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水母网8月25日讯(YMG记者王鸿云) 近年来,烟台以邮票文化的方寸魅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集邮,已经成为市民的一份的精神食粮,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助推剂。随着集邮文化的影响力越
家住福山区河滨小区的战寿庆,今年已经是82岁的高龄。说起自己的集邮史,战老异常激动。
战寿庆从18岁参军入伍那一年就迷上了集邮。“各种花花绿绿的邮票在我的眼里是那么新奇。”战寿庆说,那会儿主要就是积攒“信销票”,一下积攒了三十多本的邮册。可惜的是,抗美援朝那会儿都弄丢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战老对集邮到了痴迷的地步。“那会儿一个月的工资才50多元,要养活一家五口人,家里的三个小孩还要上学,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买邮票。”战老说,为了补充自己的邮品,他只能千方百计地跟邮友们互通有无。实在换不到、必须用钱买的邮票,战老就去捡破烂,换来的钱全拿去买邮票了。
如今,战老又迷上了收集全国各地的烈士地名邮戳。有时为了得到一个邮戳,他要连着寄出去三四封信才能有回音,但是战老仍是乐此不彼地做着自己喜好的集邮事业。
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年轻人的喜爱,也就等于失去了未来的市场。年轻人是集邮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发展一座城市的集邮文化,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娃娃们抓起。
来自栖霞市的崔靖涛,今年刚13岁,这个月20日刚刚参加过烟台集邮联谊会淄博恳谈会,与大人们一样,小靖涛对集邮也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崔靖涛今年只有13岁,但已经接触集邮有十余年的历史。四岁时,崔靖涛就已经跟着痴迷于集邮的父亲崔钟博,远赴济南参加集邮活动,感受集邮的氛围。父亲崔钟博说,为引导靖涛集邮的兴趣,三四岁时就给他看一些与集邮有关的书籍、报刊、资料等。近几年开始,崔钟博引导儿子接触邮票,真正地开始集邮。
崔靖涛热衷于集邮,主要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崔钟博是《烟台集邮》的主编、也是烟台集邮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从刚上小学时就开始集邮,沉迷于集邮也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小靖涛也深深地爱上了集邮。
8月7日上午,烟台集邮联谊会“首届集邮心得交流会”在烟台山下举行。北京市邮友、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航天集邮协会会员陈晓东,专程找到集邮联谊会,并成为集邮联谊会中的一名成员。
据介绍,陈晓东来到烟台之后,通过拨打114查号台,找到了联谊会会长刘翠荣,希望能借此来烟台的机会,和烟台当地的邮友们一起交流集邮心得和经验。陈晓东对烟台的集邮文化氛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心得交流会现场填写了烟台集邮联谊会入会表,同时交纳30元会费,并给予联谊会一定的资金赞助。
有感于烟台集邮联谊会人的热情,陈晓东表示以后每年都会来烟台同邮友们交流心得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