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重新认识文革票及重构文革票的价值体系 (深圳龙培云)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1/4 13:49:00

按:这是深圳邮友龙培云的一篇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文革邮票的长篇力作。全文站在历史的高度和邮票的角度,有理有据地简述了人们对文革票的认识过程,文革邮票的内涵、分期分类及历史特征,文革邮票的价值重构及J2在文革邮票中的历史地位,重新建构文革邮票的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文革邮票价值挖掘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信广大邮友通读完本文后,一定会有多方面的启发。

重新认识文革票及重构文革票的价值体系  

    一、集邮界对文革票的认识过程

    就像人们对自然和人类自身命运的认识是从不了解到了解,从肤浅到深入一样,集邮界对文革票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入的探讨过程。初期人们就把从1967年4月19日发行的第一套“文革”邮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起,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最后一套“文革”邮票《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止,这期间共发行19套80枚文字头邮票当成文革票的全部。到了2005—2006年就有邮人提出,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不分类别、套别,采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共发行95枚的邮票,即连续编号从1至95的编号票也具有文革时期邮票的典型特征,应该算文革票,或者叫小文革票,这一观点近几年得到邮人的认同。到了2011年上半年开始,又有邮人不断提出,晚期的纪特票和早期的JT票很多也具有文革时期的特征,如纪119亚非作家会议、J2大国徽、J3保卫祖国、J5四届人大、J6三运会、J7学大寨会议、J9五七干校、J15学大庆会议以及T4大庆红旗、T5大寨红旗、T8批林批孔、T17广阔天地、T18工农兵上大学等具有文革特征的邮票应该也算文革邮票,即现在人们常说的新文革票,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更多邮人的共鸣。

    但要从根本上清晰什么算文革票,我认为应该从文革的概念和分期来确定。我们知道,学术界对文革分期的认识也是有分歧的,一种意见是文革3年的说法,既自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开始,到八届十二中全会(1968年10月31日)把刘少奇永远清除出党为止【也有人认为到九大(1969年4月)召开为止】,该种观点的论据是68年后各地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各级党组织相继回复,政权回到了无产阶级手里,全国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到九大召开,政治经济社会基本稳定,文革自然就结束了;另一种是官方的意见,即1977年***十一大闭幕后的人民日报社论宣称:“这样,历时十一年的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宣告胜利结束。”官方这种说法也有道理,文革作为一种运动虽然已在1968年底至1969年初结束,由此确立了极左路线的统治,这一统治一直持续到1976年,文革应该从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到1976年10月18日(***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为止,这一说法目前也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邮人对邮票分期的认识过程是辩证的过程。既然文革分期是10年而不是3年,那么这10年出的邮票都应该是文革票,而不应该仅仅是那3年出的文字票为文革票。有的邮人很早就指出文革邮票不应该只指文字邮票的看法,邮人不断扩大文革票的内涵是符合历史的实际和目前人们普遍认识的。

    二、文革票的的内涵、分期分类及历史特征

    按照文革的分期,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18日都是文革时期,那么中国大陆这段时间出的邮票都应该是文革票。这样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文革票的内涵被大幅度扩大了,文革票应该包括纪118三五计划(1967.4.15发行,纪119是1966.6.27发行)到纪124钻井队(1967年3月10日发行)的7套21枚纪票;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1967年4月19日发行)至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19套80枚文字头邮票;编1《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1970年8月1日发行)至编95《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73年10月15日发行)的21套95枚编号票;J1《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1974年5月15日发行)至J10《到大江大海去锻炼》(1976年7月16日发行)的10套44枚J票;以及T1体操运动(1974年1月1日发行)至T18工农兵上大学(1976年9月6日发行)18套73枚T票。这样文革票实际上共75套313枚(不考虑文革期间发行的5套普票),文革的开门票是纪118三五计划,关门票是T18工农兵上大学。

文革的分期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1966年5月至1969年4月运动时期及1969年4月至1976年10月执行错误路线时期,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一分期研究文革票的分类及时代特征。

