传奇的书,问问北京马甸上海卢工的商人们,那个没做过暴殄天物的勾当?我见过一万多一刀的8050,一万多一刀的龙钞,由此上溯三百元一刀的车工,三元一枚的建行宁夏纪念币,再由此上溯到二毛钱一枚的金猴邮票十多元的大眼妹M,多得海了去了,如今你痛心疾首也没用,特定环境特定思维,从投资角度看,都是你赚我的钱,我赚你的钱,你飞给我,我飞给他,你挖了我的,我就挖别人的,很正常,卖 |
4楼
cjiyou 发表于:2011/6/14 12:36:00
飞了货,可以回忆可发感慨但不可悲伤,重要的是重新寻找机会。
离开你的就说明与你缘已尽,没必要耿耿于怀,旧缘份去了,新缘份又来,在这种缘去缘来中让生活充实,雅称:新陈代谢,在这种新陈代谢中让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李湘从钻石王老五身边飞走了,奥运冠军田亮也被人放了鸽子,总不能坐以待毙情困旧时光,怎么也得重寻幸福,陆游放飞了唐婉,也只写了个钗头凤,罢罢罢,便匆匆补回个王氏,虽然王氏没有唐婉那样秀色可餐,但总比踏空好,不至于象贺铸那厮对失去的太耿耿于怀,不思补仓而鳏居悲伤:“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学习陆游,补仓是幸福的,于是,我在均价七百元时卖飞了七十本双龙钞后,在两千五/刀和五百元/枚时补回一些炼钢和枣红,虽然补进炼钢和枣红的升值幅度没双龙钞大,但感觉还是幸福的,也虽然双龙钞曾经给我留下失落的痕迹,但如今有炼钢和枣红在眼前晃动,双龙钞之于我已不再重要,就象有叶一茜在田亮面前晃动,郭晶晶已不再重要。
********************************************************
庄论
庄无善恶-----从法律角度来说,只要他的投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虽然可能一部分人的损失让他备受道德的遣责,但法律并没有为道德背上沉重的负荷。
但我从内心里对收藏品市场的庄家特别是投机庄家还是贬多于褒,从行动上也从来都是敬而远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的财富不断叠加,经济的富足,人们追求精神的层次越来越高,产生了更多的文化需求,这就为收藏品提供了一条畅通的交易坦途,收藏品也就不断产生新的价值。
收藏价值衍生了投资价值,不少商人凭借雄厚的资金对收藏品进行运作,或袅雄独立,或股东合作,这是资本寻求扩大利润的精明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收藏事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某些品种扩大了知名度,甚至有资金对某个品种进行长线的良性的运作,使这个品种成为一个品牌,品牌的创立,会产生一种引力,让更多的人产生收藏兴趣和购买欲望,这种引力,渗透到别的板块,又会促进其它品种新的价值发现,从这一角度来说,庄家对收藏市场也有一定的贡献。
况且,庄家也承担着运作失败的风险,因此,对庄家行为,应理性看待,没必要满腔怒火齐声讨伐,不看好,隔岸观火便是。
更多的是一般商人对藏品进行买入卖出,承担流通领域的中介作用,给众多的收藏者进行调剂余缺,对收藏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商人对收藏品的经营,是收藏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庄家的参与目标很明确,就是使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和快速化,因此,他没有与所有跟进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维和义务,不会给每个跟进的人都有收益的承诺,我们也没权利要求人家那样做。
但庄家对某品种的运作,在相对一段时间内,尤其是货物出售时,一般会出现超出常人预料的价格,他能够顺利完成丰厚利润而出局,从投资角度而言,他是成功的,但对整个收藏品市场而言,则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提前透支了该品种的今后利润,压抑了今后的升值空间,其次,套牢一批跟风的人,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久久地留下阴影,留下残局,无人收拾,只好由收藏规律慢慢修复。97暴炒时的磁卡、邮资片、纪念币,至今尚离当时的价格遥遥相望,何时解套,“风雨无常天知道”!
