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马甸市场扩容,地摊儿终于不见了。以前市场露天通道的喧嚣不见了,现在是露天吸烟室兼停车场。看上去挺好,挺有秩序。但是不知怎的,我怀念起地摊儿来。原来常见的几位老哥,现在也都进了大棚。但是更多人不见了。现下想想,那些人才是邮票的基础,不知他们现在何处?还做不做小票生意?
规范市场的本意不错,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但是斩草除根未免残忍,无非就是那几个管理费。所谓“上下交征利”,终于把这些草根儿征掉了,想想这些草根儿还是蛮吸引人气儿的。虽然秩序乱了些,但毕竟人来人往的有一定关注度,还令人知道邮票的存在,只是让人觉得乱哄哄的,不雅观。其实虽说进了屋,也未见得就贵族到哪里,高雅到哪里。但是成本倒是高了,为了成本,为了多口饭钱,能不参与炒作么?能不……
想来收藏历来就是从草根儿到帝王都玩味的游戏,从地摊儿、跳骚市场到典当行、拍卖行,到家藏珍传,到博物馆,无论您玩儿的是硬片儿、软片儿,车模儿还是家具,好像最基础的都是地摊儿交易,够级别了才登堂入室。唯独邮票,不见了草根儿,交易手段直接跨越至金融级别,高!实在是高!
可能我觉得潘家园的地摊儿是全国最出名的,所以才会保留,它算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有没有地产商觊觎那块地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如果有谁要拆掉那里的话,必定会引起各阶层人士心里的不舒服。市场是有辐射效应的,为什么不把草根儿的东西还给草根儿呢?马甸市场为何不对地摊儿开放呢?场地小是吧?联系附近公园,像以前在月坛,怎么啦?联系潘家园市场,搞个邮票专区,能怎么样?在郊区县公园办邮票交易区,总要为人服务吧?要允许人们搞散票交易,引导散票交易,我觉得比设立专卖店成本低。如果在能加以使用的消耗,那样邮票才会逐渐漂亮、完美起来。相比之下我觉得地摊儿更让人感到亲切,专卖店更像是貔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