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讨论]对影响邮票市场价格因素的分析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1/12/11 12:11:00
 

  自

1840年英国人劳伦·希尔发明了世界第一枚黑便士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大大方便了邮政通信之后,恐怕他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邮票这一方寸之地竞又衍生出集邮、进而是投机之功能。以致于今天在我国某些地区邮票的投机活动竞影响到邮票正常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正常的邮政通信。

  一、邮票是一种特殊商品

  邮票的最基本功能,是作为邮资的付费凭证贴在信函或包裹上,邮政工作人员以此为依据完成对实物信息的传递,它是对邮政通信部门所花费劳动的必要补偿。世界各国发行邮票都是作为邮资凭证使用的。邮票像股债券一样,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上述功能,使邮票在邮政领域成为一种有价证券,具备货币的某些特征和职能,因而使邮票可以买卖,成为一种特殊商品。

  邮票作为特殊商品也进入了集邮领域,成为人们欣赏、珍藏、研究的收藏品。集邮的历史几乎与邮票的历史一样长,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不到

10年,欧洲就有人开始收集邮票。1878年有20多个国家参加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

  由于邮票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艺术品,少数年代久远、稀少的邮票,便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其价格已不受邮票原有面值的制约,而是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升降。一般来说,邮票发行时间越是久远,存票数量越少,市场的供给量也就越少,其需求量也就越大,邮票的价格也就越高。例如,我国

1980年发行的第一张生肖票猴票,23年后,这枚面值仅8分邮票的市价维持在1300元左右,升值1.6万倍以上,这是世界上任何最赋暴利的投资所难以比拟的。因而,人们也把购买邮票作为一项有利可图的投机事业,炒买炒卖邮票,正如人们炒买炒卖股票一样。这样,在国内外集邮市场上,集邮者在收集邮票、欣赏研究的同时,普遍都怀有保值增值的心理。当人们预期某些邮票增值程度较大,超过银行存款利息时,其需求量就大;反之,其需求量也就小。这样,集邮邮票的价格便与面值发生了背离。邮票的面值是以交寄各类邮件纳付的基本资费来决定的。而按照我国目前规定,纪念、特种邮票在发行后一年内按面值出售,一年后可随行就市。价格高于面值或低于面值就完全取决于供求的状况。

  二、邮票价格的决定

  据统计,从

1992年到20029月,我国共发行邮票246套,打折242套,打折率98.4%,折幅平均不到5.5折。新邮票有的一面世就开始打折,近几年还出现了专门经营打折邮票的邮商。市场上将这种打折邮票称为花票,一些地区的邮局拒绝为贴有花票的信函进行寄递服务,使百姓怨声载道,这直接影响到中国邮政的信誉以及邮票作为邮政资费有效凭证的法律权威性。事情的根源都出在这些打折的邮票上。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邮票的价格呢?

  在供给既定的情况下,邮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量的大小。从供给来看,邮票作为特殊商品,是由国家邮政部门垄断发行的,而且作为集邮邮票的纪念、特种邮票只能一次性印制,不得再版发行。假定国家每年发行的邮票是一个确定的量,那么,邮票价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需求量的大小。从理论上看,邮票的需求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交易需求。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在邮票面值既定条件下,对邮票需求量的大小归根到底是由邮寄函件的业务量所决定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需函寄的实物信息不断增加,所需邮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实物信函被电子信函所取代,由此又对邮票的需求量不断减少;此外,“邮资已付”戳在邮局的大量使用也使邮票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况且,用于邮寄的邮票,主要以普通邮票为主,大量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几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小型章用于邮寄的更是罕见。由此可见,社会用于传递实物信息而产生的对邮票的需求量,在一增一减的变化中几乎是一个不变的量。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对邮票的需求量是趋于下降的。

