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4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谢谢!
中国的钱币文化源远流长,清代和民国时期,钱币的收藏和研究形成了高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当中国的钱币收藏家和研究者一头钻进方孔铜钱的钱眼中不能自拔时,却有一位外国人把收藏和研究的目标对准了市面上正在流通的铜元,从而成为中国铜元收藏的先驱、研究的奠基人,他,就是美籍犹太人伍德华。
伍德华1876年出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于日本横滨,40岁前一直居住在日本,由于他父亲喜好收集邮票,伍德华12岁时接管了父亲的邮票集藏,16岁时开始撰写邮票文章,着重研究日本邮票,后成为研究日本、朝鲜、台湾邮票的权威。1916年,伍德华移居中国,很快对当时市面上正在流通的铜元产生了深厚兴趣,并全力以赴地收藏当十铜元。
伍德华收藏中国铜元的方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一名收藏家,最基本的有三条,那就是有钱、有闲、有眼。从资金上讲,他是上海产业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1918年至1925年,他曾将价值几百万两的鸦片贩运到了中国,财力相当的雄厚。有闲就是要有时间逛市场,跑摊点,伍德华没有去跑着收购,而是坐守军中帐,等人送钱来。他为了收集铜元版别,曾在上海老城厢的九亩地(今老西门中华剧场旧址)开设剧院,看一场电影门票是9枚十文铜元,每天晚上,帐房把收齐的铜元摆到老板的桌子上,由伍德华逐一检视。在过眼成千上万枚铜元之后,何者普通,何者珍稀,自然炼出了伍德华的眼力。这样的方法,以前没有人用过,以后也复制不出来,能采用这样的方式搞收藏,伍德华真是聪明绝顶。
多数收藏家喜欢当藏品保管员,他们守着满箧满屋的藏品,自以为可以称雄一时,称霸一方,却没有深入研究的本事。所以,只有对藏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收藏家,才称得上真正的藏家。伍德华凭借自己收藏研究邮票的基本功,很快开始了对当十铜元的研究。1922年8月,伍德华首次在《新中国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山东铜元》,成为中国当十铜元研究的发端。之后,从1926年3月至1935年12月,伍德华在《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不久改为《中国杂志》)上断断续续地发表了《中国当十铜元》的系列英文文章,逐次一一介绍中国中央和地方各造币厂、铜元局等铸造的当十铜元。1942年,他将发表的文章编辑成册,在法国巴黎正式出版。
《中国当十铜元》全面整理了中国1936年以前发行的主要省份的十文型铜元,是中国铜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全国除了吉林、西藏、新疆、苏维埃政权、日伪政权所发行的铜元之外,所有其他省份均包括在内。该书创造性地把字母与数字相结合,来作为中国铜元的分类编码,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省、各个时期的不同种类的十文型铜元。专家评价说,伍德华的这部书,是中国一千四、五百年以来,第一部科学、系统的钱币学专著,是中国铜元研究的一座里程碑。这样的历史地位是伍德华最应该引以为自豪的成就。
伍德华于1938年在巴黎去世,二次大战后,其遗孀将全部藏品带到纽约出售,最终由汉斯舒曼和国会钱币公司合资买下。近年来,香港等地不断有伍德华藏品被拍卖,拍品中居然有近未使用的小湘扫帚龙、大湘扫帚龙、小湘9尾、乙字龙等珍品。而伍德华旧藏也成为买家竞相争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