   (一)运动时期的文革票

    应该包括纪118三五计划以后的纪票、文13毛主席最新指示以前的文字头邮票。我们分析这一段时期的文革邮票,发现有以下特点:

    1、纪118三五计划以后的纪票在选材上仍然沿袭着纪票纪念历史事件的一些特点,如纪118三五计划、纪119亚非作家会议、纪120孙中山诞辰、纪121新运会、纪122鲁迅诞辰等,但最后2套选材则已经具备文革时期的特点,以当时两起影响较大的英雄模范事迹——刘英俊拦惊马救儿童和32111钻井队扑灭油井大火;在票面设计上则都具有了文革风格,颜色以大红为主(纪120除外),内容上已经采用毛主席像、语录、工农兵等文革符号。

    2、文13毛主席最新指示以前的文字头邮票。这段时间文革票的特点集邮界评论较多,我不再赘述,简单说就是在独特的政治背景下,表现出极端政治化、简单化的特点。票面文字多,以各种语录、公报、题词、诗词、声明等文字内容作为图案,使得这期间的邮票图案单调;红色构成邮票色调主旋律,到处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文1一文11、文13、文15这些邮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执行文革路线时期的文革票

    包括文14《南京长江大桥》以后的文字邮票、编号票、J10《到大江大海去锻炼》以前的J票以及T18工农兵上大学以前的T票。1968年9月27日中央召开宣传工作会议,纠正“文革”初期在宣传方面出现的错误做法。根据会议精神,当日邮电部军管会决定:今后不准在邮票上印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已经印刷未发行的邮票停止发行;已经发行的可继续使用和出售。由于这次会议,从文14《南京长江大桥》“文”字邮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色彩不再单一红色,设计上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内容上却充分反映了文革后期整个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梳理一下这一时期的文革票:

    1、体现以批林批孔运动为主线的文革极左路线题材:典型的有T8批林批孔,文艺革命方面的文16、编1-6、编33-38、编53-56等样板戏票,T5、J7学大寨,编44、T4学大庆,文17、文19、T17知识青年上山下乡,J9五七干校,T18工农兵上大学等。

    2、以“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为主线的纠正极左路线的题材。文革后期极左思想没初期那么狂热,加上周恩来,包括邓小平复出的努力,也有一股势力在试图纠正极左的做法,使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也在这一时期的邮票上有所反映。如社会政治生活的J5四届人大;经济建设的文14南京长江大桥、J8四五计划、T12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新生事物题材的T3户县农民画等。

    当然这一时期出的一些邮票也有一些没有牵涉到两种势力的中性邮票。如T1体操、T2杂技等。还有一些新生事物如赤脚医生、针刺麻*醉等本应社会事物的正常发展,但在那个年代被绝对化了,就显得荒诞起来。所以那个年代邮票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不一定那么对错清楚,泾渭分明。

    三、文革票的价值重构及J2在文革票中的历史地位

    (一)目前文革邮票的价值体系

    文字邮票辉煌的市场表现实际上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便已开始崭露头角。虽然文革时为了达到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目的,多数文字邮票发行量巨大,邮票动辄就是几千万枚,文11、文12等均在5000万枚以上,特别是文15的发行量达到1亿枚,但由于当时每年发行邮票的总套数、总枚数很少。当时全国邮票公司关门,集邮活动被取缔,集邮者不敢集邮,所以完好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并且当时其它邮票不准销售,全国人民都使用文革邮票寄信,几乎所有的邮票都使用了,也就是说被盖销了,造就了今天的"文革"邮票原票收藏价值不一般。整套文革邮票(不含未发行票)到1997年3月第三次邮市高潮中就创下8万元的高价,体现出文字邮票在市场中的极强势地位。我国的邮市从1997年春季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下跌走势,抗跌性极强的文字邮票也难保其身,但其也是最先走出泥潭的,从2005年起从6、7万涨到现在的25万上下。
    编号票的崛起基本与人们对它的文革属性的认识同步,2004年编号票在2500-3000一线徘徊,当时甚至3000可以买到一套上厂名票(当时厂名票和裸票价格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差距)。大概06年开始由于人们逐步认可了其文革概念,开始了大幅上扬,到了现在的3万上下。
    纪118以后的纪票及早期JT中的文革票原来主要随着纪特板块和JT板块沉浮,只是最近这2年才一套一套作为有文革特色的票挖掘出来,T18工农兵上大学的文革票面风格最早引起邮人的注意,其价格也从90涨到现在的400出头,与此相类似,J9五七干校、T4学大庆、T5学大寨就这样一套一套被挖掘出来,开始价值回归之路,都从4、50元到了现在的200余元(也有同期JT票普涨的因素);再就是最近纪119及J2,特别是J2,其崛起势头凶猛,短短一年多时间从50一线飙升至现在的600余元,更有其深层次的因素。
    从以上价值结构可以看出。目前文革邮票价值重心还在文字邮票,但编号邮票、早期JT票的价值比重在增强,市场已经通过自身的调节开始了文革票的价值重构。