  2

、集邮需求。对于真正把集邮作为欣赏、研究需要的集邮者或集邮迷来说,从短期来看,对邮票的需求几乎是缺乏弹性的。无论邮票价格如何变动,其需求量几乎不变。这个群体人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邮票市场对邮票相对稳定的需求量的大小。其人数越多,对邮票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长期来看,这个群体的大小,进而对邮票需求量的大小,最终还是受邮票保值增值程度大小的影响的。其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其需求量也就越小。这实际上已把购买的邮票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能否长期支撑集邮市场的存在,还要看后代人对收藏邮票是否感兴趣程度的大小。后代人对收藏邮票的兴趣越大,邮票未来价格上升的空间也就越大;反之,也就越小。因而,人们对未来邮票价格的预期,决定了当前邮票需求量的大小,从而决定了当前邮票价格的高低。总的来说,集邮需求构成了当前市场中对邮票的最稳定的需求。

  3

、投机需求。对邮票的投机需求是直接影响当前邮票市场价格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当邮票的供给既定时,导致邮票价格偏离邮票面值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当邮票的市场价格与邮票的面值偏离程度不断增加时,利用价格差牟取利润的空间也就随之增加,而利润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的加入;投机者队伍的不断扩大,使邮票的市场价格与邮票面值的偏离程度也就越大,从而使邮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也就会越大。邮票的投机需求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量,其对邮票需求量的大小随市场行情和获利程度的大小而发生剧烈的波动。当邮票行情高涨,获利程度较高时,投机需求旺盛,对邮票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当邮票行情低迷,获利程度较低甚至亏损时,对邮票的需求量也就小。而邮票需求量的大小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邮票价格的升降。

  三、现实因素对邮票价格的影响

  1

、邮票成为保值增值的手段和投机对象。我国邮政部门的集邮业务是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和发展起来的。19796月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掌管邮票的选题、设计、印制和发行事宜,并统一管理国内外的集邮业务。19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得益于改革的收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金融改革滞后,人们的投资渠道非常狭小,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此时的价格改革使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最高时曾达到两位数。银行存款虽然有一定的贴补利息,但仍然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便开始涉足原来只有集邮者参加的集邮市场,把邮票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对邮票的大量投机需求,导致邮票价格不断攀升,许多人迅速从邮票市场中获利。邮票市场的高收益性和近乎暴利的强大诱惑,吸引了更多的人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邮票市场。集邮市场近乎井喷的行情,造成了真正集邮者的买票难。邮票大量脱销,使邮票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刚从集邮公司买来的邮票转身就在集邮市场上赚上一大笔钱。虽然邮政部北京时间在此期间也采取了新邮预定业务,即集邮者向集邮业务部门预先订购一年的新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集邮业务部门保证预订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购买到所预订的新发行邮票,但由于投机者的不断加入,邮票的供不应求局面使邮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投机者把购买邮票当作像购买股票一样的个人资本运作,因此,邮票的操盘手和邮票市场分析师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邮票市场在这些人的加盟下,使邮票的投机色彩更加浓重。

  2

、邮票成为邮政部门创收的手段。进入19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投资渠道开始增加,股票和债券等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原进行邮票投机的投机者感到邮票高昂价格背后的潜在高风险,便开始转入股票和债券市场,从而导致邮票的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为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邮政部门对邮票的供给急剧增加。我国邮票基本上是按计划发行的。各地集邮部门首先呈报下一年全年各种纪、特邮票的订票计划,每种邮票原则上是一次性拨发。由于前期邮票行情看好,对邮票需求中的投机需求远远超过一般的集邮需求。而投机需求是随着市场行情而波动的,各地方集邮公司为满足人们的投机需求,不断增加向中国邮票总公司的订票数额。由于同样一套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在邮局通信窗口出售的就是邮资凭证,但在集邮窗口或集邮公司出售,就属于商品。只要邮票能以高于集邮公司与中国邮票总公司的结算价格的价格出售,集邮公司就可以获得利润。由于结算价格很低,甚至最低时曾按照面值的3折、4折结算,结算价格与邮票面值的巨大空间就成了打折邮票深刻的经济根源。

