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1年新增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专题集邮网
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于6月19日至29日在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将对来自40个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审议,决定是否将它们收录进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此次会议有2个国家首次在登录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它们分别是:巴巴多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
国家 | 项目 | 符合标准 |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 | ||
约旦 | 瓦迪拉姆保护区 作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列入名录,位于约旦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边界,占地74000公顷。瓦迪拉姆保护区一系列形态各异的沙漠景观由狭窄的峡谷、天然拱门、高耸的峭壁、坡道、巨型滑坡和洞穴所组成。保护区内的岩画、碑文和考古遗迹显示了人类在过去12000年的时间里在此的生活,以及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证据。25000个石刻与20000个碑文为追溯人类思想的发展及早期字母的演变提供了可能。遗址展现了该地区牧业、农业和城市活动的发展。 | (iii)(v)(vii) |
自然遗产 | ||
澳大利亚 | 宁格罗海岸 宁格罗海岸(Ningaloo Coast,澳大利亚)坐落在遥远的澳大利亚西海岸,包括海洋及陆地在内,占地面积达70万8350公顷,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岸礁。陆地上广布喀斯特地形、地下洞穴网络和水系。宁格罗海岸不仅是鲸鲨每年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不计其数海洋物种的家园,比如众多的海龟也是它们当中的一员。作为陆地部分的显著特点,地下水体及地下洞穴、通渠与水流网络为珍稀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支持保障,从而为当地的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 (vii)(x) |
肯尼亚 | 东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统
| (vii)(ix)(x) |
日本 | 小笠原群岛 小笠原群岛(Ogasawara Islands,)由三组共30多座岛屿组成,覆盖面积7393公顷。岛屿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是一种属于极危物种的蝙蝠——小笠原大蝙蝠(Bonin Flying Fox),以及195种濒危鸟类等大量动物栖息的家园。在这些岛屿上已发现并记录了441种当地特有的植物类群,在其周边水域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鱼类、鲸目动物和珊瑚。小笠原群岛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一系列的生物进化过程,主要表现在这里不仅有着来自东南亚地区与西北亚地区的植物物种,同时还生长着大量当地特有物种。 | (ix) |
文化遗产 | ||
中国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及三面环绕的山峰组成。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 (ii)(iii)(vi) |
巴巴多斯 | 布里奇敦及其军事要塞 由一组建于17-19世纪、保存完好的老城镇所构成,是英国殖民地建筑的典范之作,也是大不列颠在大西洋进行殖民帝国扩张的见证。这一遗产还包括附近一处由许多历史性建筑物组成的军事要塞。此处的城镇所采取的蛇形城市布局,有别于西班牙及荷兰在此处的殖民城镇所采取的井字形布局建设方式,展现了殖民地城镇规划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这是巴巴多斯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 (ii)(iii)(iv) |
日本 | 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 由6处遗址组成,其中包括圣山金鸡山。11及12世纪时,平泉是日本北部地区与京都相抗衡的行政中心,至今尚留存有当时府衙的遗迹。平泉文化遗产中的遗址按照8世纪流传到日本的佛教净土宗的宇宙观建成,象征着人们渴望死后往生的佛陀净土以及此生的静心之境。结合了日本本土的自然崇拜与神道教的影响,净土宗发展出了日本独特的规划与园林设计理念。 | (ii)(vi) |
塞内加尔 | 萨卢姆河三角洲
| (iii)(iv)(v) |
德国 | 法古斯工厂 这一由10座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它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于1910年左右开始设计。法古斯鞋楦厂位于下萨克森州莱纳河畔的阿尔费尔德(Alfeld),厂房建筑按照制鞋工业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各级生产区、仓储区以及鞋楦发送区。直至今日,这些功能区依然可以正常运转。开创性地运用功能美学原理,并大面积使用玻璃构造幕墙,法古斯工厂建筑群的这一特点对不仅对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 school)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欧洲及北美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 (ii)(iv) |
