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1)”另一枚大规格金币,是编号“1992-0202”重量同为1公斤的“地动仪”。相比于“指南针”,“地动仪”的份量略轻一些,具体表现,在于其图稿只用在2枚金币(1公斤、1盎司)、3枚银币(1公斤、44克、22克)和1枚铂币(1盎司)币面之上,在总数30枚金银铂中,占到1/5,列于次席。
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生活于地震频发的东汉时代。仅公元92至125年间,有记载的地震,就多达26次。正因有切身体验,科学家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地动仪”是第二次在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上亮相。前一次是1986年,“中国杰出历史人物(3)”介绍科学家张衡,币面主图的后置背景,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同样是地动仪,设计者不同,对地动仪的文字理解有异,因此最终出现的画面,虽大致相仿,但也有明显不同。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1)”更接近原始结构。
“地动仪”金币的背面图案,分为两大区域,但划分线由左上向右下斜拉。右之大半,主图是外形类似酒樽的地动仪。严格地说,这是一幅地动仪详解图:青铜浇铸的地动仪,中藏都柱,并设8道精巧的传动机构。外环有8条口含铜丸的龙,其下为8只张嘴的蟾蜍。如遇地震,内部机关被触动,龙口吐丸,蟾蜍口接。史官根据龙珠掉落的方向,测知地震的方位;币面左之大半,为古洛阳城南的灵台,地动仪制成后,就放置在上进行观测。后地动仪在永嘉之乱失落,金币上的地动仪图案,是从《后汉记》、《后汉书》等文献中推测出的原貌。地动仪的发明时间,为东汉阳嘉元年(132),也就是币面左上的注明的文字:“地动仪公元(AD)二世纪”。
地动仪并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列,但它的诞生,揭开了人类预知自然灾害的序幕。“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1)”以公斤金之重,以2金2银1铂之大,再度表明它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