  一般情况下,对于独家垄断的中国邮政来说,应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之间进行选择,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但由于中国邮票总公司之下的各个集邮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空们彼此之间又成为竞争者。邮票销售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各集邮公司的切身利益大小,许多地方集邮公司甚至把集邮作为拳头产品出击市场,以获得高额的回报。出于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各集邮公司都向邮票总公司预定尽可能多的邮票,从而使邮票的发行量急剧上升。对于中国邮票总公司来说,向集邮市场上提供邮票,无异于开动印钞机印制钞票,只要有人愿意接受,便可以迅速换回货币。这些邮票只要在集邮领域中沉淀下来,邮政就不需求履行任何义务。世界上有些中小国家不是把出口邮票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吗?在邮票需求量减少的同时,供给量的增加使邮票价格不断下降,邮票价格迅速跌到面值以下。近十年的邮票年册(即包含本年度发行的所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邮册),最低价大约都是

7.5折,1998年的最低,仅4折。但只要高于结算价格,集邮公司都是赚钱的。连年出现折价邮票,但邮票仍在超量发行也就成为必然了。

  3

、打折邮票向面值回归的客观必然性。大量打折邮票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利用这些打折的邮票实现其面值所赋予的邮政资费功能,即邮票由投机功能向基本功能的回归。中国邮政原以为可以通过邮票市场的价格歧视获得最大的利益,即通过集邮市场的市场价格和通信市场的官方价格面值,实现最大的盈利,但邮票既不同于股票也不同于钞票,更不可能通过将通信市场与集邮市场的截然分开而实行价格歧视。充其量只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使价格歧视短期内获得成功,长期内实行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邮票无论发行多少,只要其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使这些低于面值的邮票最后全部充斥到通信市场获利。因为对于投机者来说,由集邮市场进入通信市场,仍不失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手段。其结果是:集邮公司得到了好处,赚取了可观的收益,却让通信企业背负了沉重的亏损。以前集邮公司和通信企业同锅吃饭时,无论谁亏谁赚,都是大家的,毕竟肉烂在锅里。因此也就不会发生用打折邮票寄信被退的事件。但现在不同了,在中国邮政部门内部,经营通信业务的通信企业和经营集邮业务的集邮公司,改革后都是相对独立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通信企业全程全网的特点使其按邮票面值出售的邮票作为邮政资费,表明对完成一定的通信业务所花费的必要劳动的补偿,其收入要在通信业务的出口企业、运输企业、转口企业、进口企业等之间进行分配的。现在却由于集邮公司出售大量的折价邮票而使通信企业的邮票无法卖出,但还要责无旁贷地去履行传递函件的责任。集邮公司和使用折价邮寄的消费者双方受益,而通信企业却要为此提供无偿服务。因此,一些地区出现的用折价的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寄信被退回的事也就不可避免了。一些通信企业挖空心思地在自己所售的邮票上打暗记、做标志,以与集邮公司出售的邮票相区别,也加大了通信企业的交易成本。

  中国邮政作为独家垄断部门,垄断了邮票的发行权,如何通过协调部门内部通信企业与集邮企业之间的关系,以维护邮票作为邮资凭证这一有价证券的权威性,对于推动我国邮政通信的发展和集邮市场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邮票的首要功能和基本功能是它作为邮资凭证的功能,至于它的集邮功能、投机功能和保值增值功能都是由它的基本功能派生的。没有基本功能,其他的功能将不复存在。邮票的保值增值功能越强,人们集邮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为此,中国邮政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邮票供给的监管。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对邮票的需求,统筹规划,确定一个合理的供给量。通过中国邮票总公司加强对全国各地区集邮市场的调剂和管理,保持邮票供求在发行年度的基本平衡。(2)建立集邮公司向通信企业的补偿机制。根据邮票出售数额,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由邮票总公司划拨给通信企业,从而保证通信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进而保护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权威性,保障消费者的通信权益不因邮政部门内部利益纠纷而受到侵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