意大利 | 意大利伦巴第人遗址 由7组重要建筑所组成,包括城堡、教堂、修道院等,分别位于意大利的弗留利(Friuli)、布雷西亚(Brescia)、卡斯特尔赛普里欧-托尔巴(Castelseprio - Torba)、斯波莱托(Spoleto)、坎佩洛南克里通诺(Campello Sul Clitunno)、贝内文托(Benevento)以及蒙特圣安杰洛(Monte San'Angelo)等7座城市。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伦巴第人的高度成就。伦巴第人最初由北欧移居到意大利,公元6世纪至8世纪,他们曾统治过意大利的大片领土,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伦巴第建筑结合了多种风格,吸收了古罗马、基督教、拜占庭及北欧日耳曼等多种元素和影响,标志着欧洲古代向中世纪的过渡。这一系列遗址见证了伦巴第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精神与文化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修道运动所给予的推进作用。 | (ii)(iii)(vi) |
哥伦比亚 | 哥伦比亚咖啡文化景观 是可持续的并且富有生产能力的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同时它也代表着一项独一无二的传统,一项对于全世界的咖啡种植区来说都具有强烈涵义的传统。这一遗产位于哥伦比亚西部安第斯山脉的中西部山麓之间,由6处农业景观和18个城市中心所组成。这里上百年的咖啡种植传统主要表现为在乔木林中进行小块种植,以及当地农民为了克服高山环境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独特咖啡种植方式。景观内的城区主要位于相对平坦的山顶,山顶下方的坡地则分布着咖啡田。城区建筑以受西班牙影响的安蒂奥基亚(Antioquia)殖民建筑为主。这些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是今天有些地区仍旧采用的建筑材料,是用来做墙壁的掺有禾秆的黏土砂浆和压缩过的甘蔗,以及用来做屋顶的粘土瓦。 | (v)(vi) |
苏丹 | 麦罗埃岛考古遗址 是一处位于尼罗河与阿特巴拉河之间的半荒漠景观,这里曾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4世纪间兴盛一时的库施(Kush)王国的中心地带。遗产由位于尼罗河边麦罗埃的库施王城、其附近的宗教遗址纳加神庙(Naqa)以及狮子神庙(Musawwarat es Sufra)所组成。这里曾是占领埃及近一世纪的统治者发号施令的地方,至今还拥有金字塔、神庙、民居建筑以及大型的用水设施等大量遗迹。庞大的库施帝国一度把疆土扩展到地中海以及非洲心脏地带,它所留下这一遗址也因此见证了上述两个地区在艺术、建筑、宗教与语言上的交流。 | (ii)(iii)(iv)(v) |
伊朗 |
波斯园林 这一文化遗产由分布在9个省份的9座园林共同组成。它们一方面体现了自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时期以来形成的波斯园林设计原则,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波斯园林为适应各种气候条件而发展出来的多样风格。波斯园林的主要设计理念突出了对伊甸园及琐罗亚斯德教四大元素——天空、水、大地、植物的象征意象,所有园林都分为四个部分,并且水在园林的灌溉与装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九座园林分别建设于不同时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楼台、亭榭、墙垣以及精密的水流灌溉系统是园林的重要特征。波斯园林对印度及西班牙园林艺术都产生了影响。 | (i)(ii)(iii)(iv)(vi) |
瑞士/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 | 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 这一遗产包括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内、外的湖边、河岸及湿地边的111处(其中的56处位于瑞士)史前木桩建筑(又称干栏建筑)遗迹。这些小型定居点建于约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对部分遗址的考古挖掘,已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人类社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的证据。这是一组保存极其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定居点考古遗址,是研究这一地区早期农业社会的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 | (iii)(v) |
土耳其 | 赛里米耶清真寺及其社会性建筑群 赛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方形的赛里米耶清真寺巨大的中央圆顶与四座细长的宣礼塔矗立在埃迪尔内(Edirne)的天际线上,俯瞰着这座前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6世纪著名的奥斯曼建筑师希南(Sinan)将这一建筑群视为自己最杰出的作品。赛里米耶清真寺建筑群还包括伊斯兰学校、一个室内市场、守卫室、外庭及图书馆。清真寺使用伊兹尼克最巅峰时期出品的瓷砖作为内饰材料,代表着以这种瓷砖创造的艺术形式至今无人超越的最高成就。赛利米耶清真寺建筑群也被视作奥斯曼时期库里耶(külliye ,意为一组围绕着清真寺修建的建筑群,并作为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建筑作品所能达到的最和谐的境界。 | (i)(iv) |
肯尼亚 | 蒙巴萨的耶稣堡 在1593-1596年间由葡萄牙人修建而成。用于保护蒙巴萨港口城堡由乔瓦尼·巴蒂斯塔·凯拉迪设计,是16世纪葡萄牙军事要塞建筑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代表着此类建筑物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城堡的设计布局与形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理想,即采用同样可以在人体比例中找到的那种完美和谐的比例与几何构图。这一遗产占地2.36公顷,包括护城河以及周围的附属部分。 | (ii)(v) |