现在不少人借鉴股市操作思维来参与收藏品的投资,喜欢跟庄,把希望押在庄家身上,这无可厚非,如果有较精明的投资理念、有相应的资金和成熟的投资手法以及良好的参与环境,跟着庄家走,我相信也会有较好的收益,但更多的是,信息真伪、筹码成本、交易渠道、销售时间,散户与庄家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不对等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散户只能靠自己操作的正确与否来检验参与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基本是败多成少。
况且,收藏品与股票尽管在投资手法有相似之处,但属性完全不同,我的看法是,股票,纯粹为了利润而参与,但收藏品,有相当比例的参与者,他们不以利润为目的,而是把物质转换成精神享受,藏品成了终端消耗,一般不会回流市场,且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一种稀缺资源,甚至成为可遇不可求之物,这样,必定由经济杠杆调节,最后愿意出高价者获得,这和股票有着质的区别。
因此,如果能以长线思维来参与藏品的投资,大可不必跟庄,如果把利润的希望寄托在庄家身上,其实是一种惰性,庄家不明朗的操作手法和交易时段,容易使跟风者焦虑情绪,压力重重,甚至造成不好心态,还不如选择有潜力的品种购入并耐心持有,静等收藏需求的到来,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庄家的一个特点是操作某些品种时,会不遗余力、夸大地宣传该品种的优秀品质,并在某些价格区域内频繁交易,给人造成一个潜力无限一片繁荣现象,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甚至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会组织一些文章进行反驳或围攻,其实这样一来,反而感觉他心里也是底气不足,如果认为该品种前途无限,又何在乎别人的不看好?
从收藏思维出发,去分析收藏规律,并购买一些得到收藏群体认同的品种,就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比如,那年四版热火朝天时,我就写了《不为乱花迷人眼,笑看风云稳如山》的贴子,着重谈了自己看好三版三珍后势的观点,当时的枣红是1800左右,最近,它七千多成交了,或许,这枣红的升值幅度不及四版,但持有者会心态良好,信念坚定,不会眼巴巴的望穿秋水等资金来炒作。当时我就买了一些枣红,我从不怕别人说枣红没有前途,即使有人锣鼓喧天地把枣红说成是垃圾,我也有信心并且乐观作长线持有。
收藏品的价值,应由最终需求来决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终端消费的多寡影响着市场价格的涨跌,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人为操作的行情,可以影响一个阶段的价格,但无法改变收藏规律的运行,即使某个品种的价格被拉得很高很高,最终在没有终端消费跟上的话,也会回落,然后慢慢的由收藏规律修复。
随着经济良性发展,国民的财富迅速叠加渐成格局,文化需求的扩张是必然的,收藏市场会更加繁荣也成为一种可预期趋势。
收藏群体是最坚定最彻底最纯洁的终结者,他们有效地消化市场浮筹,一般而言,不会回流,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分析终端需求量大的品种,大胆购进并长线持有,我相信会有可观的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庄何妨,无庄何患!
********************************************************
引用天文爱好者JB在2011-6-13 13:12:00的发言:
下面的问题,愿听一听老师的看法:
金总把设计、生产金银纪念币当做公司的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与其他收藏品竞争。这实在太有损人民币的光辉形象!把国家的人民币当成了企业的竞争产品!
看看《中国金币》2010-04增刊,都是一些“阳光工程”、“中国金币”的品牌体系建设、金总董事长形象、总经理形象、钱币公司董事长形象、培育金银币“年轻收藏者”、开发专业产品、“中国金币”品牌的市场推广、全书充满了产、供、销的方法、手段和经验!
根本不谈歌颂我们伟大的国家,不谈发行金银纪念币各种主题的重要意义,不谈纪念币的设计、主题构思心得体会。打着国家的旗号,干着为企业赚钱的事。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为是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错币,以及在设计、生产等方面出现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纪念币!
天涯布衣: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如今的邮票、金银币、纪念币、连体钞,多少都带着一些商业气息,带着一种长官意志,它们远不及流通纸币那种自然、纯朴的属性。总有一种“专门发行给你们玩的”味道,而纸币发行的目的只是为经济服务,完成社会职能,不管有没有人玩,它照发无误。
金币的立项设计铸造销售全由金总一手操办,多少为部门利益考虑一下,毕竟它是企业。
但也不是说它没有收藏价值,毕竟是国家货币,现在大家买的就是“国家牌子”“国家形象”,并不是买金币总公司的牌子。从经济发展催生的文化需求趋势看,金币迎合了时代潮流,相信不管存在那些不足,中国金币越来越繁荣是可预期的。
虽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金币事业要健康良性发展,做大做强,金总也会不断完善存在的不足,这既是为了整个金币事业,为了整个国家形象,当然也为了金总本身的利益。
中国金银币历史不长,况且当初发行初衷考虑国内收藏活动的成分不多,这几年在国内金银币发展迅猛,收藏需求大增,我想,这是主管单位也始料不及的,都是在一边摸索一边完善前进。
《中国金币》杂志发行历史更短,严格地说,它还不算一份成熟期刊,在调研读者喜欢什么内容、如何宣传收藏文化、倡导理性投资、介绍古今中外钱币等方面的比例、规模、形式,都要有一个探索实践完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耐心地期盼它越办越好吧。
5楼
cjiyou 发表于:2011/6/14 12:37:00
********************************************************
引用乐其中在2011-6-13 16:41:00的发言:
兄好,请教兄对精制普通纪念币的价值和未来成长性怎么看,它的收藏地位会怎么样?
