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打造集邮“希望工程”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5/28 13:16:00

组织小学生“寻找邮票上的徐州”;向中学生征集集邮主题文章,并对家长们推广“送压岁钱不如送邮票”的观念;在大学筹建集邮协会甚至开设集邮选修课……多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邮政局针对当地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采取“普及”与“提高”两条腿走路,不遗余力地打造集邮的“希望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回暖了当地的青少年集邮氛围。在无锡第27届亚洲邮展上,其选送的《羽毛》邮集斩获青少年类别最高奖项——大镀金奖。

时代变革 备受挑战

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曾刊载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文章说:“国外做家长的鼓励孩子集邮,亦启迪蒙童之道也。”可在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上,世界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却忧心忡忡地说:“世界范围内青少年集邮者人数下降的趋势,给集邮事业的未来带来巨大挑战。”

“我们还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邮票得跟父母张口要钱;想收集盖销票也比较难,因为不太好找。”一位青少年集邮者说,“现在学业负担又重,父母不太支持我们集邮。”邮票功能性减弱导致邮票淡出青少年视野,娱乐方式丰富导致集邮被边缘化……诸多原因,导致青少年集邮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羽毛》邮集作者、两年前才从徐州市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小伙儿邢建旭说,他曾在国际邮展上就这一话题与国外集邮同仁交流过,大家有一个同感,就是身边集邮的青少年很少,老龄化比较严重。

“开展青少年集邮活动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集邮事业后继有人的一件大事。当前,开展青少年集邮活动、培养集邮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全国集邮联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新中在去年“六一”儿童节接受采访时说。

活动为介 引导激发

“生命在于运动,发展在于活动,集邮尤为如此。”徐州局副局长马反修认为,集邮必须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才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壮大集邮队伍。

青少年的生理成长分儿童、少儿、少年、青少年几个阶段,每个生理成长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心理特征,即使同一年龄段也存在差别。基于此,徐州局通过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注重因“人”开展活动。

“你看,这是不是汉画石像‘纺织图’?”“老师,这是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吧!”“找到了,邮票上的是李可染故居”……每年,徐州市集邮协会都会联系小学,组织开展“寻找邮票上的徐州”主题课外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并赢得了老师和家长对集邮的支持。“我们把集邮活动办成夏令营模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徐州邮协副秘书长胡志立介绍说,“对于表现出色的孩子,我们还用邮品进行奖励,成本并不高,但很受欢迎。”

在中学,徐州邮协除举办各种主题的集邮征文活动外,还面向家长宣传“送压岁钱不如送邮票”的观念。在大学,则筹建集邮协会,甚至促成集邮选修课的开办。徐州师范大学原工会主席、现徐州邮协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顺溥介绍说,在邮协的推动下,徐州师大自2005年起就开办了集邮选修课——由老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每周2节,共30个课时,开办至今已结课800多人。2011年,邮协还借助建党90周年这一重大题材,与徐州师大联手举办红色祝福邮展,吸引了数千名师生参观。邮展结束那天,有些参观的学生还一个劲儿地提意见,“再延长一点点参观时间就好了”。

除了选修课,校园邮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徐州师大、徐州矿业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建筑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均成立了校园邮协。其中,数矿大校园邮协的影响力最大,其成员最多时达到300多人,活动经费得到校团委专项支持。“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发达的网络集邮,加上学分制的保证、学校的引导,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学习集邮并喜爱集邮,其中不少佼佼者就可能会将集邮作为其终身爱好。”胡志立说。事实上,在各种邮展和集邮活动中,尤其在许多集邮报刊上,外语水平较高、翻译能力较强、喜欢写作的大学生集邮者已经崭露头角。

抓住机遇 壮大发展

令人可喜的是,江苏省集邮公司有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省集邮协会会员中,仅通过缴纳会费而被登记在册的青少年会员已达2.45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8.3%。

“集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江苏省集邮公司经理蒋苏平说,“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将青少年集邮会员数增长作为邮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营造集邮氛围,培养后备集邮力量。”据悉,2011年,江苏省邮协已建成青少年集邮组织285个,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14个,并在100所中小学校开设集邮第二课堂。其中,苏州景范中学更因自编集邮教材而成为全省样板。

“业余时间集邮,确实能拓展知识面。”邢建旭现身说法,“比如我搜集国外邮票,就必须熟悉相关英语;搜集历史、地理、生物等题材邮票,也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集邮界也普遍认为,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之际,不应目光短浅,只看到邮品投资价值,更应探寻集邮文化的深层次领域。积极融入文化产业,促进集邮队伍特别是青少年集邮队伍的壮大和稳定,才能重现集邮的繁荣景象。对此,社会各界特别是邮政企业,应想方设法为青少年集邮提供便利。

比如多发行青少年题材邮品。尽管我国也曾发行过《安徒生童话》等题材邮票,但总体看来,题材和数量都很有限,且涉及范围较窄,设计和印制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更注重适合青少年特点,并考虑青少年的经济能力。比如多出版青少年集邮读物。目前,我国尚无一份正式的青少年集邮报刊,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集邮图书也是凤毛麟角。对此,应舍得下本钱、花工夫。此外,可借鉴香港邮政的做法:2004年举办“小熊穿新衣”邮票设计比赛,2006年发行了相关邮票;2009年举办“童眸看香港”邮票设计比赛,2010年发行了相关邮票。这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自豪感,而且调动了青少年参与集邮活动的兴趣。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