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贺年邮资片投资有潜力 |
凌 彤 ...中国商报网站 |
(收藏拍卖导报1月9日报道)2002年11月20日,随着《羊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登场,发行了12年的一轮生肖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宣告结束。由于这个系列在12年中发行了十几亿枚,且社会使用量极大,因此成为无人不晓的对象。 贺年邮资明信片是伴随着生肖邮票在集邮界的走红而诞生的。原邮电部从1981年12月开始发行贺年邮资明信片系列,编号HP,迄今从未间断。这种融邮资和贺卡于一身的邮资明信片,发行后即受到包括集邮者在内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市场反映非常好。进入1992年之后,发行部门将当时社会上热极一时的抽奖方式加入到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发行上,不仅打开了市场销路,而且也扩大了贺年邮资明信片的社会号召力和知名度,并因此造成每年发行量过亿枚的鼎盛现象。 贺年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基本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年至1985年发行的题材为贺年吉祥花卉、动物和名画图案的贺年邮资明信片,其设计图稿均出自名家之手;第二阶段是1986年至1990年发行的以工艺品、生肖图案呼应年份的贺年邮资明信片,每套2枚,但受生肖图案素材限制,设计水平明显滑坡;第三阶段则是从1991年开始发行的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图案除了民间工艺、卡通画和吉祥年画外,还在明信片上增加祝词并带有中奖副片,设计思路富有想像力。尤其是在发行了常规的普通型品种后,又增加了贺卡型、极限型等类别,并衍生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红极一时的贺年有奖邮资广告明信片(企业金卡)。 贺年邮资明信片具有贺年特性,且售价比一般的贺卡便宜得多,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优势,尤其是带有中奖性质的第三阶段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自问世以来,更是广受集藏者的青睐,其中因兑奖而派生出来的末等奖,因具备了十足的邮味而备受关注。但从12年来面世的兑奖品看,风格明显不统一,其中前4套的末等奖兑奖片主要以邮政明信片或邮资明信片为主,而其后的5套末等奖兑奖片则变为小型张形式的纪念张,最后3套末等奖兑奖片则是生肖小版张。由于末等奖的奖品设置对于销售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对而言,1992年至1995年与2001年至2003年的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销售较为顺畅,而1996年至2000年的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则相形见绌。特别是后者在开发品种上,出现了家族趋于庞大的现象,贺卡型、极限型不断出现,极限型区分国内与国际邮资组,贺卡型则存在中式和西式信封形式,以及羊皮纸印制烫金的贺卡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扩容”景象,因此遭到集藏者的非议。 近12年来发行的贺年邮资有奖明信片总体市场表现并不佳,绝大多数普通型品种因发行量过大而出现低于发行价在市场交易的情况,如今年的《羊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发行当天在邮市的开盘价仅9元,是14.4元邮局售价的62.5%,到12月上旬,其成交价已下滑到每套8.4元左右,折扣率为42%。而且因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发行期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旦过了兑奖期,则价格快速下挫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如此,个别年份的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仍酿成过邮市热点,其中1992年发行的《猴年》和1997年发行的《牛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因出现了盖戳兑奖和加盖改资戳的现象,其中漏网的“白片”成了收藏者和投资者趋之若鹜的争购对象,因此成为该家族的“宠儿”。尤其是《牛年》普通型和极限型白片的市价一度被爆炒到120元和600元,是1997年邮市高峰期的“黑马”品种。此外,企业金卡作为第三阶段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衍生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同样被炒作过。 从总体上看,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品种纷繁复杂,全部集齐的费用并不低,尽管许多品种的市场价格较低,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发行的贺卡型品种,目前市场上也不是唾手可得,寻觅起来依然需要花些功夫。相对而言,该系列末等奖的部分兑奖品种,在市场上的表现颇佳,是集藏者和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集藏与投资对象,尤其是自2001年开始出现的生肖小版张,已是市场的热点品种,目前已面世的《蛇年》和《马年》小版张,邮市的价格并不低,远高于21.6元的邮局售价,是邮味最足的奖品,且因此还影响到近两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市场价格,发行期内价格比1998年至2000年的品种高不少。从中也给发行部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即如何在新一轮生肖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设奖上灵活应变,以满足更多集藏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