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爱03小版张—连载(2)杨柳青木版年画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4/22 17:05:00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是我国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天津西南杨柳青而得名。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据现有材料看,约起始于明崇祯年间,清雍正、乾隆时期,逐渐繁荣。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过年既含有庆祝丰收之意,又充满欢乐、希冀、神秘的色彩。

朔源元顺帝时,战乱四起,一个善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霍玉堂避难来到杨柳青,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成片的枣树林,他一下就想起了他的看家本领--雕刻,枣树是最好的刻版印刷的材料。于是,逢年过节就刻印些门神,灶王,钟馗,来卖,以此来维持生活,杨柳青的人们也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杨柳青年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杨柳青年画在清中叶先出现了两大派,即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到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至此,杨柳青年画三大派形成鼎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一步步走向衰落。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为了杨柳青年画的复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还添补创作了杨柳青年画从没有的佛学类等,使杨柳青年画的品种达到六大类上千种。如今,他把自己练就成唯一的一个能勾,刻,刷,画,裱五大工艺全能的杨柳青年画画家,这在年画史上也是少有的。他和全家人把自己的家宅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杨柳青古镇画乡的老字号"玉成号画庄"。为继承、发展、弘扬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艺术特色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其他题材包括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有些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兵器的古代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慕;或是程咬金、罗成。财神也分文财神、武财神,一边是手展"招财进宝"条幅的比干,一边是手展"双喜临门"条幅的赵公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dao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传存意义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资料显示,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人员,使杨柳青年画独特的风格得到发展。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65,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国家邮政局于2003125发行《》特种邮票14枚。这套邮票是年画系列邮票的第一套、邮票上的四幅杨柳青木版年画,原稿选自著名的天津杨柳青画社,是从留存的精品中挑选出极其代表性的作品,在方寸中再现了原作的艺术魅力。将张贴年画的传统习俗引入邮票的鉴赏。由于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在木版印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手工设色,为最大限度地贴近原作,营造出一种统一、协调、典雅的艺术氛围,这套邮票在制版和印制等技术环节都有新的突破版式二每版含82套邮票,发行量94万版,面值为8.8元,邮票规格:邮票规格:40×30mm(第一、三图);30×40mm(第二、四图)第一图名称:五子夺莲第二图名称:钟馗第三图名称盗仙草第四图名称玉堂富贵齿孔度数:12版别:影写 者:王虎鸣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