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卢湾黄浦“撤二并一”的消息正式发布那天,爱怀旧爱藏物的巨蟹女蔡婷默默回家翻出一张18年前的“秀逗”奖状上传微博——“校三、四年级仰卧起坐比赛第一名”,颁发机构:卢湾区中山南一路第二小学。“这些校名会改吗?比如变成黄浦中山南一路第二小学?”她老大不情愿地问。上周三,蔡婷冒着大雨,以从前的老房旧址为起点,一路探访曾读过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卢工”、八号桥创意园、复兴公园、淮海路、卢湾图书馆……重做了一回卢湾人
起点
拆迁的老房子旧址
具体位置:龙华东路鲁班路口
6月15日上午,蔡婷撑着粉红大伞站在龙华东路鲁班路口,指着身边长长一圈水泥墙对记者说:“这里就是我的家。”记者和她扒着水泥墙的缝隙朝里望去,墙那边的场景很熟悉——空无一人的世博浦西园鲁班路入口,只剩一排排寂寞的栏杆和东倒西歪的遮阳伞。她从前住的六层公房早已移平。
“2007年世博动迁,这里统一搬去了浦江镇的‘世博家园’。”她的家原先在四楼,上世纪90年代初,从这里望出去,能看到内环高架的施工过程。而现在横亘在眼前的,还有卢浦大桥的桥身。
类似这种政府统一拆迁,大家依旧喜欢和老邻居、老地段的人住在同一小区。当初去“世博家园”挑楼号房型的时候,既有卢湾人也有老南市人,蔡婷的爸爸特地强调还是要和卢湾区的人做邻居。“现在那里很明显能看出,这个小区是以前南市来的,这个小区是卢湾来的。”离开老房子的时候,大家把本区的生活习惯和气质,也一并带了过去。
第二站
天天路过的卢工邮市
具体位置:局门路600号
走到卢工邮市的时候,大雨滂沱,狼狈地跨上台阶,就有戴着金项链的中年爷叔凑上前来:“小姐金圆券有伐?”
蔡婷现在局门路上的八号桥创意园区三期上班,就在卢工邮市的旁边,每天路过。有时看到里面比股票交易所还热闹,总会想起中学时男生一放学就会去玩的卢工。
卢湾区工人文化宫,简称卢工,它是卢湾区“80后”男生的共同回忆。“高中的时候男生会到卢工打游戏机。”里面应该有她喜欢的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那是一个男人间体力与智力的比拼场。
不过蔡婷的记忆有所偏差,现在卢工邮局所在地是卢湾工人体育场,并不是小时候的“卢工”。后者现在应该在徐家汇(15.18,0.58,3.97%)路上。
第三站
这条路,一边是卢湾一边是黄浦
具体位置:制造局路瞿溪路
卢湾区和黄浦区之间,有好几条“界路”,比如肇周路,比如制造局路。站在制造局路瞿溪路口,蔡婷指了指脚下这条路的中央车行线:“跨过去就是卢湾区,跨过来就是黄浦区。”这条分界,自6月8日起自动消失。
比起年轻人蔡婷的怀旧,瞿溪路上碰到的中年阿姨很淡定。“这里是黄浦区呀,一两个星期前电视新闻里讲的,没有卢湾区了。”她刚买完菜急着回去烧,卢湾区取消跟她关系不大,只要菜价别涨。
路过“五里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户口仍在卢湾的蔡婷探头进去问:“卢湾区的身份证号会改伐?”一位张姓工作人员用力摇了摇头:“不会的。”“那么有‘卢湾区’的这些牌子会换掉伐?”她顺便再问。“换牌子?没那么快,先要上面班子搭好,一点点下来的呀。”中年的他对合并之事也“没任何感觉”,末了,还安慰蔡婷:“以后资源多了,民生方面的事只会推进得更好。”
制造局路邮政所的工作人员则指导她:“你以后寄信寄快递,在‘黄浦区’后面再加注一下‘卢湾某某路某某号’,邮政编码不变的。”
第四站
卢湾高级中学,最完美的三年
具体位置:斜土路885号
