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邮票的整理方法
收集邮票如果不精心整理,就会杂乱无章,而且容易损坏邮票的品相,整理的目的既是是使藏品摆放有序,同时又便于查找,鉴赏,研究,并随时增补所缺项目。那么,如何整理邮票呢?各人集邮的重点与方法不同,整理的方法也就不同,这里,介绍几种整理邮票的基本方法。
1.按发行时间顺序整理,这是一种传统的整理邮票方法,比较系统完整。
2.按票种进行整理,这属于专辑的形式,对票种研究很有帮助。
3.按洲际整理,如亚洲邮票、欧洲邮票等。
4.按国家或地区来整理,如中国邮票、日本邮票、韩国邮票,还有香港、澳门地区邮票等。具体到某个国家的邮票,可按发行先后顺序或专题分类整理。
5.按图案整理,随着专题集邮的发展,根据自已的选题与爱好,可按邮票图案主题来分类整理,这种分类可大可小,视规模情况而定,如体育邮票是一个大专题,各国发行了许多体育项目的邮票,如田径、球类、水上运动、冰上运动邮票等。球类邮票以可细分足球、篮球、冰球等运动邮票,这样分门别类,最好为每枚邮票建立小卡片,记录相关的资料,对于编制专题贴本,进行专题研究有很大帮助。
二、邮票的保存
邮票有其专门的保存方法,这种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现在大多数集邮爱好者使用透明高分子材料生产的护邮袋,用护邮袋保护邮票,既不会污染邮票、损坏背胶,又便于存取欣赏。但是护邮袋只是邮票的“衣裳”,它还要安家落户,这个“家”就是保存邮票常用的邮册,邮册主要分插票册和贴标册两种。
1.插票册,把用护邮袋装好的邮票,插入插册内一行行透明纸槽保存,优点是存取方便,便于使用,有人不用护袋,而把邮票直接插入,这样做会损坏齿孔,一旦邮票受潮,就有粘连的危险,而且质量不好的插票册容易翘曲,邮票插不牢,容易失落或折损。插册内面不平整,邮票久压会出现一道道印痕,所以用插册既不利于对邮票的保存,也不利于对邮票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不适应现代集邮发展的需要,这种插册只能暂时地保存邮票。
2.贴标册,现代的贴票册由一页一页贴片组成,把用护邮袋装好的邮票贴在贴片上,然后在贴片上注明邮票内容及研究成果和相关知识性资料,一页接一页的贴
片在内容上是连贯的,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现一个主题和研究成果。贴片的页面有较大的伸缩余地,能贴下邮票封片、戳记等各种集邮品,便于统一保存。贴片还可以随意分散与集中,又能变换贴片的顺序,既利于邮票的保存也利于邮票的展出。
三、让邮票容貌更美丽
要使邮票的品相保持完好,就要了解影响邮票容貌的种种原因,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每一枚邮票。
1.防止揭薄。在揭取邮票时,要用清水浸泡透,使其自然脱落,如果浸泡不透,硬性揭开,就会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检查邮票是否有揭薄现象,只要用镊子夹住邮票的一角,朝亮处照一下就能看到揭薄部分比别处亮。
2.防止折痕。造成折痕的原因很多,邮票受潮变形或重压下会造成折痕,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
3.防止齿孔残损。齿孔打得不端正的邮票也属品相不好。收集时应该注意,插册时,最容易损伤齿孔,一定要仔细,无齿邮票周围留有较宽整齐的白边,比白边窄而不整齐的邮票品相要好。
4.防止霉点。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会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因此,邮票宜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定时打开翻看,有轻微的霉点可及时去除。
5.去除墨渍。墨水或墨汁不小的心弄到邮票上,可把邮票放在食盐水中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
6.防止手纹。无论手多么干净,也避免不了分泌的汗渍和油渍,用手拿取邮票很容易弄脏邮票,留下手纹印迹,特别是印金的邮票,绝对不要用手存取,而应养成使用邮票镊子的习惯。
7.防止褪色。不要让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阳光照射或撒上化学药水,避免使邮票褪色或变色。
造成邮票品相不佳的原因还有很多,为了保持邮票的完好,集邮爱好者一方面要注意保管,同时在使用集邮工具时要注意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以上各种情况的发生。
一些浅薄经验,有些是网友提供,如有不完善的地方望各位资深藏友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不胜感谢!!
