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N清谈
近年来,随着全国收藏热的兴起,泉州的收藏市场上人气渐渐旺盛起来,让不少初入此行的收藏者头疼的是,目前市场上赝品泛滥,难辨真假。
“历次在泉州举办的鉴宝大会,赝品的比例都超过九成,要发现精品尤其难了。”泉州市收藏家协会主席陈朝晖告诉记者,“甚至还有人带了十来件收藏品,经鉴定无一是真。”
记者多次帮读者寻找专家鉴定收藏品,其中赝品,或者价值不高的收藏品占了大多数。往往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在得知自己辛苦收藏的东西是赝品
之后,大多很是郁闷,一位读者曾经说:“买到假烟假酒假电器之类的伪劣商品,可以找消协,但要是买到了假古董,真不知去找谁。只能认栽了!”对此,陈朝晖
有一个很精辟的比喻:“古玩,用闽南话念起来,就是“估玩”,一方面是古玩的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价值,只能靠估计,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玩得起的才玩,玩不
起的就不要玩了。”古董玩的就是眼力,眼力不及又容易轻信或自以为是的人,难免要上当。所以可以套用股市上的一句话提醒初入此道的玩家:玩古有风险,投资
须谨慎。
陈朝晖说,赝品泛滥是个普遍现象,不光泉州,全国各地大都如此。“古玩业历史悠久,其行业之规、经营之本就是诚信。本来古玩业就是靠
大家都信守的规则得以安身立命的。现在有一些商家,利益驱动之下,往往以次充好。”一方面是市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上还跟不上
市场的变化。比如,文物法规定,一切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个人和团体不得买卖和占有。但在市场上交易的文物,哪些是出土文物,哪些是传世品,有时就不易界
定,管理上自然也就难以到位。又比如,文物艺术品拍卖,只要拍卖公司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就可以免责,不负担保责任。再比如,政府的文物
鉴定机构,一般都是专为出入境文物的把关而设,基本不受理私人鉴定,更不受理交易纠纷中真假文物的裁定。
陈朝晖提醒,现在不少民间收藏者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就进入收藏品投资,往往要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真正懂得收藏的人,手里的真品又不会轻易出手,反而用一些
仿制品、赝品来蒙人。所以,他建议,泉州的收藏者多学习相关知识,最好多看多问,深入接触市场,然后才进入淘宝行列。不要听信一个“专家”的说法,要多拜
几个师傅,多接触网络,了解全国的收藏行情。
□投资学堂
古玩字画市场三大骗术
宣称藏品来自高官
古玩字画圈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不少“故事”是诱人掉入陷阱的迷魂药。而且这些故事形式往往紧跟形势,常常翻新。
一位资深画廊人士说,宣称藏品来自高官,是这些年较为流行的“故事”。曾有一个专售书画古董赝品而发大财的骗子,云遮雾罩地说他的东西都是某离休高官的,他们是世交,对方不方便亲自出售藏品,所以通过他私下处理。
编造赝品良好履历
收藏家对藏品讲求个“传承有续”,所以这些年一些制假贩假者便动脑筋为自己的赝品制造良好履历。有的将赝品伪作刊登在“专业”杂志和报刊上,或者在电视收藏节目中亮相。手笔更大的,则为赝品出精致的画册,请名家鉴定和作序,开学术研讨会,办画展等。
拍卖会上精心烘托
许多人喜欢被名人或资深藏家收藏过的艺术品,认为较为可信。于是,拍卖会上就出现了许多名家或老藏家收藏的系列或者专场拍卖。翻开图录,常常可 以看到“从某某号到某某号拍品为同一藏家提供”,或“某某斋”、“某某堂”藏品等。其中确实有不少是出自可靠的资深藏家长期的收藏,但是也掺杂了不少“假 冒伪劣”。有些“某某斋”、“某某堂”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为了应付拍卖而临时胡编的,为的是给那些平庸之作乃至赝品伪作打上光环。有的拍品虽然不是赝 品,但是为了增加其吸引力,拍卖行或者委托人精心编纂相关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