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从当今的经济形势来分析各个投资品的风险与机遇。。。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5/25 13:53:00

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理财的最主要和常见的几个渠道

第一,股票!

第二,债券!(如国债,地方债!)

第三,银行存钱。

第四,楼市。

第五,购买定投理财产品。

第六,艺术品,收藏品。

第七,信托PE。

第八,实业,既做企业。

首先谈谈股市,股市分四类人在玩。1,散户。2,,大户。3,庄家。4,机构。

其中,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进或退都要打一个提前量。如果认为六月份会跌,那么六月份再想出去,就出不来了,因为上百亿,上千亿的资金在里边,所以机构在操作方式上,都会选择做预判,会早早的进,提前出。像2008年的时候股市下跌,从6000点下跌。机构大约是在3000点的时候就开始陆续撤资,每上涨百分之10就会抽出,投入资金总量的百分之10。上涨幅度越大,撤出幅度越大。判断会下跌到2000点的以下时,跌到2000点以下具体多少不知道时,那么当时会定一个决策,跌到2000点之后,每跌100点买入总资金量的百分之十,这样一直到1600点,加上没有抛出的股票,到1600点的时候,仓位通常是会在80%左右。下一轮上涨的话,就会赚的很厉害了。当然,再往上走的时候,也不会等到最高点离开。通常会在预判的指数范围内陆续出仓。例如预判3400点,那么通常会在2500点已经陆续撤资了。用这种操作手法的原因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机构资金量和持有量太庞大,无法像散户那样敲一下键盘就可以全部清仓。机构一般不会做个股,因为个股操作更细致,更技术性。

在大形势不明朗的时候,机构一般选择持金观望,宁可不做,宁愿不动,也不会让自己的大量资金套入股市。

其次,庄家,资金量很大,一般数亿或数十亿在其中运作一个或数个个股。操作手法与机构相似,都是陆续买进,然后逐步抛出。但不同的是,需要做一些外围工作,例如放消息,宣传炒点,请所谓的专家,股评人员为自己当***。

再次,就是大户,这种人一般拥有百万甚至千万资金在股市中游走,买入手法也是逐步建仓,但幅度较前两者更大些,而且多数不会只选择一支股票,而是会选择多支股票进行投资,那支涨幅大,就卖那支,下跌和未涨的则增仓或观望。这类投资者大多数趋于理性,而且在当今社会多数都是成团队的,有专门研究政策、行业环境、行业利润率的专业顾问。

最后,就是小散们!被催的小散,拥有最庞大的队伍,超强的阵容,可惜了心不齐,而且多数“财商”不高,都很急功近利,看那支涨就追那支,成为追高大军中,最后的裸泳者,尸停沙滩。当然,也有极个别的“财商”极高者,会做一个相当精确的预判,在接近最低点的时候买入,再接近最高点的时候卖出,成为整个市场中获利倍数最高者。但这类人凤毛麟角,10万人中难挑1人。

第二,国家或地方债。虽然这类产品安全性较强,但弊端也不少,一是收益不高,二就是没有复利,只是单算利润。

第三,银行存款,这个就更不用说了,还不如国债。

第四,楼市。客观上来说,现在已经属于高风险的泡沫产业。虽然“征服”口头上喊,是要打压,要让它降到一个“合理”的价位。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最严厉的就是双限,双贷,这种政策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基本上有钱人不让你继续买,没钱人买不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僵持状态,整体上是有价无市,有价无量的状态。更有一些特别盘顶不住资金压力大幅下跌,但这类楼盘目前并不多。现在两种说法,一是说过了阵痛期,会继续往上走,还有一种说法,会像日本大跌40%甚至60%。提到大跌满足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年轻人的心理预期,很受欢迎,特别是网络。但现实中,又很难,有几个因素决定我们和日本不同。

第一,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7.5%以上,及时降至7.,也比日本90年代初楼市崩盘时的经济增速要快,那时候日本经济增速仅有4-5。对比之下,这意味着中国的国民财富在膨胀,能够支撑一些东西,这是第一。第二,城市化。日本楼市崩盘时,日本城市化达到了70%,是一个很典型的发达国家,中国目前城市化40%,由于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农乡人口进入城市,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第三,当年日本楼市泡沫崩盘时因为日元快速升值,中国实际上研究日本最多的,从日本的教训中借鉴了很多,一直控制着人民币的增值速度,无论美国在国际上如何呼吁让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都不开放人民币市场,只是缓慢的,从8点7比1美元,增长到了现在的6点多,这样做会让热钱难受,想走吧,还能继续升值,不走吧,回报率又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如同鸡肋。犹豫之下,慢慢的变成了冷钱,炒房变成房东,成为了禁锢热钱的策略。

中国的房子要分别看待,例如他的价值增跌除了受大环境影响外,还受地区、地段和周边公共设施的影响。有人说北京、上海房价会降到四千,这种提法个人认为很不现实。虽然温总一再强调要调整房价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把话讲到12分定位高的时候,能做到8分,讲8分的时候,能做的四分,就已经很不错了。总理永远是打气的,膨胀的时候他泼冷水,过冷的时候他加把柴,这就是政治领导人的价值。所以,不要想房子会一下子从2万降到5000.,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政策导向性经济环境下,两三万的地段,能非常缓慢的降到1万多些,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大涨,也不是不可能,但那只属于那些非常好的地段,例如北京2环以内。但所谓的大涨,也不会太离谱。而且,想卖的时候也很难出手,大环境在哪里摆着。

第五,定投理财产品。这个主要以保险业收益最高,但具体能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你在那一家保险公司去做。目前,收益较稳定的人保定投理财收益较高的有三家,中国人寿,太平,平安。孰优孰略很难说,因为产品不同,适合人群也不同,再一个他们的红利分红也是要看当年业绩的。这三家,业绩的收益率比排名每一年都不同。高的时候百分之十几的都有,低的时候只有5点多。但即使是最低点,也远远优于银行,基本都能抵御通胀,甚至会略高于通胀增速。而且,红利是按复利算的,长时间算下来有时候收益要比本金还要多。

第六,艺术品,收藏品。这个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门类。能让你在一两年时间从1万变十万,也能让你从100万变成一无所有。通常要在这个市场里玩十余年,至少经历过一次行情的大起大落,并对其中的大多数品种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赚钱,而且很费脑子,只有用心去玩才能有不错的收益。至于新手,和那些脑子一热的人进来,没有有良心的高手指导的话,多半都是赔的骂爹咒娘离场,并发誓用不回来。

第七,信托PE。市场上有好的PE,好的商品,据我了解,多半都流通不到市场上来,都是在私下就分掉了,操作很简单,要买与否,看他们董事长买没买,他一买马上瓜分掉,根本放不出去,就在他们内部员工分掉了。放出来的,或者说风险极大,或者收益不确定。如果你有绝对靠的住的关系在里边,你可大胆投入。如果没有,请远离,100万打水漂跟玩一样。

第八,实业。这个是最实在,眼看的到摸的着的东西。但在中国有个怪现象,就是实体经济很少能撑过5年的,基本上每隔五年就会死掉90%。这与经营者的能力有关系,但更跟国情政策有关系。一般政策想扶持什么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兴起的很快两三年甚至更短就能风风火火的遍地开花,想打压一个行业的时候,更快,一个政策一年甚至更短就能让你破产。所以,在中国做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经营问题,而是政策风险。

2楼
青介 发表于:2012/5/25 14:09:00
观点总体赞同,个别地方有不同意见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