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
在此即表示抱歉,又表示真诚的感谢。抱歉的是:因为从投资的角度分析,下轮牛市到来之前,需要有一个充分的、较长时间的盘整期,目的是打好基础,对行情的分析我们绝不能感情用事。感谢的是: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真心收藏的朋友,他们对钱币的爱好是发自肺腑的,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真正热爱,这又让我看到了钱币市场的未来和希望。
为使大家对后期走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再作以下分析,供朋友们参考。
一.市场后期分析
(一)钱币市场受投资环境影响,具有滞后性
钱币市场是收藏品市场的一部分,它与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区别就是大众属性,爱好者无需专业的鉴定技能,易懂易上手。但钱币市场也是投资市场的一部分,也具有相应的投资功能,行情的的变化离不开资金。但仅仅靠场内资金不可能形成牛市,必须不断有规模的资金介入,资金介入的多少,资金进出的方向,决定了行情的大小和牛熊趋势。
从政策面看,在稳物价和稳增长两者之间,后者比重将逐渐加大,由此导致货币政策不断有序放松,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反复提示的观点。其次看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上轮牛市是由于解决股改和全流通问题,促成了一轮大牛市,而本次是为了解决投资市场顽疾,树立价值投资理念,虽然难度极大,但政府的坚定决心必将促成新一轮牛市。投资环境的转好,必将促进收藏品市场的走好。但这里需再次强调的是,其影响主要在后期。等政府不断提示其他投资市场风险的时候,我们才需要真正考虑转向(资金会在宣传的配合下,不断拉高诱多,暗中出货,将筹码再次交给狂热和麻木的散户以及基金经理),寻找新的机会。只要有一定规模的资金介入,就会盘活整个钱币市场,牛市的物质基础也将再次形成。
(二) 钱币市场是大众收藏品市场,具有周期性
钱币市场具有投资市场的共性,也有周期性,从长期来看,是曲折向上,期间也会出现牛、熊、和盘整,本轮牛市刚结束,需要相应时期的盘整休整,若干年后,很多收藏属性差、经不起长时期检验和大众认可的品种会逐渐盘下,甚至淡出视线。如97年前,香港和澳门发行的量少珍惜并冠以“回归”的众多收藏品,又如96、97年因磁卡热,各地、各行业大量发行的、名目繁多的磁卡(据说有上万个品种,发行量普遍少于中国电信发行的)。
总之,钱币市场也具有周期性,我们需理性对待。下一轮牛市的到来,不少品种会反复走牛,再创新高,但有很多品种会淡出市场或九九归一。
(三)收藏、投资、投机三位一体,具有双向性
收藏、投资、投机三位一体,主导因素只有两个,一是收藏的比例,二是参与的资金,短期的就是投机,中期的就是投资,长期的就是收藏,5年的、10年的、几十的、甚至是传代的长期投资就是收藏,时间越长收藏的属性越大。我们判断市场处于哪个阶段的时候,必须学会分析收藏、投资、投机这三者之间的大致比例,此点之前已有专门论述,不再展开。
收藏都是一家人,我们需尊重藏友间各自的选择和爱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对于过度投机、过度炒作现象我们应该自觉抵制,不断警示,营造钱币市场良好的收藏氛围。针对钱币市场的陋习(其他投资市场正在改进之中),过度包装、过度炒作以及不文明和无休止的争论,提出以下几点,与朋友们共勉:
二.立足收藏,坚守传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一)百花齐放,立足基本
钱币市场品种繁多,尤其是纸*币,由于制作材料的差异,也由于工艺的不同(非设计不同),品种正越来越多繁多,很多朋友仍热心于细分造势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仍将回归自然,回归大众(九九归一)。我们提倡百花齐放,尊重真正的探索研究,我们反对的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以发现探索之名,行炒作广告推销之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损害收藏者利益和破坏市场的行为。以三版为例,2000年的三版比较明确的有24+3(纸分币)品种,随着细分,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个,后来逐渐缩小到50多个品种,最后固定在了27个品种,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27枚大全,目前三版的分类,经过历史的检验市场也早已达成共识。
至于在此基础上还有兴趣的朋友,喜欢再加几张几十张都是可以的,我们应该理解。
纸*币品种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尊重各自的收藏爱好,但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基本的品种是永远不会变的,如现在四版的14枚+3(纸分币)。我们即倡导基本的,也倡导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上随你怎么放,随你怎么加都可以,否则会永远争论不休:“为什么你喜欢的品种可以放、为什么我喜欢的品种就不能放,既然可以放,大家都能放,这才叫百花齐放!”(注:放有两层意思、一是放进去,二是开放即宣传),这个市场需要和谐,这个市场需要大家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 百家争鸣,文明理性
最近,关于新品种、关于新币王、关于稀缺珍品的讨论争论不休,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含沙射影、斗气谩骂不断发生。我们欢迎钱币市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但前提必须是文明理性。我们反对的是借探讨研究之名,行广告推销之实。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真正的研究探索,那就是看宣传者是不是在交易栏目上不停地叫卖自己宣传的品种,是不是为了牟取私利,如果是这样,这种百家争鸣中的所谓争鸣说白了就是争利。我们不能把好好的百家争鸣变成了“百家争利”,此现象如果继续蔓延,对钱币市场有百害无一利!!
(三) 探索创新,坚守传统
改革开发,探索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但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瞎干,更不是唯新。任何创新,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大跃进以前没有过,文化大革命以前也没有过,相对于过去它是不是创新?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尤其是纪念纸*币的发行非常严格和规范,相对于保守的人民银行,香港、澳门的各种银行勇于创新,大胆发行量相对较少的各种新纪念钞,很多朋友面对新,在盲目的与时俱进面前已经付出了必要的代价,我们不能被“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忽悠下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牺牲品。
收藏品相对于其他投资品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那就是收藏属性,这一特性不会因为与时俱进而改变,这就是文化和传承,这就是历史的记忆,越久远的艺术品就越有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并非越新越好,越近越有价值。举两个例子:一. 85年美术新潮,人们在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感召下,对国画进行西化,有人尝试弃毛笔和宣纸,用各种现代工具和材料大胆创新,这种似国画又不是国画的新画种层出不穷。新潮的中国画家在创新的时候,国外艺术家惊呼看不懂,抛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艺术精华,放弃自身传统,看似与时俱进,实是反动倒退。等大家发现走过头、走偏的时候,才明白:中国的艺术必须在坚持自己的、民族的、传统的,在此基础上的科学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发展。二.文革破四旧,只要是代表旧文化的艺术品,一律收缴销毁,红卫兵在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几乎让多少中国艺术瑰宝毁于一旦。
对于收藏,我们提倡科学创新,但前提是必须尊重中华文明,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收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投资和投机这一低级层面上。
对于投资:仍需谨慎,弱势仍将持续。对于收藏:我们要充满信心,把握真正的机会。对于市场:需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朋友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艺术源远流长,钱币收藏朝气蓬勃,方兴未艾。无论前面的道路多么崎岖,无论市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立足收藏,坚守传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钱币收藏的明天一天会更好!
请勿电话短信联系,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