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收藏界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叫做“百年无废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念确实有一定道理。问题是,不少收藏者沿着“百年”的思路继续推导,得出了诸如“艺术品的年代越早越贵”之类的结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通过对中国艺术品成交价格总排名情况的统计研究可以发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格排名在前50位的,周代的艺术品有1件,晋代的艺术品1件,宋代的艺术品3件,元代的艺术品5件,明代的艺术品7件,清代的艺术品26件,现当代的艺术品有7件。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明代以前的艺术品所占的比例仅为20%左右,而明代以后的艺术品则占到了80%。
而且在很早的时候由于制作工艺以及原材料限制等原因,很多艺术品的技巧和艺术价值并不是很高,明清以后才到达巅峰时期,因此很难说唐宋的一些艺术品就肯定会比明清的艺术品更具有投资收藏价值。更何况,艺术品的价值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如完整性,存世数量等。
在收藏界另一种影响较大的说法是:书画家辞世是利好消息。持这种观点的收藏者津津乐道的一个例子是:当李可染在1989年12月5日去世之后,台湾某报的一位记者因为利用了其中的“信息优势”而大获其利,有了“一夜暴富”的故事。
然而,书画家的辞世并非总是利好消息。同样典型的例子是,朱屺瞻的书画作品在他辞世之后,不但没有出现飙升,走势反而十分疲软,价格呈回落之势,就连他的精品在拍卖会上也屡屡流拍。2005年,当刘炳森驾鹤西去之后,他的书法作品也没有出现飙升行情。
所以诸如此类误区,收藏者显然应该注意防范,不能教条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