走到这里时,蔡婷从挎包里翻出一枚金属蛋,打开,里面是两枚十几年前的校徽。
她还带来了十几年前的班刊校刊。“中考的时候就是在卢高,当时心想:我大概会进这一所。结果真的进了。高中三年是念书时最完美的三年,有伸手可触的理想,也有满脑子的梦想与幻想。”
“你看,那里是以前的学生会办公室和校刊、校报新闻部。”站在卢湾高级中学的门口——学校门禁严,外人不得随意进出,她伸长手臂努力指向那栋较高教学楼的某一层。
蔡婷高一的时候步行上学,高二开始骑车,无论哪种方式,她大多时间都不走距离最短的斜土路——鲁班路,而会陪着同学多绕一段路,为的是多说一会儿话。“你知道的,大多是关于喜欢的人之类。”
时隔许多年,这些路都有了变化,宽了、干净了,但太过整齐划一,有点冷冰,熟悉的沿街小店也没了。但蔡婷说它们在自己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第五站
优雅欢乐的复兴公园
具体位置:复兴中路重庆南路
还没走到复兴公园门口,只听蔡婷一声赞叹:“好美啊!”人随之朝前方奔去,原来是一大蓬缀满小花的茂密绿枝隔着公园的木门铺泻而出,被雨水洗得油光发亮。
复兴公园是卢湾区的标志之一。“复兴公园里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前,是卢湾区的小朋友戴红领巾的地方。小时候我第一次坐旋转木马就在这里。长大后,有次来听小野丽莎音乐会,又跑去里面的儿童乐园坐了一次。”她熟门熟路带着记者往里走。
初中的时候,她参加卢湾少科站的生物班,老师曾经带着大家一起到复兴公园来课外实践,观察花草树木。“我第一次知道香樟树叶揉了之后香味那么浓。”
如今“钱柜”KTV的位置,以前曾是个西餐馆。“西餐馆开业时,举办过一个《我的祖国》作文比赛,我还得了第一名,开业的时候去朗诵,还送了店里的试吃券,和妈妈一起吃了。后来有了钱柜,就变成经常去唱歌了,但是音效其实不好,嘿嘿。”
第六站
学生时代闺蜜的家
具体位置:淮海中路567弄4号
蔡婷初中时代的闺蜜住在淮海路的弄堂里,和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同属“渔阳里”。小时候,蔡婷总是来这里找她玩儿,回家的时候穿过淮海路去坐隧道八线。如今,闺蜜家已搬走,整条弄堂成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她穿过里面一条窄窄的弄堂来到4号门口,使劲推了推,门牢牢锁着,旁边门洞探出个脑袋,警惕地问:“你找谁?”蔡婷向他解释,然后朝记者无奈地吐吐舌头。
淮海路是卢湾区的精华地段。初中时,蔡婷在国庆节的晚上和同学一起到淮海路卖过充气玩具。“大家卖到还剩下几个,就拿在手里逛马路,因为封路,走在马路上很开心。然后第一次被陌生男孩子(也是卖充气玩具的)搭讪,说‘我们是在哪里见过吧’什么的,被周围人哄笑。”
终点
咖啡馆CentrePark
具体位置:陕西南路542号
“好像整个卢湾区都有一股书卷气,这是我在别的区没有感受过的。”蔡婷望着对面的卢湾图书馆,有了这个灵感。“和上一代相比,我们这代人也许更自我,看重自我身份和身份的认同,同时没经过什么大风浪,所以会对两区合并反应那么大。”她喝了口咖啡,拿起彩色笔涂抹了一番,想了想又说:“这事微博上很早就传开了,其实过了几个月,我已经不那么‘愤慨’了,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会习惯的。就怕别人会忘记上海曾经有卢湾,怕别人把这些我们自豪过的生活方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