    (二)J2邮票的价值及在文革票中的历史地位

    要谈到J2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必须回到1968年底那个历史时刻及文革三枚珍邮产生的曲折过程。

    1968年9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至此时全国除台湾省外的其余29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地方的党政领导机构,这在当时被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红”。为配合这样的盛况,《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于1968年9月7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声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1968年7月1日邮电部军管会研究工作部署时提出,1968年国庆节前要为此发行新邮票,邮票发行局着手设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这套邮票画面是毛泽东和林彪向热烈欢呼“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革命群众挥手致意,背景是红旗旗海及悬挂在气球下的标语口号。票图下方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此票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全面胜利”第一稿,定于1968年10月1日国庆节发行。”
    但是1968年9月27日中央召开了宣传工作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精神,邮电部军管会当天就决定停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这套邮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停发后,根据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设计者和邮票厂工人共同研究,对邮票图稿进行了修改。这枚邮票是在“全面胜利”第一稿邮票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主要将毛泽东、林彪像去掉,改为以工农兵形象作主图,并在背景上画了一幅中国地图,上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此图是“全面胜利”第二稿,俗称为“大一片红”(票幅仍为60×40毫米)。但送到周恩来总理处。周恩来对此票的设计和发行作了指示,大意是,这枚邮票还是要发行,但要修改,不要贪大求全。1969年10月26日。根据军管会的指示,按照工人讨论周总理指示的意见,设计人员又画了一幅邮票图稿。这次设计一是缩小了票幅,改为竖版,票幅为30×40毫米;其次减掉了原来票面上的一些标语口号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保留了第二稿的工农兵形象和图案上部的中国地图,并按地图上“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作为新邮票的名称。即文14《全国山河一片红》,仍是一个图案两种面值。这套邮票就是“全面胜利”第三稿,俗称“小一片红”,付印并发行。 1968年11月23日,地图出版社编辑陈潮中午在邮亭买了几枚,在观赏时发现邮票上中国地图的画法有问题,边界走向很不准确,当即向地图出版社领导汇报。出版社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打电话给邮电部,立即引起了领导重视。当日邮电部一位副部长打电话通知邮票发行局停止发行。至此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开始,到大一片红,再到小一片红的三套票的发行计划都胎死腹中,期间流出的少量邮票都成为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珍邮。

从文革票的构成和分期我们不难看出,在文革运动结束和执行文革路线中间缺乏一枚标志性的邮票:它应该出现在1968年底;它应该宣布文革的胜利,执行文革路线的开始;它应该用文革的标志色—大红色,用大票幅;它在设计上最好具有文革最典型特征:领袖和工农兵游*行集会的大场面,标语气球、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的大横幅。当时的邮票制作者也为这枚邮票的产生做过不懈的努力,从全面胜利万岁到大一片红再到小一片红,最终全部流产才导致了这枚标志性邮票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观察文革票时总觉得缺少一个高潮。那种感觉就像一对小夫妻做*爱,忙了半天最后却没射,谁都觉得不爽。

