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文化即是一种生活方式,那自然就是生活方式的描述、巩固、投射、痕迹、惯性。
那我们就来看看孔孟文化的根基,或者说前提,再来看看其是否适合当今需要。
写细了太烦人,等退休了再细写。就简单的说吧
孔孟时代,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制约着一切,文化也是这两个制约的投射
第一是农业社会家庭为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家庭为主,分工协作基本没有
第二是王侯将相生杀予夺,生产资料是他们的,赋税他们决定,王法给他们服务,农民既无代表也无机会
基于这两点,孔老夫子就想了,如何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让民众更幸福。
如何?
孔孟文化的父纲夫纲、孝等就是为了适应、巩固第一点,效果也是明显的。
第二点呢?这个问题较大,由于在当时生杀予夺,和谐还是战乱等等都是由王侯将相来主导,
或者说社会的动荡、和平,民众的衣食温暖都依赖于王侯将相的喜怒哀乐。
此时,换做你,你想有个和谐的社会,你想让民众多一丝安宁和幸福,你会怎么做?
此时,社会的和谐,民众的幸福都依赖于王侯将相的喜怒哀乐,怎么做?
限制他们!好主意,但做不到。
怎么办?
仁
对了,这是个出路,虽然胜算不大,但至少理论上行得通
所以孔老夫子就这么干了,他是要影响改变当时王侯将相的心性,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可知可控
他知道这既是需要几代人甚至n代人的努力,也知道这仅是理论上行得通。
他义无反顾的去做是因为虽然这仅是理论上行得通、胜算不大,但只要做了或多或少的,或者部分的某一时段的都会起到一些作用。
但目标基本会是失败的。
每当想到此处,愿与孔老夫子同哭一场。
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三个孩子要糖吃,而你只有一块。这种伤痛,不会表达,不会分享,只可意会,只可吞咽。
往前看吧,再看看当今社会,祖国,我很自私,先考虑我的祖国,其他国家不考虑了
我们现在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单位由家庭变成了公司,社会活动由原来简单的男耕女织,变为现在相互依赖千丝万缕的行
业联系。社会主关系由夫妻关系悄然转变了利益链条。
以上这些需要我们有新的文化,这种文化重协作、契约、公正。这与孔孟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
尤其是主要用于当时王侯将相身上的“仁爱”文化,在当今断不可取。这里绝不是说仁爱不可取,而是说,决不可把仁爱作为救世理念
作为行为准则,这已由原来的主食,变成了现在的点心。现在的主食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任、规则、公平等等。
如果没有着现代主食,孔孟文化负面的作用将更多。因为孔孟文化主要是用来影响个人的,不是群体,不是协作。
所以,孔子学院在欧美盛行是出路,在祖国将显现负面作用多一点(商业行为更多,唉)。
我们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已经太弱了,咱们需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出发点和问题解决的实际性。在当时,孔老夫子也是一个开创啊。
不可简单的鼓吹、崇拜,做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