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有奇人而后有奇石奇论

1楼
泰山玉 发表于:2011/11/23 10:02:00

有奇人而后有奇石奇论<script src="/js/fontzoom.js"></script><script src="/js/confun.js"></script>

      黄河暖石、新疆戈壁石、安徽灵璧石……深圳藏家董助才二十余载收藏上千奇石,其中三块国宝级珍品奇石“年年有余”、“鹏程万里”和一对麒麟在今年的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小小一块石头,其中蕴藏着神奇洞天。在南山区花卉世界的一个展馆里并没有奇花异草,只有100多块各种各样的石头。它们是董助才老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收藏的奇石,其中的镇馆之宝“鲇鱼”至今已有1.4亿年历史。
  国宝级珍品奇石都出自灵璧
  在今年的文博会上,董助才收藏的三块国宝级珍品奇石“年年有余”、“鹏程万里”和一对麒麟大放异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告诉记者,这三块奇石均出自安徽省灵璧县,灵璧石自古就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石”。
  走进他的奇石馆,就见镇馆之宝鲇鱼奇石长达两米有余,躺在正门对面。“大鲇鱼”皮肤光滑细腻,纹路清晰。尤其双眼是由一块似木化石从鱼头中间穿插形成,炯炯有神。提起这个宝贝的由来,事隔二十多年的董助才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凡事都讲个‘缘’字。”他说,那还是在他刚开始收藏奇石不久,一次下乡采购奇石前,他有一次奇妙的感觉,预感要碰到真正的宝贝。一进村庄就循着感觉来到一农户家。刚进家门就看到一块大红绸布盖在一块巨石上,他掀开红布后大吃一惊,因为从没见过如此巨大而又奇特的石头,如同一条“活生生”的鲇鱼,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然而石农全家将这条“鱼”奉为神灵,不愿出卖,认为会亵渎神灵。回到家后他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脑海中总浮现出那条大鱼,第二天天没亮就叫上司机出发,反复地跟石农交涉甚至恳求。最终,董助才的诚心感动了石农一家,为“鲇鱼”终于找到真正主人的石农一家像送神般放鞭炮举行欢送仪式,董助才也终于如愿以偿,请到了这尊“神”。
  另外两件珍品则分别是一对麒麟和一只雄鹰。单个麒麟石已是罕见,一对麒麟石更是珍贵。董助才的这对麒麟头带不同色彩,眼睛通红,有黑珠,浑身披着红色的毛发,是稀有的成型的灵璧石。而那只鹰则被称作“鹏程万里”,翅膀展开后有动感,头顶有羽毛水彩。董助才说,深圳有鹏城的美誉,愿我们的城市像这只雄鹰,真正地展翅腾飞。
  二十余年收藏苦乐自知
  谈起收藏历史,董助才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对奇石没有任何了解。二十多年前还在徐州市委党史办工作时,因到灵璧县考察偶然间发现各具形态、色彩斑斓的石头,被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深深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十多年来他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奇石。每次到外地出差,他很少随大家一起去参观名胜古迹,总是独自一人跑到一些偏僻的角落去搜寻。一遇到石头就走不开,仿佛石头是他的命根子,常常因此与大伙走散。他说,“奇石往往不会存于大庭广众之下,即使有,也会被不识货的人误认为挡路石而搬走。”因为全国各地的奇石都特色独具,所以他常常为了搜寻不同的奇石而跋山涉水。在宁夏、江苏,他发现了黄河暖石;在新疆的茫茫戈壁滩,他发现了戈壁石……刚开始收藏时,曾因经济拮据而放弃过大好的机会,也曾因经验不足而无数次上当受骗,对此,董助才虽然有几分遗憾,但仍一笑了之,“想学新东西总要付学费的。玩古玩讲究练眼,收藏奇石也一样,现在我看走眼的情况已经基本不存在了。”除去赠送给亲友的部分奇石,他现在还有近千件分别存放在家中和花卉世界的藏石馆中。
  奇石文化有待推广
  在董助才看来,奇石的珍贵超越文物。他说,奇石的年代比文物更为久远,比如鲇鱼奇石经专家鉴定,已有1.4亿年的历史;奇石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成千上万年地壳运动、风吹日晒的成果,不具备任何因定的形状,是唯一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艺术品;文物不具独一性,可以批量生产,如景德镇瓷品等,而奇石则不同,任何一块都是随机的、偶然的,独一无二的;很多文物都只具备收藏价值,而不具有观赏价值,如陶罐、破裂的瓷器和玉器等,奇石则收藏、观赏价值并存。
  经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宝的大量流失后,国家出台大量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限制文物出口、走私。但在保护奇石这一块,董助才认为重视程度还不够,他说,国外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奇石的价值,为了收集奇石往往不计代价,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藏馆和个人收藏者多次来到中国各地搜寻。许多价值连城的国宝级奇石流失海外,甚至不少都是在国人尚未意识到奇石价值的情况下,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他说,如果等到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再来弥补则为时已晚。董助才告诉记者,自己要完成两部书稿的写作,以大力推广奇石文化,一是近二十多年的赏石心得,从艺术、经济、观赏等不同角度书写对于奇石的体会,再就是一部系统的赏石理论书,因为过去虽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相石法》,苏东坡的《怪石供》和明清的多部赏石理念著作,但大都专论一种石头,对奇石作为艺术品的观赏价值认识不足,他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