传统保存方法:
邮 票是纸制的,主要制造成分是植物纤维及胶质,属于有机质。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极易发霉、虫蛀。邮票若在这湿热不通风的环境下(如在江南梅雨季节),极易 受感染而生霉,出现黄斑。所以邮票要置于橱柜顶层和干燥通风处,但不能过于干燥,否则邮票纸质会脆化,邮票会卷曲受伤;也不能过于潮湿,这样会使邮票粘 住。这两种损坏是渐近的,其中潮湿的损坏更大。邮票长时间受到日光灯或阳光照射,票面本身就会酸化变黄,会发生颜色减退或变色。这是由于日光灯或阳光中有 紫外线的缘故。邮票又需要空气,因此邮票不宜长期放在玻璃板下或放在镜框中欣赏。不要把几本很重的邮册重叠着堆放一起,要把它们并排立在书橱中,中间留出 空间,不要让其互相挤压。并放置一些防潮剂,远离煤气和含硫质气体、化学药物等,避免纸质邮票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使邮票受到损伤。 邮票要具有邮政凭证功能,故它背面具粘贴胶以便于使用。传统邮票背面不需背胶,只在使用时用浆糊来粘贴。后来为了使用方便,在邮票背面刷一层背胶,刚开始 普遍使用阿拉伯人用于医疗的胶材,称“阿拉伯胶”,它在低温冷水中易溶解,所以它适合邮票的保存。现在,许多国家则采用聚乙烯醇胶材,此材料有无色、无 毒、高粘度、耐湿、不易生霉等特点,故逐渐取代阿拉伯胶。背胶在制造时不能含有化学物质,否则会让背胶绽裂。这些浆糊、胶材的运用给邮票本身带来的最大缺 点是:在揭取时容易揭薄或撕破等。撕毁和揭薄是常见的一种缺陷。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浸泡时间不够,在揭取邮票时,易造成邮票背纸撕毁或变薄。一经水洗,纸就 会失去韧性,背胶是比水更有害的东西,某些背胶含有使邮票用纸致残或刷色发生变化的药物,有些古老邮票背胶还会使纸起皱折或破裂,故须去掉背胶。无论邮票 本身有无背胶、浆糊,当邮票和信封分开时,需用手指漂洗邮票背面胶水或剩余浆糊,一般胶质少的,胶水会自动分解;胶质多的,还需要大量漂洗。推荐使用约摄 氏25度的小苏打温水浸泡,这样胶质浆糊易泡开。为使邮票印色更鲜艳、更稳定,可加入双氧水(过氧化氢),但浸泡后必须用清水洗净。
邮 票很娇贵,不能受潮,不能手摸。第一,可以用两个护邮袋护着,把邮票先放进袋内,再把比先装邮票的袋大一点的袋顺开口处再套上;第二,要用质量好的贴册装 邮票,平时立放,别压着;第三,一定要在晴天三天以上时打开邮册看邮票;第四,每半年要在干燥天气时打开邮册检查邮票主要是看邮票是否受潮,背胶是否发黄 等。
电子邮票处理保存方法与传统邮票基本相同,放入护邮袋、少见阳光和湿气、邮册竖直存放等。
另外有几点需注意:
1、有些电子邮票是用色带打印的,不要摩擦打印的面值部分,有时容易擦花。
2、有些电子邮票是热敏纸打印,要避免在热源附近,也要避免阳光和空气,以免面值退色。
3、 对于信销的电子邮票,要区分是否是不干胶的,若是不干胶的(如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就不能按常规水洗的方法泡下,一般来说裁切整齐就可以了。如若想取 下,可试着用薄一点的刀片(如双面刮脸刀片)慢慢插入,左右晃动,慢慢揭开,取下后贴在硅油纸(不干胶底纸)上,那当然很漂亮,可是硅油纸可能不是每个人 都有,所以裁切整齐就行了电子防潮箱保存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藏友使用电子防潮箱保存藏品。对于电子防潮箱本人比较熟悉,说点经验给大家。
在 放入之前一样还是要进行一些传统处理,新机要先空转12H为宜,使里面环境湿度达到35%RH-55%RH之间。(注RH:湿度单位,一般空气中的湿度在 80%以上)再放入藏品,同时刚开始防虫剂还是要放的,主要是预防邮票上带的有虫卵,在刚放进去的时候藏品本身的湿度还没降下来的时候损坏藏品。如长期用 电子防潮箱保存的藏品就不需要了。不用放干燥剂,干燥剂会使防潮柜里面的湿度不稳定,不利于藏品的储存。电源不要断开,因为电子防潮箱是自动控制电源的, 吸湿的时候是不耗电的。在排湿的时候才耗电,排湿的时候除湿心脏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纸质,纤维藏品最好不要挨着除湿心脏。还有一点要注意:湿度控制放 在M档即可(一般都是L/M/H三个档位)。湿度不能调太低,在M档相当于35%RH-55%RH之间。湿度太低的话会损坏背胶的,是指,纤维藏品尤其注 意。用干燥剂没法控制湿度的时候就只有自己凭借经验了,也可以装上湿度表来监控,只是比较麻烦。电子邮票:
