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年龄渐长逐有怀旧的缘故,还是对现在集邮环境颇有微辞的原因,无聊的夜晚翻起了姜治方先生著的<集邮六十
年>,真是感触颇深,又细细地读了一遍.姜先生的一生是集邮的一生,更是爱国邮人的真实写照,热闹非凡的巴黎露天邮票市场,布鲁塞尔的邮商林立的中街,比利时的集邮协会,柏林、马德里和苏黎世的拍卖行里、莫斯科的国际邮展上,始终引人注目、活跃其中的就是我们这位老前辈姜老爷子,我的湖南老乡。姜老前辈有一怪癖就是特好大龙这口子,他的目标是集齐大龙邮票1000枚,可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财力,总算达到了900多枚,在大龙领域可算是执首牛耳了。70年代末,姜老先生居然把全部邮票和集邮文献捐献给了国家,真是集邮大家,集邮集到这个份上,可算得上得道高僧无牵无挂了。
可姜老爷子你为什么把你的集邮生活写得那么诗情画意,那么闲庭信步,那么快乐呢?,引得吾等后辈竞折腰。小辈受前辈感召,从小学开始集邮,至今已二十多年,酸甜苦辣皆有,只是越积越累,越积越苦,苦不堪言。只有上小学那段时间是我集邮生涯最快乐的时光,逃课去买新邮,揭漂亮的JT,和小伙伴们交换邮票。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买贵一点猴票就上了本市集邮协会会长的当,给了我一个洗了背胶的猴方连,还美其名曰:上海、江浙那边就是喜欢没有背胶的,因为不会发黄。姜老先生,你书上的邮商和协会会长可不是这样的。到了97后,集邮一片狼籍,我们这里邮票跳蚤市场灰飞烟灭,集邮交换的乐趣只能在您姜公的书上找到了。我决定离开了。
2007年初的一个阴雨天,碰到一个97年认识的邮商,还有点印象,因为我在她那儿买过票,寒暄之后才知道,我们市的集邮协会会长已去世了,邮商已只有她一个人有摊位,已转行卖假古币了,卖邮只是兼营,从本地邮票公司一包一包发给北京和上海的邮商,仅此而已。
我不敢告诉她,我在赵涌网上拍了邮票又开始集邮了,因为从他的语气t眼神里可以得知,集邮的就是傻B。
[沙场点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