埃塞俄比亚 | 孔索文化景观 孔索文化景观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位于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孔索高地,在这片高地上,除了石墙梯田构成的景观外,还分布着人类的定居点。作为人类克服干燥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生存下来的杰出范例,孔索文化景观代表着一个已传承了21代(即400多年)并依然具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并展现出各社区的共同价值观、社会凝聚力及其所拥有的工程知识。这里还保存有具有人格化特征的木雕,这些木雕相互组合在一起,代表着受到尊敬的各社区成员,特别是英雄事件,对正处消失边缘的丧葬传统而言,它们是特殊的活生生的见证。矗立在城镇中的石碑则共同构成了一种纪念一代代逝去的领导人的复杂体系。 | (iii)(v) |
叙利亚 | 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
| (iii)(iv)(v) |
法国 | 喀斯和塞文 -- 地中海农牧文化景观 占地302319公顷,位于法国中南部山脉与深谷交错的地区,农牧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展现,特别是在这一地区夏季上山放牧时,羊群走的山路更是这一纽带的直接反映。景区内的村庄以及喀斯梯田上的坚固的石头农舍体现了11世纪大修道院组织形式。洛泽尔山也位于景观区内,是最后几个还在实行夏季游牧的地区之一。 | (iii)(v) |
蒙古国 | 蒙古阿尔泰山脉的石刻群 在三处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刻遗迹与随葬的纪念碑展现了12000多年来人类文化在蒙古国的发展。最早的岩画表明有一时期(11,000 - 6000年),该地区还部分覆盖着森林,此处的山谷为猎人提供了大型狩猎的场所。其后,阿尔泰山地景观据推断已经变为今天的山地草原,这一时期的岩画表明放牧逐渐成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最晚期的岩画作于公元前1000年早期及斯基泰时期与后突厥汗国时期(公元7-8世纪),展示了此处的生活方式向马上游牧生活的过渡。这些岩刻为我们了解北亚地区的史前社会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史料。 | (iii) |
尼加拉瓜 | 莱昂大教堂 修建于1747年至19世纪初,其设计者是危地马拉建筑师迪埃哥o何塞o珀雷斯o埃斯基韦尔(Diego José de Porres Esquivel),建筑的风格表现为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的过渡,也可以说是折衷主义的风格。大教堂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简约的内部装饰以及丰富的自然采光。但在圣殿的拱顶部分使用了丰富华丽的装饰。大教堂内安置着重要的艺术作品,包括佛兰德木祭坛,以及由尼加拉瓜艺术家安东尼奥o萨里亚(Antonio Sarri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创作的以基督受难苦路十四站为主题的数幅绘画作品。 | (ii)(iv) |
西班牙 | 特拉蒙塔那山区文化景观 位于延着马略卡(Mallorca)岛西北海岸线平行伸展的一座单面为悬崖峭壁的山脉之中。数千年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农业改变了土地的面貌,并围绕着源自封建时代的农业单位建立起了一个相互连通的水管理设备网络。这一景观的特征由此可以概括为其所拥有的农业梯田、相互连通的包括水车在内的水利设施,以及干石建筑与农场。 | (ii)(iv)(v)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艾恩文化遗址:哈菲特、西里、比达 - 宾特 - 沙特以及绿洲 艾恩文化遗址:哈菲特、西里、比达-宾特-沙特以及绿洲(The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由一系列遗产所组成,这些遗产拥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为人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在沙漠地区活动定居这一事实提供了见证。突出的遗迹包括圆形石墓葬群(约公元前2500年)、水井及大量的土坯建筑物,如住宅、塔楼、宫殿及行政建筑等。特别是西里(Hili)的阿夫拉贾(aflaj)精密的灌溉体系是这种源自铁器时代的灌溉体系的最古老例证之一。艾恩文化遗址的遗产是这一地区由狩猎与采集文化向 定居文化的过渡的重要见证。 | (iii)(iv)(v) |
乌克兰 |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 代表着捷克建筑师约瑟夫o赫拉夫卡(Josef Hlavka)在1864年至1882年间创造的建筑风格所产生的强大综合影响力。这一遗产是19世纪历史建筑的杰出典范,包括以穹顶十字型为主要造型的神学院教堂、花园及公园为主体的神学院与修道院。这一建筑群体现了拜占庭时期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对此处建筑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东正教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反映出了奥匈帝国所持有的宗教宽容政策。 | (ii)(iii)(iv) |
越南 | 胡朝时期的城堡 修建于14世纪,城堡的建设遵循了风水的原则,是14世纪末期传到越南及东亚其他地区新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见证。城堡建在连接起长山(Tuong Son)与东山(Don Son)山脉的轴线上,位于马江与八里河(Buoi)之间平原上一片风景秀丽之处。壮观的城堡建筑本身代表着东南亚王城建设历史中曾涌现出的一种新风格。 | (ii)(iv) |
扩展项目 | ||
德国 | 德国古山毛榉林(扩展) 该项目为展示进行中的冰后期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态进化过程提供了范例,并成为了解山毛榉树种在北半球的多种环境下,繁殖扩散情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遗址新增部分包括5座森林,共占地4391公顷。200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山毛榉林占地29278公顷。同属三国的这一世界遗产由此更名为“ 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林和德国古山毛榉林 ” 。 | (ix) |
濒危世界遗产 | ||
洪都拉斯 |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 | |
印度尼西亚 | 苏门答腊热带雨林 | |
删除 | ||
印度 | 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