电 子邮票是邮票种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已经简单的介绍过了电子邮票的概念与特点。因为它是由电脑预先印好图案、铭记,没有加印面值的邮 票,所以和普通的邮票的保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大多数的电子邮票和普通邮票的保存方法基本相同,但有些却是大家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的:
(一)因为电子邮票是电脑打印的,有些会用色带打印,所以在保存的时候尽量不要摩擦打印的面值部分,不然的话很容易把打印部分擦花。
(二)而有些电子邮票是用热敏纸打印的,所以要尽量避免在热源附近,也要避免阳光和空气,以免邮票打印部分退色。
(三)有些信销的电子邮票,大家要区分是否是不干胶的,若是不干胶的,就不能按常规水洗的方法泡下,一般来说裁切整齐就可以了。如若想取下,可试着用薄 一点的刀片慢慢插入,左右晃动,慢慢揭开,取下后贴在硅油纸上,那当然很漂亮,可是硅油纸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所以裁切整齐就行了。
虽然电子邮票在我国并不是很普及,但这些邮票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却不容质疑,所以掌握以上几点保存方法对大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的集邮知识更丰富。邮票保存十忌:
一忌曝晒:邮票要保持长期艳丽如新,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强烈的阳光辐射能使邮票褪色变旧。有些集邮者,将邮票置于镜框或写字台玻璃下,实不可取。
藏友提供资料:
各种收藏品都有特定的保存方法。邮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它的保管更至关重要,100多年来保存邮票的方法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但最终的目的是不损坏邮票的品相。
目前,集邮者保存邮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集邮册。集邮册分插票册和贴票册两大类。
插票册是临时保存邮票的邮册,插册上由插票页组成。每页都按一定的间隔嵌上透 明玻璃纸条或粘上透明胶片,形成插票槽,邮票可插入槽内。目前我国市场上集邮册品种繁多有以下几种:图谱定位邮票,集邮贴票册、版票贴册、国际标准贴片。
集 邮贴票册是用来粘贴集邮品的专用薄册,它由厚纸贴页而组成,分固定式和活页式两种。一般集邮者多用活页式,便于贴页的更换和调整。通用的贴页印有浅色的小 方格,可以起到帮助定位的作用。邮票可凭借胶水纸或护邮袋粘贴在贴页上。每页贴多少邮票,间隙大小,如何安排,都可以根据集邮者个人的审美观和集邮内容的 需要来组织,然后在贴页上书写与邮票相关的文字说明。贴票册有利于邮票的长久保存,便于随时翻阅欣赏,同时适合于传统集邮、专题集邮等多种集邮方式使用, 是比较理想的集邮册。长期使用贴票册能使集邮者养成有计划地整理、研究邮票的好习惯。举办邮票时,只需将邮票贴片稍作选择和加工即可送邮展。
邮票的欣赏、整理、研究、保存必须有一套专用工具。
(1) 邮票镊子:夹取邮票的专用工具称为邮票镊子。因为邮票是精美的艺术品,集邮者对每一枚邮票的品相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所以,在集邮活动中,为了避免污染和 损坏邮票,非常忌讳用手直接触摸邮票。集邮者一定要养成镊子夹邮票的的习惯,使邮票保持良好的品相。选购镊子时,要选用不锈钢制做的镊子为最好,无锈蚀, 尖端应扁平,松紧度适宜为好。
(2)放大镜:邮票是非常精细的小型艺术品,单凭人们的裸眼很多细微的地方难于辩认清楚,必须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放大镜是专门用来观察邮票图案、颜色、齿孔、印刷版别和检查品相好坏的一种常用工具。专供集邮用的放大镜有握柄式、折叠式、架台 式、印章式等数种。
(3)量齿尺:专门用来测量邮票齿孔数的尺子,称为量齿尺。量齿尺是研究邮票齿孔度数的专用工具。制作量齿尺的材料有硬纸板、金属板、塑料板或透明材料等。使用方法是先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使邮票齿孔与量齿尺上的齿孔完全吻合,就能量出齿孔的度数。
保存邮票的地方也要选择好的,一定要将邮册放在阴凉、通风而干燥的地方。如放在书橱或书架上,则应放在上层,不要放在底层近地处,为防水放进塑料袋密封保存也可以。住楼房或是住平房,还应防老鼠等虫蛟。价值极大的邮品应购买家用防潮柜,选购防潮柜,一定要选购带有装置和国家名优产品,规格不宜较小,以宽80厘米为最佳。推荐收藏家防潮柜中国最古老的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