天涯布衣:精制流通纪念币近几年才进入大众视野,这与孙老师等一批热心朋友的宣传扶持分不开,他们功不可没,虽然目前占市场的份额还不是很大,但短短几年有如此成绩,也让人感到欣慰了。
能独立成为一相板块,并且有相应的参与群体,说明它有旺盛的生命力,长线持有,不舍不弃,相信会给人带来惊喜,早期参与者已初尝果实。象我当初二十多元买的朱德币,能涨到目前价格,也出乎我意料之外。
很多事物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新兴的收藏板块,被大从认可并产生参与兴趣的过程是漫长的,想当初的连体钞,比面值高不了多少,也无人问津,币商惨淡经营,甚至三版币,在八十年代邮票如日中天时,也被人漠视,车工加几毛钱,极难成交,所以,每一个板块,只有被众多的人认可并诱发购买欲望时,才是它繁荣之日。
但精制流通币也有它的不足,一是早期限一些品种量少价高难寻,二是新品被垄断,一上市便高开,三是早期工艺质量太差,半象精制,半象普制,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多靠网络宣传,而网络的宣传又多是谈论投资赚钱,这些,都制约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孙老师写那本书真好,系统详细介绍了精制币,可惜此书不普及,很多人无法阅读。
********************************************************
引用liyewantai在2011-6-13 19:47:00的发言:
我知道布衣老师好象很推崇纸币,我想问问您对早期
大铜章的看法和建议。
天涯布衣:真抱歉。
我对铜章缘分不深,道行太浅,所以,也说不出个象样的看法来。
但我还是和一些喜欢章的朋友交流过,四川的老道、杭州的大铜缺、棕熊,上海的艺海和旭日,当然,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蜻蜓。
我知道有些单已是可遇不可求,我在《一路收藏,一路风景》的贴子中专门谈到章。而且,玩章的人在整个邮币卡中,纯收藏的比例最多,立场最坚定,兴趣最浓,多数不以升值获利为目的,象杭州的棕熊和大铜缺,他们对章的痴迷,无以复加。
********************************************************
引用流浪者在2011-6-13 20:04:00的发言:
布衣老师好,对于现在争议颇多的评价币不知有何高见?
天涯布衣:岂敢说高见?
我的看法是,评级币,如果是纯收藏,为了长久保存,弄清楚该币的真实品相,也有好处,但现在估计不少币是带着商业色彩参评的,况且,我有种忧虑,随着评级币大行其道,会不会有当今社会中那种学术文章、文凭等一样的滥发?至少,会不会同样一枚币不同的人送评,得出的级别不一样?还有,今年送评是品相是多少级,就能保证评了之后品相不会发生变化?难不成隔一段时间就送评一次?
我自己收藏的,我就不在乎别人看成什么级,只要自己看着舒服就行,连证书都可以忽略。
********************************************************
引用流浪者在2011-6-13 20:06:00的发言:
还有个问题请教:我非常喜欢1/2盎司观音银套币,可是现在买价格这么高了,以后会会有回调吧?
天涯布衣:你好!
对金银币,我是从趋势看好,整体喜欢,对个品真的还没有好好研究过,毕竟金银币品种多,规格纷繁,劳心劳力,不象三版币,几十年就二十多个品种,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所以,我主要精力还在玩纸币上。
但对金银币,我参与的时间也有近二十年了,虽然品种不多,但对它还是有一个大体感觉的,这种感觉就是:金银币历史不长,以前受经济条件限制,参与人少,造成很多品种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现在,随着参与的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大增,每一个品种都有相应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金银币才体现它的相应价值。
既然以前参与人少价不高,埋没多少年了,现在凸现它的价值,这个是正常的,即使价格虚高一些,相信它趋势还会继续向上。
从我的经历来看,凡是认为有潜力的品种,趁早下手,买高了总比踏空要好,象当年我买枣红时,100元一枚,有朋友说什么地方才七八十元,这一犹豫,错过这一次机会。
06年,我在网上见上海币商有连号的背绿,265元一枚,准备拿下时,又有朋友说,慢慢找,应该230左右能拿到,我这次没听他的,毫不犹豫叫筏客帮拿下,即使它暂时回调,也会继续向上,这不,如今四千多一枚了。
********************************************************
引用liyewantai在2011-6-13 20:29:00的发言:
其实我等有机会跟这么多的业内大家一起探讨,走得如此相近,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等何等的幸运。所以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能有机会收藏这么好的东西,能有机会与藏友们一起分享快乐。
天涯布衣:是的,收藏是桥梁,网络是平台,我们有缘在此相聚,聊爱好,谈藏识,是多么惬意。、
刚才,有个安徽的人打电话给我,说看了我写的文章,见我有机会经常和币友相聚交流,令她多么神往,可惜她不认识身边这类的爱好者,没机会交流。
********************************************************
引用liyewantai在2011-6-13 20:45:00的发言:
以收藏之心参与,会有收藏之外的收获;以投机心态参与,只会备受煎熬,最终离开这个市场。量力而行,才能坐怀不乱,享受快乐。
天涯布衣:知音!
