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京桥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武昌起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纷纷响应,河南、陕西、广东、广西、上海、四川、江西、浙江等地先后发动武装起义,成立都督府,脱离清政府,并发行各种军用银票。在众多的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各种军用钞票中,笔者有幸收藏了3张印有辛亥革命旗帜的军用钞票,现介绍给大家鉴赏,并从中了解几种旗帜的来龙去脉。
一、军事用票 该票是1912年***在南京成立后,陆军部总长黄兴为应对经济困难,筹集军需而发行。票面上印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1.铁血十八星旗。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组合而成的中国同盟会,后在日本东京又成立了“共进会”,共进会规定:“本会以十八星旗为革命旗帜……。”旗帜的主要颜色为红与黑,红色代表血,黑色代表铁,意即誓以血和铁来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全旗的底色为血红色,旗标为黑色,九角,角端及两角之间缀以黄星,共有18颗,代表当时的18个行省,象征黄帝子孙及18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故名铁血十八星旗。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批准改为陆军旗(见图1左旗)。
2.五色旗。是1911年10月11日(农历辛亥年八月二十日)武昌起义后第二天,起义总指挥吴光麟等在咨议局召集各界商议“改政体为五族共和,规定国旗为五色,以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称中华年号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五色旗的称号是这一次会议中产生的。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批准为***正式国旗,一直使用到1927年止。(见图1右旗)
图1
二、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二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后,尹昌衡为都督,发行军用银票,并报孙中山先生备案,请求各省通用。票面上方中央交叉印有两面旗帜,旗帜中央篆体书写“汉”字,该旗是辛亥革命中蔡锷先生率光复军起义时使用的旗帜,当时蔡锷先生被推荐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民国成立后“汉”旗未再使用(见图2)。
图2
三、***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 1912年广东军政府发行。正面印有都督陈炯明像,票面上方中央交叉印有两面旗帜,一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天白日”旗;另一面旗,底色为红色,左上角旗帜的四分之一处,为缩小的“青天白日”旗。该两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1900年兴中会惠州起义首次使用,后改由同盟会使用。1912年经南京临时参议院批准,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一直使用到1927年,以后分别改为***国旗和国民党党旗。(见图3)
图3
上述几种旗帜在辛亥革命起义时及后几年中在全国并未普遍、统一使用,直到1916年袁世凯死后,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两面代表辛亥革命标志的交叉旗才比较广泛地在全国通用。
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各种军用钞票,见证了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一个历史版断,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如今受到许多爱好者的爱戴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