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甲骨文:殷、周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胛骨和鹿头骨)上的文字。全称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卜辞、贞卜文字、契文、殷契等等。殷、周人崇尚迷信,举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气象、出入、年成等无一不卜,以贞凶吉。卜后即在甲骨上刻下卜辞和与占卜有关之事,为研究殷、商宝贵文献,亦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实证。
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传一八九九年为王懿荣、刘鹗等发现,后继续出土甚多;又在陕西省周原地区、山西洪赵坊堆村发现一批周人的甲骨文;现约有十余万片之数,分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英国哈佛大学等地。
篆书:汉字古代书体之一。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变体,极为繁伙,。古人认为篆书为苍颉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汉人名为'大篆',详'大篆'条。其后列国分治,诸侯力政,文字异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汉人称为'小篆','详小篆'条。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
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
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1月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书》特种邮票1套两枚,两枚邮票的图案名称分别是:西周·毛公鼎、秦·泰山刻石,面值均为80分。版式二含 8枚4套邮票,一、二图连印,发行量46万版面值为6。4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齿孔度数:12度
版别: 胶印 设计者: 王虎鸣 责任编辑: 刘继鸿
印制厂: 北京邮票厂
这套邮票选用了毛公鼎上的金文和泰山刻石的小篆。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器为毛公所做而得名,相传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鼎上金文颇具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0多字,是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苍劲稳健,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阶段。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整理规范后推行全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