从我的经历看,凡是为收藏买进的全部涨幅可观,但多数认为有前途而多买些的品种,特别是邮票,多数象植物人。
********************************************************
引用群贤币至在2011-6-13 20:47:00的发言:
布衣的确有水平,我是新手,原以为会做些广告,宣传自己的藏品,呵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抱歉。
天涯布衣:哈,我又不是专业币商,虽然我也卖过藏品,但全是别人找上门或电话或网上向我求购的,我于06年在007注册为交易会员,但还没挂过一个卖贴呢。当了几年交易会员,反倒也了纯买家了。
********************************************************
引用sunan在2011-6-13 21:16:00的发言:
请问布衣:为什么有人收藏纸币是以一刀为单位?据我想象,第二张到第100张,和第一张不同的就是号码不同而已,可是拿着一刀纸币欣赏,和拿着一枚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欣赏,意境完全不同啊。再说收藏品以孤为上品,我搞不懂为什么市场上很多人是以“刀”甚至捆和包为交易单位的。望布衣能抽空解答,不胜感谢。
天涯布衣:我的理解是,传统观念依旧存在,老收藏者还是一张一张地收集研究,但现在出现了另一变种----量化收藏!
它与传统收藏并存,各行其道。
毕竟,现在有钱人多了,感觉整刀整捆收藏气派,体面,尤其是一种个体老板或新加入收藏领域的人如此。
这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应感到惊奇。
但我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整刀整捆的不是收藏,而是保管,毕竟,收藏讲究的是研究钱币的内涵工艺版别等,连原包装都没打开,如何研究?
********************************************************
引用老孙在2011-6-13 21:25:00的发言:
大哥还在吗,我来晚了,我最近在学习收藏二版纸币,请问评级对二版纸币将产生什么影响?
天涯布衣:你好!
评级币在我们的收藏圈子里,最近很时髦。
刚才有朋友问过这个问题了,现在再补充一点看法吧。
如果真正能坚持严格标准评定,不玩潜规则,那还是能促进收藏品良性循环,加速收藏事业的迅速发展的。
********************************************************
引用阿刚在2011-6-13 21:34:00的发言:
对了布衣大哥
2版红1圆和黑1圆 都是天安门为主图
目前红的比黑的贵
早年听到另1种说法:黑的比红的少,但是由于颜色问题,老百姓喜欢刻意收藏红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请教
天涯布衣:但从我的经历来看,红一元比黑一元难找。因此,从八十年代末我接触二版币时起,红一元就一直比黑一元贵一些,但相差不大,记得01年我买红一元八连号,是180元/枚,黑一元是140元/枚。
象九几年时有人说过,绿三元和红五元存量差不多,但红五元北方货多些,绿三元南方多些,但我找绿三元就比红五元难。
当然,红一元从视觉效果来看,确实比黑一元要美
************************** 引用河北老王在2011-6-13 21:40:00的发言: 布衣老师对大规格金银币的看法?等价值的金币和银币更看好哪个 天涯布衣:在我的思维里,只看题材,又量少优先,材质很少考虑。象前几年,大唐镇库金币和两克马可波罗银币价格差不多,我就只买马可波罗,尽管有可能大唐涨幅要好得多。 但我这样想,大唐涨得再高,花点钱容易买到,但马可波罗却是不好找,物以稀为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市场的。 ******************************************************** 引用河北老王在2011-6-13 22:13:00的发言: 天涯布衣对近发行的5盎司金的市场分析 天涯布衣:嘿嘿,我刚才说过,对金银币的整体和趋势看好,对个品关注不多。 不过,有个感觉:随着人们财富的迅速增加,又加上通货膨胀,大规格金银币迎合了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况且,内行人知道大规格的量少,会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进行购买,而外行的有钱人虽然不理会收藏规律,但其传统观念里有种“大的,气派,有面子”的虚荣心,所以,也会有购买欲望。 03年,有人说过,再过几年,将迎来大规格时代的到来,当时并没有被多少人认可,但目前来看,他预测对了。 ******************************************************** 以上内容引用自6月13日泉坛夜话栏目,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