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第5组金银纪念币中,有一款名为“索桥”,据币面文字介绍,索桥出现于“公元十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但这个时间肯定值得推敲,因为早在《汉书•西域传》中,就有“以绳索相引而度”、“悬绳而渡笮”的记载。位于都(益州)城西南的夷里桥,也是秦代李冰修建的竹索桥。而国外一些桥梁专家认为,索桥在中国出现,应该在3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十世纪左右。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第5组中的“索桥”,从币面文字“公元十世纪”推断,更接近于四川灌县的珠浦桥。珠浦桥“属绳于栅,植于笼,跨江而桥”,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就有这样的描述。“索桥”币面,是一个居高俯视的远景。索桥或以竹或以麻或以绳或以藤或以铁为索,由此岸凌空而出,悠悠荡荡,越水而过,直抵彼岸。此岸的翘檐坊门,彼岸的错落廊楼,以及已在桥上或正欲上桥的行人,在设计笔下,仿佛是吟于早春的诗句。桥下的流水平缓而宁静,岸头的乱花也开了几枝,桥的婀娜,桥的婉约,桥的清丽,满溢于画面。
但,索桥古书记载中的索桥,或絙桥,或笮桥,或绳桥,等等,均多建于水流湍急且不易建墩的陡岸险谷。而在“索桥”币面,我们只能看到河流湍急的一面,看不到山势险峭的一面。“度索临千仞,梯山蹑半空。”陆游笔下的情境,根本无法从币面寻觅。设计者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由此在币面之左上,另外以缩写的方式,又“架”起一座索桥。隐隐看,索桥必备的元素,如山之险,水之恶,在这里都得以完善。从形态上看,它还是一座铁索桥,正好与近景的绳索桥进行相互补充。
古代索桥大致有6种类型,分别为单索溜筒桥,双索双向溜筒桥,上下双索步道桥,V形截面双索或三索步道桥,并列多索步马桥,多索网状桥等。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铁索桥,是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而最有名的,四川泸定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它建于西汉元年(206),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因有“红军抢占”的特定经历,现在已是重要的红色的历史文物。
“索桥”图稿分别用于1/2盎司金币(面额50元)和22克银币(面额5元),共两枚。(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