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宝盆收藏网
经过近两年邮市的升温的小高潮,庚申猴翻着跟头往上涨,现在单枚约11000元左右,辛酉鸡也随风涨到单枚约200元左右。07年距今约5个年头。那篇文章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检验呢?那时
猴票的单价是3200元,
鸡票单价是50元。猴票价是鸡票价的64倍,而今猴票价是鸡票价的55倍。相对来说,两者差价距离贴近了一点。从纵向自身来比,现在猴票价是07年的3、4倍,现在的鸡票价是07年的4倍。这期间鸡票的涨幅比猴票的涨幅要大,只是猴票的基数大,又几经拍卖造势,加上媒体的“一版猴票可买一套房”的大肆宣传。反而掩盖了鸡的涨幅了。
那么现在猴票和鸡票的比价是否合适呢?否!再提供两个数字:1996年猴票的单枚价是850元,鸡票的单枚价是13元,猴票价是鸡票价的65、3倍,到了1997年邮市特大高潮时,猴票的单枚价是1600元,鸡票的单枚价是75元,猴票价是鸡票价的21、3倍。(以上价位见那两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价目表》单行本)从纵向自身来比,猴票一年内涨了解1、88倍,鸡票一年内涨了5、75倍。从96到97年的大高潮,到近5年后期的小高潮里,两次的涨价鸡票比猴票涨幅来得大。因为后者的基数小,所以不显眼罢了。
之所以形成猴鸡两票价位的如此悬殊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将不合理的一面,通过邮票的收藏者和投资者认识的提高,加上市场的调节,使两者的差距趋于合理。猴票可以继续拉高上扬,鸡票加速紧追,使两者差价逐渐缩小,各自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这个过程中,鸡的上升的空间远大于猴票,因为它有长长的一段路,要加速才能赶上呢。
猴票与鸡票,前者是1980年发行的,后者是1981年发行的。面值都是8分。猴票的发行量是500万枚,鸡票的发行量是931、16万枚。后者不到前者的两倍,猴票早出一年寄信消耗较大,第二年到鸡票出来时,有人开始惜用了。相对来说消耗较小,存世量后者大于前者。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再有一点猴票是中国第一轮生肖票的第一枚,是龙头老大。另外经过30多年的运作和宣传,它已是知名度极高的明星邮票,是邮迷们梦寐以求的珍邮。这些都是后者望尘莫及的。但是从邮票本身的质量和优秀程度来说,老二决不亚于老大。画面的原作一个是黄永玉,一个是张仃,都是知名的大画家。后者已作古,其作品更足珍贵。在中国已发行的生肖票中,辛酉鸡票发行量仅多于庚申猴而在一千万枚之内,其余生肖票发行量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枚的天文数字。鸡票经过30多年的消耗和沉淀,在市场流动供应的,也不会很多了。中国的集邮者号称千万。从邮迷的需求来说它的数量也是紧缺的。还有一事可作旁证,有的造假者将鸡的小本票的无齿票打孔充当鸡票出售,用以牟利。这也可见鸡票也很稀缺了。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鸡票打着深深的文革烙印。张仃的原画,被红卫兵批判抄家抄走,落实政策后归还,画家在纸堆里发现此画,后来以此提供给邮票设计者,上了国家的名片。这个背景和故事,是猴票所没有的。别小看这一点。大家知道,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让人难忘。凡是记录那段历史的各种文化艺术品至今都成了历史文物,特具收藏价值。仅从这一点来看,鸡票的价值被市场忽略了。价值的高低与价格的高低是成正比的。与猴票相比,鸡的价格是被大大低估了的。
现在的一枚猴票,也不是中低收入的邮迷们都能买得起了。鸡票还没涨到与猴票相匹配的地步,目前价格还能容易被接受,无论对收藏者和投资者都是良机。假设猴票消耗掉有十分之九,还有十分之一的存世量50万枚,鸡票消耗百分之五十,还有500万枚存世量,猴票存世量是鸡票的十分之一。中国号称有一千万集邮者,假设其中一半即五百万中外(华侨华裔)集邮者要集第一轮中国生肖票,每人买一枚鸡票,鸡票也脱销了。五百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时间会买不起猴票的,他们会暂时放弃购买,实际上也就减少了需求的压力。两方面一对冲,砝码就向鸡票倾斜。到底鸡猴两票的比例多少才算合适呢。笔者没有什么精确的科学计算法,只能借用1997年邮市大潮时两票的比价作参考,一比二十尚可。如猴票单价一万时,鸡票单价五百为宜。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