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对于中国人,歌德的名字实在是太长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英文表达,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有23个字母。这种“长”,在“歌德”银币的币面上反映出来,又特别的显眼,几乎占据上环的2/3,再加上中文名“歌德”,以及生卒年代“1749-1832”,正好为银币外环的一半,甚至还多一点。如此设计,倒更像一个美丽的光环,罩在歌德坐像的上方,增添更多文学大师的光艳。
一生跨越两个世纪的歌德,身处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一方面,封建制度日趋崩溃,另一方面,革命力量不断高涨,正是在这种冲击与碰撞中,歌德以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等。另在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领域,也取得卓越成就。从而当之无愧成为这一时期,德国与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3组金银纪念币,4枚27克银币之一,就有“歌德”。
币面上的歌德,聚精会神,或是阅读状态,或是创作状态。相比与其他作家,他身上散发出气质,是高贵的,优雅的。半坐在华丽沙发里,或书,或草稿本,远离目光,也是欣赏,也是思考。从他脸上生动的表情看,对手上的作品,不满意的成份,大于满意的成份。因此撑在沙发扶手上的手,拿着一支鹅毛笔,随时准备修改或圈点。倒是作家头上的那顶帽子,让我们无法猜测他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但从他身边的鲜花看,室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这些鲜花,实际也有所指,象征《葛兹•冯•伯里欣根》、《少年维特之烦恼》、《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哀格蒙特》、《诗与真》、《意大利游记》、《亲和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多部伟大作品。
“歌德”银币的后置背景,浮云之上,立着万能的主,他的周围,飞动着生有翅膀的爱神维纳斯和丘比特。维纳斯和丘比特的出现,自然与爱情有关,“歌德银币”币面表现的爱情,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但围绕他的社会,则充满等级偏见和鄙陋习气。在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后,年轻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以解脱自己。《少年维特的烦恼》一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一股维特热潮,并很快席卷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文学大师歌德和不朽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共同构成“歌德”银币的币面。这种构图,简单,凝炼,简洁,直奔主题。
“给我更多的灯吧。”1832年3月22日,歌德永远长眠在他的文学世界里。1992年,歌德永铸于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供稿:苏州巨鑫金银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