   其实还有弥补的机会,1969年4月***九大召开就是一个时机,但不知道为什么九大邮票没有发行;其后还有1971年7月的建党50周年机会也不错,但是编12-20在用6枚票回顾了革命圣地后,虽然三连票表达了典型的文革工农兵YX的场面,但所有的文字表达仅限于建党50周年,避开了对文革的评论,机会就这样又一晃而过。

   人们有点失望,但终究默认了这么一个现实:文革没有一枚中心票,标志性票、筋票。文革六珍担当不起这个责任,他们只是简单、呆滞地将各种领袖像、语录、公报、题词、诗词杂乱地拼凑在票面上,没有将当时如火如荼的运动场面和信息全方位地记录下来,后期的编号JT早期票体现了文革后期各个方面,但是对文革高潮期再也没有涉及。

    时间就这样到了2011年,在早期JT价值回归的过程中,J2终于引起了邮人的注意:首先人们注意到这枚票的大票幅、大红色及工农兵游*行的典型文革特征;然后他们注意到了天空气球挂了六条标语,信息十分丰富;接着作为背景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标语之一“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也进入了人们的评论范围,1969年4月,毛泽东在***九大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他认为“九大”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以后,可以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这之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就成为九大路线的主要内容;最后终于有人研究起标语上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并把它与文革票的三枚珍邮联系到了一起。虽然这些评论和联系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但就是这种认识一步一步地加深了人们对J2的认识。

    现在回过头来看,J2之所以长期被人们忽视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J2一直被当做一枚普通国庆纪念票,而国庆十周年、十五周年邮票都一样具有喜庆的场面,国庆邮票应该有的喜庆画面掩盖了J2包含的丰富文革信息;二是早期JT票一直没被认为是文革票,JT票和文革票中间还隔着编号票,连编号票都不认为是文革票,谁还会把J2和文革联系起来?

    好了,让我们今天站在文革票的高度系统地认识一下J2这枚邮票吧:这是一枚具有典型文革特征的邮票:大红色、大票幅、工农兵光辉形象,大幅标语“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延续着文革标语的狂热和高度的个人崇拜。但这又是一枚弥补了很多文革票所应该表达而没有表达信息的邮票:文革宣传画的标志式场面——工农兵广场游*行配上气球标语终于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总结文革运动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一次在邮票中出现;其背景文字“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使九大路线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文革后两个不同的努力方向“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以两条标语同时出现,把文革后期两条不同路线的激烈矛盾和斗争在邮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而言之,J2是一枚借建国二十五周年机会出来的对文革进行全面总结的邮票。它具有文革邮票的一切设计符号又增加了广场革命的大场面;它完成了全面胜利万岁、大小一片红三枚珍邮所希望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文革胜利宣言;填补了***九大邮票没有发行的缺失;它把文革后期两条路线斗争公正地摆在那里,任后人去评说。它所包含的文革信息在深度、广度和连贯性上都是任何一枚文革票无法比拟的,它是文革票的票筋,是文革票的灵魂。

    在近期的J2价值回归中,有的邮友不以为然,认为这就是一枚纪念建国二十五周年邮票,被你们说的天花乱坠,人为炒作,我们应该这么看,这是一枚纪念建国二十五周年邮票不错,但是由于这枚邮票的立意是建国二十五周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有意无意把当时文革以来的政治经济信息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成为这枚邮票主题的重点,而建国二十五周年只成了一个邮票产生时间,大国徽只是表示纪念国庆的符号,在这里倒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还有的一些邮友提出了J2赶超金猴的口号,这有一定的见地,提升了J2的地位,但视野还是不够开阔,他们仅仅把J2放在JT的体系中去评价,参照物当然只会是JT的标杆—小小金猴,把一万二当成了天花板。当我们把它放到文革票的体系中去评价时,以其文革票灵魂的地位,J2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必然在文十之上,别说能值6万,文十的价格还会上涨,J2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最好让时间和市场去检验。(未完)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